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產品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主要通過項目制、工作室制、教賽融合制探討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方式,并闡述了產品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探索應用型高校下產品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產品設計專業;項目制;工作室制
基金項目:四川省第二批應用型示范專業(項目編號:2017SFZY7)。
通過對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調查,就業率普遍不高,具體原因為:一是學生的知識技能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二是社會設計專業的教育目標設置課程安排等不能契合社會不斷發展的要求[1]。因此打造產品設計專業培養特色,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至關重要。本文選取項目制、工作室教賽融合制等方面作為突破口,探索應用型高校下產品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思路。
1 產品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問題
目前,產品設計專業實踐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由于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多數高校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社會對產品設計人才的現實需求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二是產品設計專業為新興專業,但培養方案大多延續傳統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理論多余實踐,理論課程固然重要,但這僅是作為專業的基礎教育,在新時代、新技術沖擊下,實踐教學環節在應用型高校更應強調[2]。三是存在應用型、研究型的高校培養方案相似,辦學定位與人才需求定位差異不明顯[2]。四是存在地方高校與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生產實踐聯系不夠緊密,實踐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產品設計專業實踐教育不能僅局限于教材、理論及表面的形式,應當更多的結合專業特點,引入外部資源,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相關的合作平臺。
2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探索
1)項目制。項目教學法是指將教學內容劃分成一個個完整具體的項目,并對各個項目實施教學的活動過程[3]。以項目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以引導式教學,結合真實案例,幫助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參與整個項目流程,進一步應用實踐各項知識與技能。
“項目制”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應該進行嚴格的把控,首先制定項目方案,課程專業教師如何結合具體的實際項目設計資源進行具體的課程規劃與安排,需要根據教學的要求與項目內容,較為系統的進行課程設計,使課程結構合理,所涉及知識點完善,技能應用合理,具體時間流程清晰明確,其中項目來源應當結合當下社會環境下,如:企業、政府、協會等合作項目課題。其次,完成項目涉及理論知識教學,引導式理論教學為后期應用實踐提供知識、技能基礎。隨后,由學生分組進行項目實施,項目進行過程中教師實時掌握學生完成進度,及時交流溝通、答疑指導。然后,根據完成時間進行項目驗收,檢驗學生項目完成情況。最后,進行項目考核,課程專業教師可根據項目內容安排不同形式進行考核,決定學生是否通過此次項目。如:校企合作式項目,可邀請企業負責人共同評定;教師自擬項目,可采用學生路演形式,同學互評加老師評講共同評定等。
其中校企合作項目融入課堂可多方面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讓企業參與課堂,邀請行業、企業專家為學生授課指導;學生走進企業,帶領學生參觀企業生產線、銷售點,了解設計到生產、銷售的全過程。讓學生了解、學習、研究企業實際設計項目,融入真實的設計情景和氛圍,提前了解設計行業的規范要求和明確相關企業的切實人才需求。由學校老師與企業專家分別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教學,使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有效結合。
通過項目制的課程教學模式,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溝通表達與應用實踐的能力,同時使教師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提高教學效率,并且在與企業的合作中達成共贏。
2)工作室制。工作室制即為學生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模式,借鑒包豪斯的車間教學模式,整體屬于一種具有靈活性,開放式的一種教學模式。形成師生平等、開放合作的“作坊式”師生關系,注重學生創造性的釋放和挖掘。工作室屬于小型教學單位,教師們根據專業特長開設工作室,學生可自主選擇,也可相互推薦,指導老師可對申請學生進行筆試、面試考核,完成雙向選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工作室以師傅帶徒弟、高年級幫助低年級的學習方式,進一步使學生通過第二課堂豐富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加強應用實踐能力。
指導老師把握工作室的監管工作,會督促工作室成員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與設計項目。學生在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中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在實際的設計項目實踐過程中應用所學并積累經驗,在團隊協作中,相互學習,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與表達溝通能力。
3)教賽融合制。專業競賽的主題多為當下社會熱議、關注或企業需求的相關內容。首先,選擇與課程內容相關主題比賽,鼓勵學生參加比賽,能有效的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應用實踐,如設計過程中所用到的相關知識與技能,設計程序與方法、市場調研與分析、手繪效果圖表現技法、軟件應用等。其次,大賽獲獎后學生可獲得獎勵與榮譽,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參與的積極性。然后,不同類型的大賽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學生有機會聽到專家評委給予最直觀的評講。在優秀作品展上,通過多看、多聽、多想提升創新能力,學生更有機會與專家、專業設計師、其他院校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溝通,多方面、多視角的提升專業能力,了解社會與企業需求與產品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
以賽促教,教賽融合的教學模式,讓老師與學生與時俱進,實踐中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創新能力,增強專業技能。
3 實踐教學效果評價
1)校企合作項目的推進。企業實際的項目與時俱進,貼合社會、企業需求,課程專業教師可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教學,同時項目中,行業專家、企業專家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交流中開拓思路與視野。校企合作項目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理解運用的檢驗又是團隊協作、創新能力的鍛煉,同時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更能讓學生查缺補漏。其中部分企業項目將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轉換,將其真正生產應用于市場。獎勵與榮譽制度大幅度激勵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動力,通過不斷地項目實踐,積累經驗,真正成為企業所需應用型人才,提升就業時的籌碼。
2)專業創新與課程改革。不同院校定位不同,應用型高校更應突出專業特色。產品設計專業應結合對口設計相關工作人才需求,學校、師資條件特色等多方面,從需求進行專業創新與課程改革。通過基于項目制的創新課程、工作室制的第二課堂,教賽融合制的實踐完善等教學環節的引入,讓學生畢業前提前解除企業,了解社會、行業,畢業后更好就業,更多選擇,為良好的發展前景提供一定的幫助作用。
4 結論
實踐教學能有效的推動理論課程的學習,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品設計專業更應合理化設計與安排實踐課程,結合實際項目的開發流程和模式,讓學生深入產品設計一線,通過課題項目驅動,學科競賽引導,將素質教育思政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高學生實戰能力的同時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力,全面提升了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本文主要探討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實踐方式,以期為應用型高校下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研究與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胡超.實際項目驅動的高校設計專業教學模式改革——以產品設計實踐課程教學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6):106-109.
[2]劉卓,趙曦雯,黃文彬.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產品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9.6:88-91.
[3]尹艷芳.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曾晨(1991-),女,漢族,四川成都,助教,碩士,單位:四川工商學院;研究方向: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