
【摘要】本文論述基于生活經驗提高兒童看圖寫話積極性的教學策略,建議教師進行寫話教學時,一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展開想象,寫出“想象中的事物”;二要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關鍵詞】生活經驗 看圖寫話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1-0032-02
寫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看圖寫話是寫作的初始階段,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難點。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要求是: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時,一要引導學生寫出“想象中的事物”,即讓學生根據畫面,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使得畫面豐富、飽滿起來;二要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但是,當前的看圖寫話教學比較程式化,存在只關注畫面、不關注學生思維的延展性,將“圖”與“生活”截然分開等問題,導致學生寫話的積極性不高,寫出的“話”千篇一律。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聯系生活的經驗進行看圖寫話,能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寫出個性,有效解決看圖寫話內容千篇一律的問題。
下面,筆者通過《海中的小船》寫話教學案例,具體闡述聯系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看圖寫話積極性的做法。
一、《海中的小船》寫話素材分析
這幅圖(見右圖)的畫面內容非常少,只有一艘小船和一些水,如果按照以往的教法——只關注畫面的內容,那么學生可以寫的東西很少,即使能寫出來,習作也是簡單、枯燥、缺乏感情的。語文基礎弱一點的學生,甚至可能出現無從下筆的現象。
然而聯系生活,大多數學生對這幅圖的內容是非常熟悉的,他們在書里、電視上,或者與父母去海邊游玩的時候都見過小船。如果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把“圖的內容”與“生活經歷”結合起來,能很快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進入想象的世界,讓“簡單的畫面”變得豐富、飽滿。
筆者具體是如何借助圖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把“簡單的畫面”變得“豐富”起來,從而產生寫話的興趣呢?以下是教學片段實錄。
二、《海中的小船》寫話教學片段實錄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幻想現在你們正在這艘船上,抬著頭看天,你覺得天上會有什么呢?
生1:小鳥、白云、藍天。
生2:海鷗、烏云、飛機。
生3:太陽。
……
(教師板書:天上有小鳥、白云、藍天、海鷗、烏云、飛機、太陽……)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天上的想完了,現在我們再來想想這艘船的周圍,可能會有些什么呢?
生4:有海面、小島,還有其他的船只。
師:對,還有嗎?
生5:還有一大片海灘。海灘上有許多人,有的人在奔跑戲水,有的人在挖泥沙,有的人在撿貝殼。
師:說得真具體,你一定到過海邊游玩。
生6:有椰子樹、有海浪、有許多人在海里游泳,還有許多小販在叫賣美食。
師:看來你是一個“吃貨”,去海邊玩還會關注到“吃”的。但是非常不錯,你留意到了別人沒留意的地方,“聽”到了圖里沒有畫出來的聲音。
(教師板書:周圍有海島、沙灘、船、人、椰子樹……)
師:天上的想過了,船周圍的也想過了,現在讓我們低下頭,看看腳下會有什么東西。
生7:有海水,水里有熱帶魚、海龜、鯊魚……
師:對的!除了這些,還有其他嗎?
生8: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去北海玩,我看見海水上漂著一些垃圾。
師:你真是一個細心的孩子。是的,海水中可能還漂有一些垃圾,這都是一些不愛護環境的人亂丟亂扔的,我們等會寫話的時候要在“話”中勸一勸這些人,可不要再亂扔垃圾,傷害“大海媽媽”了。
生9:海里有潛泳的人,他們像魚一樣在海里穿梭,自由自在的。
師:瞧,經過你們的想象,我們這幅圖里的東西越來越多了。
(教師板書:下面有海水、熱帶魚、海龜、鯊魚、垃圾、潛泳的人……)
師:海上一定還會有海風,對不對?那海風吹過來的時候,海上會有什么變化呢?
生10:海浪會翻滾起來,小船也會搖來搖去的。
師:是呀,風吹過來,這艘船就會動起來了。所以,我們寫“話”的時候,一定要讓船“動”起來,畫面才會有“動感”哦!
師:同學們,大家再想一想,當小船動起來的時候,你們可能會有什么感覺?你們看到的東西和小船靜止時看到的東西會一樣嗎?
生11:我坐過小船出海,船在海浪中晃來晃去,我都暈了,還吐了,特別難受。
師:暈船的感覺老師也有過,想吐又吐不出,可難受了。
生12:我不暈船,反而覺得坐船出海很好玩。海風吹在臉上很舒服,船沖浪的時候感覺特別刺激。
……
(教師板書:有風的時候,船會晃、人會暈;船沖浪的時候,人會覺得刺激……)
三、教學實錄分析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比較抽象的事物,他們很難理解,也可能不感興趣。針對這樣的思維特點,教師在進行“看圖寫話”教學的時候,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畫面,然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畫面展開想象,通過想象不斷豐富畫面表象,為后續寫話積累豐富的素材。
在這個教學片段案例中,教師先按照“天上—周圍—腳下”的順序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再引導學生從“看、聽、感覺”三個方面展開想象,不斷豐富畫面的表象。在想象的過程中,逐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對“寫話素材”越來越感興趣;并且面對自己熟悉的話題,學生會更樂于交流和表達。本案例中,教師主要運用了“指向性問題”激發學生“想象”,進而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實施寫話指導。例如第一個提問:“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幻想現在你們正在這艘船上,抬起頭來看一看,你覺得天上會有什么呢?”該問題把學生的思維“指向”了“天空”,學生因此不由自主順著教師的問題去尋找“天空”中的東西。當學生的“思維”被“問題”打開,生活經驗就立刻涌出來,現實生活中“天上”的景物——太陽、小鳥、白云、藍天、海鷗、烏云、飛機等源源不斷地冒了出來,圖中空白的“天上”立刻被填滿了。
“指向性問題”能讓學生不自覺地把“圖”與“生活”聯系起來。學生在看圖的時候,因生活經驗不同,給“相同”的圖畫注入的因素也“不同”,寫出來的內容自然不再千篇一律。同時,有序的“指向性問題”符合低年級學生“單一性思維”的特點,針對每一個點分別提出問題,能幫助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思考,也能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思維能力。
總之,生活是看圖寫話的源泉,只有在生活中“寫話”,寫出來的“話”才會靈活。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看圖寫話”教學的時候,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圖”,還要想到“圖中有生活”,把“圖”與“生活”相結合,引導學生寫出豐富多彩、具有生命力的“話”。
注:本文系廣西玉林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9B04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盧玉華(1981— ),女,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廣西優秀教研員,玉林名師培養對象,玉州區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