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華
摘 ?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不僅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加強對其獨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但現階段很多教師在授課中,多是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直接對知識點進行講解,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就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策略
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及方法仍舊較為單一,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了。對此,教師要創新自身的教學方法,設置具有思考性的問題,幫助其養成獨立思考和學習的習慣,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注力,總是會營造嚴肅、刻板的教學氛圍,甚至整堂課師生之間都沒有互動環節。教師一直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被動的在臺下聽講,但這不利于培養其獨立思考能力。推行素質教育后,教師應學會與學生換位,將其放在教學主體地位,精心設計課堂互動環節,并保留適當的思考問題時間,引導其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1]。舉例來說,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2節《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創設情境的方式來提出問題,公園中運來一批盆栽花卉,一共有44盆,準備擺放在2個花壇中,平均每個花壇擺放多少盆花卉?如果要平均擺放在4個花壇中呢?為了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以留出3-5分鐘時間讓其對題目進行分析、思考并嘗試解答,部分進行課前預習的同學會想到用除法計算,而大部分同學只會使用以前學習過的減法知識來進行計算。教師不要急著解答問題,先講解除法相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本節課學習的除法內容獨立解決這一問題。
二、轉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與語文、英語等學科相比,數學的邏輯性要更強,小學生的年級較小,習慣從表象上來看待事物,思維能力也存在局限性,對于數學課堂中的部分知識理解起來存在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采用傳統枯燥的教學模式,就會導致其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轉變教學方式并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找到符合學生年齡段的教學內容,讓其樂于學習數學,并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2]。舉例來說,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7節《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用紙張模仿人民幣制作若干大小相同的紙幣,要求有一角、五角、一元、十元等不同面值。課上在講解小數時提出問題:“一本書的價格是九元五角,小明付了十元,找回多少錢?如何用小數表示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角度進行思考,部分數學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就會回答出找回“五角錢”,將一元看做1個整體,五角用小數表達就是0.5元。
三、課外活動結合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適當的開展實踐活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培養其數學思維及學習能力有較大的幫助。在目前小學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重視課堂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卻忽視了將知識延伸到課外。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不能局限在課堂,在課后實踐活動中將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更有利于提高學習能力[3]。舉例來說,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3節《復式統計表》時,這一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學習如何繪制復式統計表,也就是將多個統計內容整合到一張表上,從而更直觀的反映出數據情況。生活中學生可以利用這一部分學習的內容解決生活問題,很多學生都習慣看足球比賽,教師可以組織同學們觀看球賽,并讓其討論哪位足球運動員是全場最佳球員,學生則可以對足球運動員的進球數量、罰球準確率等數據進行統計,并繪制成復式統計表,根據表格中的信息輕而易舉的找出問題的答案。這樣的課外活動可以加深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提高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強化學生交流合作,鼓勵學生探索思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多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也并不是很積極。對于知識的學習多是依賴教師課堂上的講解。這使得學生對自主探索學習的積極性較差,即便對課堂教師講解的知識點理解不足,也多是聽之任之,不求甚解。這對以后的數學學習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為了改善這一問題,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強化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舉例來說,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第4節《兩位數乘兩位數》時,由于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師在課堂初始可以先引導其復習,并提出問題:“同學們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法,那么,兩位數乘兩位數該如何計算呢?”通過設問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對新知識講解完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如:“思思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跑步比賽,為了提高成績每天跑步25分鐘,距離比賽還有12天,問思思比賽前一共要跑多少分鐘?”先利用5分鐘的時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再進行小組交流,探討解題思路,從而得出問題答案。另外,學生在探討時要重視多樣化解題,從多個角度來探析問題的答案。
五、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要精心對每一節數學課內容進行設計,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并嘗試轉換教學方式,并在課后開展實踐活動,對課堂知識點進行延展,激發其對數學的興趣。另外,課堂上為了活躍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引導其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最終逐漸提高其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曉欣.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中國農村教育,2019,35:52.
[2]黃成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6:151.
[3]周桂君.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