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芝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作為小學一門基礎學科,承擔著培養教育祖國幼苗的重任。隨著語文教育的改革,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作用越來越突出。部編版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說過,語文高考,最后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教育界也提出了“得語文者得高考,得高考者得天下”這一言論,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語文教師需要以身作則,利用自身的文化修養與個人魅力,感召學生,使學生能夠親其師,信其道,受到語文教師的感染,不斷提升語文素養。為了適應當前的語文教學改革,小學語文教師更應該從自身出發,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以便發揮職能,更好地從事語文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育情懷;人文素養;專業成長;心理素質
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實現:
一、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語文老師
教育情懷是小學語文教師教育品格的基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生活,熱愛自己的崗位,熱愛自己的學生,才會帶給學生溫暖與關懷,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觀念,才會始終堅守。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先生,雖兩鬢蒼蒼,還多次在全國語文教學交流會上講課,舉手投足之間,盡顯大家風范。張賽琴老師已70多歲,卻頻頻走上講臺,為孩子們講作文課,在她5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講過的作文公開課已達到2000多節次。除此以外,她還多次在省級、國家級的教師專業成長培訓中作報告。于永正、張賽琴這樣的教育名家不少,對教育的熱愛,是他們成為教育名家的基石,因此要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成為一個優秀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做一個有教育情懷的老師,這才是關鍵。
二、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人文素養
語文本身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與人的社會歷史文化,與人的具體生命活動緊緊相連,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對語文教材的材料加以整合處理,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展示豐富的歷史背景,創設出語文知識應用的現實情景來。此外,語文課程涉及的知識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風俗,涉及古今中外。作為語文老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尋找能引起學生心靈共鳴的切入點,把生活的源頭活水引進課堂,才能使學生心田永遠清泉汩汩。因此,語文老師要廣泛涉獵,開闊視野,不斷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提升對文本的解讀能力,通過自身的用心感悟,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加工,感染我們的孩子,使他們提高審美素養,道德情操。同時我們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他們對文章的感知,大多在感性的層面,如何引導他們吸收文章精華,體會人文的影響響,這也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有較高的語文駕奴能力,這樣才能把較深的道理用淺顯的兒童化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更好地體現教師的多元角色。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加強文化素養儲備,用語言魅力感染學生,讓他們愛上語文老師,
三、勤學善思,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在教育領域,眾多的教育名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熱愛學習,勤于鉆研。湖北名師張德蘭校長在一次報告會上,講述了她的成長故事,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張校長把學習當作了一種樂趣。她曾說:落后是從拒絕學習開始的,學習是教好學生的需要,學習是交流的需要。她自己工作繁忙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火車上寫拼音日記,候車室寫旅游日記,放學后寫教學隨便,夜深人靜寫育兒日記,見縫插針寫校長日志,擔任校長至今已經寫有60多本的校長日志,時時處處寫即時日記,正是她長此以往的堅持,讓學習成為了一種習慣。在成長中,為了參加市級的一次教學大賽,每天晚上帶著六歲的兒子在空無一人的教室里練習講課,熟悉每一個教學環節,讓旁聽的孩子都學會了課文背誦……正是她的不懈努力,她最終成為一個有思想、有情懷的湖北名師名校長。她的經歷再次告訴我們:終身學習,方能與時俱進!特別是當前,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提高人文素養,更應當提高我們的專業素養。作為老師練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的粉筆字,畫一幅簡單的簡筆畫,這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社會需求,我們還要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學習制課件,講微課……今年春季,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學校無法正常上課,需要老師能憑借網絡上直播課或錄播課,這不就是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考驗嗎?只有勤于學習,樂于學習,才能不斷的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才能適應社會形式的發展。
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提升專業知識的同時,需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只有教師具備了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校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減輕教師的工作壓力,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量,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對教師進行心理教育,幫助教師擺脫不健康的心理。學校也可以多組織教師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使教師勞逸結合,身心更加健康。
教師自身要學會緩解壓力,要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學會自我安慰、自我激勵。多讀一些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且有針對性的進行調節。遇事要沉穩、不急不躁。另外,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以使教師處于和諧的、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因此,語文教師還要學會處理好人際關系,要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不斷反思自己,提升自己的修養,學會待人處世,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語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例如音樂、畫畫、舞蹈、旅游等,轉移工作帶來的壓力感,讓自己在精神上有所寄托,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多彩,以此減少自身的緊張感。
總之,小學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一種交際工具,又是一扇認識人類文明尤其是本民族精神發展的窗戶。小學語文學科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上,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個體的核心素養問題,直接成為學生素養培養的引領,成為影響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制約因素,因此作為教師要勤學、樂學,全面提升自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