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路
【摘要】“智慧課堂”是指一種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平臺系統來輔助教學,構建智能化的高效新型課堂。在這種課堂模式中,語文作業可以在布置、提交、檢查評改、交流共享與拓展幾方面實現前所未有的個性化,以此來助力語文教學的個性化需求。
【關鍵詞】智慧課堂;語文作業;個性化
由于電子技術和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教育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地受到其影響。目前,“智慧課堂”已成為教育改革的趨勢。所謂 “智慧課堂”是指一種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平臺系統來輔助教學,構建智能化的高效新型課堂。這種課堂可通過智慧的教與學,助力語文教學的個性化需求。
“智慧課堂”這一課堂模式在具體的操作中,會有不同的平臺系統品牌來承托。本校師生使用的主要是“優學派智慧課堂”,所以本文研究所涉及的“智慧課堂”平臺系統主要是指“優學派智慧課堂”平臺系統。
對于語文作業而言,“智慧課堂”平臺系統有諸多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功能,作業的布置、提交、檢查、批改、評價諸環節,均可實現個性化的操作。這樣,作業的整個流程基本可以實現個性化:
第一,作業布置的個性化。在傳統課堂中,作業是統一布置的,內容、題量、難度等全班一樣,大多數情況下,作業的題量、難度等會以中層的學生為基準,這樣不可避免會出現上層的學生“吃不飽”而下層的學生“吃不下”的情況。但在“智慧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分組,在布置作業時分層布置。只要教師預先分好組,在作業發送之前,題量及題目難度都可以選擇,發送的對象也可以選擇。還可以針對特定學生單獨發送作業,以便特定的學生查漏補缺或者加強某方面的題型訓練,這樣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接收適合自己水平的個性化的練習題目,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進步之途,共同進步。
第二,作業提交的個性化。在傳統課堂中,作業是由科代表統一收統一交,教師統一批改后統一發,經常會出現因某些同學遲交作業而影響作業收發的情況。但是在“智慧課堂”中,只要在作業提交時間范圍內,學生可以隨時提交,即使過了時間,還可以補交。可以在學校提交,也可以在宿舍在家里提交,只要有網絡都可以隨時隨地提交作業,不必當面提交,實現了作業提交的個性化。另外,在提交周記、作文等主觀性很強的作業時,可以圖文并茂,讓作業富有個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自己作文的內容多配圖或者少配圖。還有,如果是誦讀背誦類的作業,要求發視頻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發露臉或者不露臉的視頻。總而言之,在“智慧課堂”中,學生提交語文作業更自由更富有個性,提交作業也更為積極主動,提交作業后更期待評價,這是傳統課堂的作業提交永遠做不到的。
第三,作業檢查評改的個性化。傳統課堂中,作業統一由老師檢查批改,在對作業的評價上,也是有統一的參考答案和固定的評價機制(如優良及格等)。但是在“智慧課堂”中,作業的檢查批改是多樣的,可以實現個性化的檢查批改。生詞抄寫、答案訂正等主要檢查學習態度類型的作業,可以打開學生自評、互評、委托小組長批改或教師一鍵批閱等功能,這樣學生可以保持對作業的新鮮感和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個性化較強的作文和周記,可以開放學生互評功能,發揮同學間互相監督、督促、鼓勵等作用,促進學生學習的個性化。特別是傳統課堂中的作文,總避免不了抄襲套作,但是在“智慧課堂”中,就能以學生督促的方式真正保障實現作文的個性化。例如,有學生的作文寫得很好被分享到班級空間后,其他學生評論留言暗示是抄襲,差不多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可從作業模式上保證作文的個性化。另外,作業批改有按題批改和按學生批改兩種,按題批改便于掌握每題的答題情況,根據數據安排薄弱點的復習,按學生批改便于掌握每個學生各題的掌握情況,都有利于個性化的復習。還可以提醒家長登錄家長端,檢查評價自己孩子的作業情況,做到及時和有針對的督促和表揚,實現作業檢查評價的個性化,提高效率。總之,在作業評價上,態度評價和水平評價相結合,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價值認同感,從而激勵每一個學生進步。
第四,學生作業交流共享與課外拓展的個性化。前面說過,教師只要在發布作業前開放學生互評功能,學生就可以互相留言評論。尤其是“班級空間”的功能,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性化交流的平臺。師生均可以在班級空間發表主題帖,教師還可以將重要資料置頂,將優秀作業和作文分享到班級空間,供同學們互相學習交流。學生在學習上有什么疑問,也可以在班級空間發表主題帖,學生之間或者提醒教師解答。有些學生看到了好的文章詩詞,也可以在班級空間和其他學生分享,等等。除了班級空間,還有閱讀空間,學生們可以在上面上傳文章、音頻等個性化的資料供相互學習等等。這是一種類似在網絡論壇公開發表的方式,學生間的評價更有利于發展學生個性和共同進步。更重要的是,學生賬戶端還有海量的學習資源可供查閱,可以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而且教師和管理者可以監督管理網絡空間,可保障其作為學習空間純凈性。由于此,學生的作業不再滿足于教師布置的有限的作業,有可能學生做了很多教師沒有布置的個性化的作業,這就真正實現了作業的自主化和個性化。
綜上所述,“智慧課堂”在語文作業的布置、提交、檢查評改、交流共享與拓展幾方面均可實現前所未有的個性化,并以此來助力語文教學的個性化需求。
總而言之,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對教育越來越廣泛深入地發揮影響的現在,要借助技術手段實現任何教育理念,最終都要落實在功能與操作層面,純粹談“翻轉課堂”的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并不太大。但是目前,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學一線教師對“智慧課堂”在以系統平臺功能助力教育理念的實施方面研究非常不足,這是頗為遺憾的,這也是本論文試圖開拓的方向,希望能拋磚引玉。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智課堂中語文學習的個性化初探”成果(課題編號:GDXKT22806)】
【參考文獻】
[1]王鑫.大數據時代的課程教學[M].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2019(10).
[2]劉幫奇.智慧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
[3]謝幼如,秋藝.走進智慧課堂[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