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蒼紅 鄧龍成
摘 要:本文就產教融合背景下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路徑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產教融合? ? 專業能力? ? 校本培訓? ? 職業學校
一、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現實意義
(一)實現針對性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意味著教師的教學觀念更新、知識儲備更豐富、教學方法更靈活、教學把控能力更強。在課堂教學中,目標更明確、針對性更強,學生的學習也更有效率。同時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也意味著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師會更多地關注時代變化,研究教育教學規律,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教師的專業視野、實踐教學能力、創造性思維等專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教師形成教育服務社會、服務產業的意識。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更好地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教學和學生就業融合,為企業輸送合格技術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二、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培訓的特點與問題
目前的中職專業教師提升專業能力主要有三個途經:校本培訓、繼續教育培訓以及省培、國培。三種培訓各有優勢,但也各有不足。
(一)校本培訓的優勢與不足
校本培訓主要通過教研活動開展教師間的互動交流可以產生思想的火花。但校本培訓局限在校內,脫離了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發展的實際,是典型的關起門來搞培訓,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升的作用有限。
(二)繼續教育的優勢與欠缺
繼續教育在一定程度可以使教師在理論知識、教學理念上得到更新,但因為培訓班的開設和教師專業并不一定匹配,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同時培訓主要是理論層面的,缺少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培訓,與企業的需求脫節,制約了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
(三)省級培訓和國家培訓的長處與短板
無論是理論培訓還上是實踐培訓,都會站在國家產業發展的更高起點,可以使教師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對教師的專業能力提高會起到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省培和國培時間較長,對學校的教學工作會有很大影響,學校不可能派較多老師參培,對未參培的教師專業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同時省培和國培,由于是群體培訓,不易發現教師的專業短板,導致培訓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路徑
構建教師培訓的新框架,把校企合作培訓納入教師培訓的范疇。對現有的校本培訓機制進行改革,開展實踐性教研培訓和企業化培訓。實踐性教研培訓是引入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研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評價。教研活動以企業實際生產操作的技術、程序、規范作為教研活動的內容,以達到產品(服務)的要求為教研活動評價標準。企業化培訓是把教師送到企業,由企業師傅對教師進行培訓。培訓著重彌補教師在實踐教學上的短板,促進教師把理論和實踐更好地進行結合,有利于實現產教一致的目標。
(一)引企入校培訓,把企業入校培訓作為學校校本研修的必備內容
教研活動圍繞著產教融合的主題,切實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教研工作計劃時,把引企培訓納入教研活動計劃。企業員工以企業生產(服務)的要求全程指導教研活動的設計、開展、評價。如武義縣職業技術學校與義烏君亭茗瀾餐飲公司合作,在學校建立“徐小宏大師工作室”。工作室定時間、定內容開展教研活動,徐小宏大師團隊把餐飲市場的需求、工藝要求融入活動中,對教師的實踐能力提升起到很大作用。
(二)教師入企培訓,把入企培訓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1.在組織學生頂崗實習期間,教師隨同學生一起到企業一線參與實際工作
通過實際工作,彌補教師實踐教學中的不足。如武義縣職業技術學校組織學生到“綠源”實習時,帶隊的專業教師都投入到一線工作中。教師和學生同工、同食,師生有了良好的交流互動機會,在交流中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升了專業能力,為今后教育教學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
2.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到企業開展集中培訓
著重解決實踐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企業技師講解分析生產(服務)的流程、要求,教師現場操作,技師對教師工作進行點評。集中培訓,使教師在實踐工作和交流中反思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能夠總結出許多專業建設方面的經驗。如在五一勞動節期間,武義縣職業技術學校組織專業組教師到“華麗”集團,了解、學習企業的自動化流水線工藝,在培訓學習中,化解了很多專業教學上的問題。
(三)建立校企技能比武制度,在競技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校企技能比武由政府協調、行業牽頭、學校承辦,比武規則由行業制定,學校教師和企業一線工匠同臺競技。校企技能比武跨越了校門,和企業實踐對接。武義縣職業技術學校每年承辦一次縣級技能比武,專業教師全員參與。學校、教研組對技能比武情況及時進行點評和總結,幫助教師提升專業能力。
四、基于產教融合的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保障機制
(一)政府搭臺,構建校企互惠互利、資源互補為導向的合作機制,促進企業開展專業技術培訓
確立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和組織管理模式,明晰和細化企業、學校在合作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相互關系,解除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后顧之憂。同時積極發揮政府的服務職能,及時協調解決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為校企合作的良性發展謀思路、想對策。在校企深度合作框架下,建立企業以技術培訓服務學校的機制,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二)建立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激勵機制
學校把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納入績效考核、評優評先、崗位晉升,出臺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激勵政策。從學生評價,實踐教學成果,企業對實習、畢業生的評價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衡量教師在專業能力上的勝任度和進步情況。以評價促提高,以激勵促發展,推動教師的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三)營造教師積極進取的工作氛圍,幫助教師樹立堅定的職業信念
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動力來自教師本身,因此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創造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挖掘教師的內在發展動力,為教師的職業發展提供精神和心理支持,使教師感受到職業發展、能力提升的幸福感與成就感,從而激勵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提升能力。
五、結語
提升職業學校教師專業能力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學校要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更多的培訓渠道,建設更好的培訓平臺。如果對校本培訓進行改革,使培訓和產業發展實現無縫接軌,無疑是提升培訓效果的最有效方式,也符合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要求。
參考文獻:
[1]毛衛清.新時代中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途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5).
[2]曲愛玲.基于中職教師樹立職業奮斗幸福觀實現人生夢想的幾點闡述[J].職業,2020(1).
(作者單位:浙江省武義縣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