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青
【摘要】筆者一直在比較偏遠的鄉村小學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鄉村小學的留守兒童比較多,導致學生的程度參差不齊。根據筆者多年在一線的實踐和觀察,認為如果在鄉村小學的數學教學中,照顧各層次的學生而實行分層教學,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會顯而易見。分層教學,是教師根據小學生認識水平的不同,尊重學習者的個性生長,更好地因材施教的一種互動學習方式。這個教學方法在小學中高年級更加適合,更“接地氣”,讓學生融入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潛能。
【關鍵詞】分層教學;挖掘潛力;激發興趣;提高質量
在鄉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為了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法,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法,讓小學生的認識水平能發揮到極致,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從教師“要我學”,轉為學生自己“我要學”。農村小學中高年級是一個與其他不同的階段,多種原因會造成小學生每個人之間的差別,學習底子有差別,接受能力也有不同。因此,如何讓全部學生都可以在這個時期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潛力,是一件值得鄉村教師認真研究的事情。筆者在鄉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分層教學做了探究,具體操作如下。
一、調查摸底,了解情況
每年筆者接任新的班級,第一件事就是對所有人了解清楚。再把學生分成三組,A組:基礎扎實,學習積極,一絲不茍的,是優秀生,叫創新組;B組:基礎一般,學習態度也一般,有可持續發展的希望,叫潛力組;C組:底子薄弱,從不主動學習,是十分需要幫扶的學困生,叫向上組。這樣學生即使分在了C組也不會有什么自卑感。筆者還告訴學生,我們在每個小組都沒有“永久居留權”,每一次單元測驗都可能改變你的處境。同時我們來互相監督,看看哪個學生在A組“居留”的時間最長,哪個學生從B組沖進了A組,哪個學生從C組沖進了B組。每個層次的進步都有對應的獎勵。通過這樣以“獎”促“學”,每個學生的上進心明顯提升,你追我趕勁頭足。
二、分層備課,心中有數
在平時的課前準備中,筆者認真鉆研,摸清教材,掂量每個環節的難易程度,筆者把教材分三部分:(一)容易接納,也容易弄懂的環節,可以直接運用的知識點;(二)有一點難度,需要略加思考,需要一點解題技巧的知識點;(三)更具挑戰性,可以培養顯示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必須懂得靈活變化的知識點。在課前準備的時候,筆者會根據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計每個環節,分梯度設計有效的方案。
三、分層上課,提高效率
分層上課,就是教師要弄清楚學生基礎不同,程度不同,巧妙處理好。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最常見的記憶類基礎知識時,偏向于照顧C組學生,讓他們有機會舉手發言,培養自信,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引導學生掌握關系稍微復雜的公式概念時,偏向于A組的學生,或者讓幾個特別棒的學生來到講臺,分享自己所理解的,體驗到存在感和認同感。對待其他組的學生也是如此,根據不同組別各人的基礎差別,設計不同的上課內容,確定偏向點。這樣照顧全班學生不是一句空話。而且教師對癥下藥,能夠喚醒每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學習。在課堂上,采取分層教學能照顧到各個階段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就感。學生有所收獲后自然會積極向上。教師又把分層上課的思想融入教學全過程中,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學生“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矛盾也迎刃而解,課堂效果會立竿見影。
四、分層作業,幫助消化
有層次地設計作業,是分層教學非常必要的一環。做作業起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作用,也是教師判斷學生是否掌握知識的途徑。分梯度完成新課目標后,筆者通常都會設計一些有層次的練習題,如基礎題、發展題和探索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在愉悅的情境中自覺獨立地完成,使學生感受到獨立完成的成就感,自然就不存在抄作業的現象了。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后,學生不再抗拒數學作業了。大部分學生都因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快速完成其中的兩組或三組題而驕傲。在進行知識檢測時,筆者也是按一定的百分比出題,通常基礎題占80%,發展題占15%,探索題占5%。這樣分梯度出題的好處有:(一)同一標準可以讓筆者更好地摸清學生的底子,方便自己以后在教學中調整教學的梯度;(二)有機會讓學生找到成就感,體會成功的喜悅,激勵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奮發。
五、分層輔導,加強鞏固
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堂上練習和課后作業,為有需要的學生開小灶,進行個別輔導非常必要。要提高全體學生數學能力,所出的練習題,要有讓學生“跳起來就可以摘到蘋果”的感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動力。各梯度的學生在上課過程中,肯定會遇到某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也難免出差錯。這時,教師可讓學生們展開討論,一起尋找解決方法。筆者有時也參與學生的討論,適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建議:發現他們比較有智慧的地方,及時肯定;耐心傾聽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了解學生犯錯的原由,給予某些示意。班里C組的學生即使心里有疑問,他們也不會輕易開口問,所以筆者經常是在學生們堂上練習的時候去關心他們。讓C組的學生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有時筆者也會安排那些能迅速完成任務的學生協助一下,做C組學生的引路人,讓C組學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暖意,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六、分層評價,激發動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筆者會根據不同梯度的學生,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A組學生,筆者把得分率75%、85%、95%分別定為及格、良好、優秀;B組學生三個檔次的得分率分別是60%、80%、90%;C組學生三個檔次的得分率分別是30%、40%、50%。這樣每組的學生都有取得優秀的機會。除了這些,筆者還設立了“保持獎”“晉級獎”和“進步獎”。“保持獎”主要是,鼓勵A組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其他各方面,能一直保持優秀。“晉級獎”就是指C組憑學生實力可以進入B組,B組學生進入A組,都可以拿到“神秘獎品”?!斑M步獎”則是每個組別的學生都可以享受。即使C組的學生還沒及格,主要他比上一次考評提高了8分以上,或者學習態度有明顯進步的,都可以拿到獎勵。對每個梯度的學生,筆者比較留意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經常用激勵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用放大鏡來發現學生的優點,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
嘗試分層教學半個學期之后,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明顯改變,計算能力和解題能力都提高了,增強了自信心。學生不再害怕數學,自覺地做數學作業的人也逐漸多起來,整體提高明顯。這就證明分層教學是行之有效的。分層的目的就是要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生給予足夠的關注,足夠的肯定,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但分層也只是教學手段之一,最重要的還是我們教師要有“滿桶水”,專業知識扎實,對學生徹底了解,心中有對學生滿滿的愛,用老師的魄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學生,感化學生樂于學習。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辦法很多,途徑也不少。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有利條件,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沒有心理壓力,采用多變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個性得到發展,才可能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營造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吳迎霞.在中專學校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
[2]孫馨.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