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平
摘 要: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個特殊的群體“學困生”,其具體是指在學習過程之中存在困難,且成績一直比較差的一類學生。這一類型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都普遍存在,且不是單一個別并占據了一定的比例。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小學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學習打好基礎。所以,小學數學教育必然要面向全體的學生,給不同條件以及背景的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的機會。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盡可能找到學困生學習過程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制訂相應的預防和轉化策略,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通過分析數學學困生產生的原因,探究數學學困生的預防和轉化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轉化;學困生;教學策略
與普通學生相比,學困生有著諸多突出的缺點,如:認知能力較差、情緒浮動較大、學習習慣不良等,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學困生非常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擾,進而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等現象。同時,學困生又有著極強的自尊心,但由于其學習成績較差,在學習中透露出膽怯、自卑的心理,部分學困生性格孤僻、容易沖動,有著極強的叛逆心理。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關注學困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變化,做好預防和轉化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數學學困生出現的原因分析
1.教師在教學中要區別對待
現階段,許多學校以學生成績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估,而學困生的存在則影響了整體的教學質量,這就導致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區別對待學困生,進而對學困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擊。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承擔起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對于學困生也沒有給予其足夠的耐心,甚至明確表示放棄對學困生的教育,導致學困生內心出現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在這一惡性循環之下,學生的學習成績變得越來越差。無論是從學生心理還是學習上來看,學生都會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2.教育體制以及教學內容的影響
現階段,新課改正在逐步施行,但由于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無法徹底轉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過度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學校名次,完全忽視了“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如: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大都會定期組織考試,以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之后根據學生的成績進行座次分配。這種模式下,學生逐漸對學習產生了抵觸心理,甚至部分學困生徹底放棄學習。此外,一些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大都是參考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沒有考慮學困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這使得學困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授課思路,學生成績更是不斷下降。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1.建立相應的合作學習模式
小學數學階段教育過程中,要想做好學困生預防、轉化工作,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學困生提供一些針對性的學習方式,以作為參考,幫助其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學會總結重點、難點知識,以打破傳統意義上優等生、學困生之間的界限。同時,教師還要為不同水平學生學習交流制造更多的機會以及更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從根本上轉變學困生的學習狀態,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如:教師可以建立一對一的學困生和優等生合作學習模式,并進行相應的座位排列。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一些簡單的題目教給學困生并給予其更多表達自己的機會,以提高其課程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要鼓勵優等生利用課余時間為學困生進行知識講解,以營造出一種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學習氛圍。
2.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小學階段數學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學困生的存在與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習并沒有主觀上的判斷,影響其學習活動開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師的教學態度。如果教師能夠保持一個較好的教學態度,則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大提升,反之則會出現厭學的現象,導致學困生的出現。因此,教師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并深入分析新課改內容,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貫徹、落實。同時,學校方面也要定期組織教師會議,使教師能夠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思想,進而在教學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幫助其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3.立足于學生個體,制定完善的獎勵制度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缺點和優點,小學階段的學生同樣也是如此。小學階段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某方面的不足就否定學生的全部。為此,在教學環節教師要分析每個學困生的優點和缺點,并針對學困生的學習活動制定完善的獎勵制度,以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例如:一名學生在某節課程學習中表現非常積極,或是在某次訓練過程中取得了較大的進步,教師可以給予其一定的鼓勵,可以是口頭表揚也可以是物質獎勵,以使得學生意識到教師對其的關注,進而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三、結語
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對比分析我們可以得知,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只要分析好學困生出現的原因,就能夠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幫助學困生重新建立對學習的自信心,幫助其獲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進而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小學階段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深入貫徹落實新課標內容,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為數學學困生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以實現數學學困生的預防和轉換。
參考文獻:
[1]沈德海.小學數學教學中學困生轉化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0(43):83.
[2]于仁聰.小學學困生形成與轉化的個案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
[3]蔡春桃,周敏玲.小學數學學困生閱讀理解的心理特點及補救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