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
摘 要: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而美術教學,可以極大地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美術是一種藝術類的教學課程,通過開展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審美能力以及鑒賞能力,給予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學生可以自由發揮想象力,創造出具有自身個性的作品。同時,通過進行美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美術;自由創造力;培養策略
開展小學美術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以及審美能力,還可以活躍學生的大腦,加強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進而達到開拓思維、激發自由創造的目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是最為活躍、可塑性最強的階段。此時開展美術教學,有著很大的優勢,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美術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課程,可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門學科產生足夠的學習興趣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并能樂在其中,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培養學生自由創造力的目的,教師必須讓每名學生愛上美術課,利用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到自我的價值與創造的潛力,激發創造潛能。
以“春天”這一課為例,教師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可以對課堂進行簡單的布置,用一些花和柳葉對黑板和窗戶進行點綴或者是出一期與春天有關的黑板報。開始上課時播放與春天相關的音樂,帶領學生一起去想象春天的場景,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跳出慣性思維的限制,大膽想象、大膽創作,表現出自己心中理想的春天。每個人心中的春天都是不同的,比如有些學生會用燕子歸來和花朵的開放來表現春天的到來。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自己想象的海洋中徜徉。
二、進行拓展性教學,開闊學生的眼界
美術學科流派眾多,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表現形式。但作品中蘊含的感情與思想無不都是深沉而又真摯的。教師應積極進行拓展教學,帶領學生一起欣賞美術大師的美術作品,加強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拓展學生的眼界。教師應投入更多的精力研究教材,完善每一個教學環節,親自指導學生自發地去感受不同流派作品所傳達出的思想和內涵,為開發學生的自由創造力奠定基礎。
以欣賞《向日葵》這幅畫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對該作品進行品評,同時插入幾幅同類型的作品以便對比。在鑒賞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鑒賞一幅油畫,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強化每名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幫助學生體會不同流派作品之間的差異性和共同性,接受美學的熏陶,強化聯想和創造能力。同時,也能引起同學對該流派創作手法的興趣。
三、尊重學生個性,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力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都有較大的差異性。這就導致不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有不同的思維方式與學習觀念。這些表面上的不同,正是創新思維的主要來源。教師應將每個學生都作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尊嚴。利用每個學生特性的不同,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比如,當學生看到海洋時,有的學生聯想到的是大船載著人揚帆起航,有的學生聯想到的則是海底之下暗流涌動,神秘的海洋生物在盡情徜徉,有的學生想到的則是電閃雷鳴和數米高的海浪。教師需要尋找合適的題材,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播放一個故事,在故事要結尾或者是懸念要解除的時候停止播放,引導學生自己想象故事的結尾,并通過美術手法表現出來,完善故事的結尾。讓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主觀思維來完善自己的作品,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
四、積極開展戶外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藝術來源于生活,美術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十分明顯。好多美術作品都是以現實場景為基礎來設計的。美術教學不能僅拘泥于課堂中,要將地點擴展到室外。教師可以不受題目和題材的限制,帶領學生在戶外盡情地觀察,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融入美術作品中,從而創造出具有自我特性的美術作品,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自由創造力,加深學生對美的認知,帶動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
總之,美術本身就是一門具有極高創造性的學科,在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堅持以引導為主、教學為輔的教學觀念,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從而實現培養學生自由創造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朱春梅.芻議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魅力中國,2020(10):254-255.
[2]陳方.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讀與寫,2019,16(35):212.
[3]張靜霞.小學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19(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