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會軍
摘 要:課堂討論法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該方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通過課堂討論解決問題,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應積極探索課堂討論法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教師要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討論意識;設置科學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討論;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整體評價反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課堂討論法;物理教學;應用策略;課堂環境;問題情境;生活;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14-0047-02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習慣于依賴教師授課,整個學習過程比較被動,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整體學習效果不理想。新課程改革后衍生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其中課堂討論法就是其中一種。該方法運用于物理教學中,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利于提高整體教學效率。因此,物理教師應主動研究課堂討論法,并將其積極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一、物理教學中運用課堂討論法的意義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明確師生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學習。而教師應做好教學組織與引導工作,走下講臺與學生溝通,并給予學生足夠的討論時間及空間。教師可以將課堂討論法引入物理教學。課堂討論法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且教學以溝通與討論為主,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思維碰撞,激蕩出智慧的火花。具體來說,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運用課堂討論法具有以下意義。
1.有利于學生理解并吸收知識
物理知識具有抽象、復雜的特點,有學生認為物理這門學科比較難學。從學生的角度來說,若僅依賴教師授課,那么確實很難學好這門課程。而課堂討論法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合作、探究,在學習中經歷“發現問題→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
2.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少學生認為物理學習是一件索然無味的事,難以始終保持學習積極性。而課堂討論法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并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思考,最終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進而產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
二、物理教學中運用課堂討論法的途徑
1.營造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討論意識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知識的講授,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而課堂討論法的運用,能夠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培養學生的討論意識,讓學生變得想說、敢說,從而形成積極、熱烈的課堂氛圍。教學“聲音是什么”這一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相互討論,談一談自己對聲音的認識。一位學生說道:“聲音可以給我們傳遞各種信息,聲音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教師表揚這位同學說得好。接著,又讓學生思考和討論“聲音是怎么產生的,靠什么傳遞”這一問題。這時,學生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學生說:“我們說話時聲音是通過空氣傳遞,也就是說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遞。”有的學生說:“我認為聲音還可以通過固體來傳播。”還有的學生說:“聲音可以通過液體傳播,比如我們釣魚時不能大聲說話,不然就會把魚兒嚇跑。”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走下講臺傾聽學生們的討論。學生們發表完自己的觀點后,教師給予總結,并補充大家漏掉的知識點。這樣,學生就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由此可見,讓學生自主討論能夠收獲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且課堂討論所營造的良好氛圍能夠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2.設置科學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參與討論
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將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生動,也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視頻,創設相應的情境,并結合教學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啟發思維。教學“浮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關于運動員游泳的視頻,并提問:“為什么運動員游泳時不會沉入水底?”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再出示一張人躺在死海上的照片,學生們看后驚訝不已,與同學討論說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于是,教師向學生解釋其中的奧秘:“這個海被稱為死海,這個海里的水的密度比普通的水要高得多。”接著,引導學生探討哪些因素會對浮力產生影響。這時,學生們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最終總結出與浮力有關的因素。可見,問題情境的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討論積極性。
3.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物理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學生學習物理學科的目的,是能夠在生活中感悟物理、應用物理。為此,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知識帶入課堂,引導學生在課堂討論中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教學“凸透鏡及其應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戴的眼鏡有什么特點,并討論凹透鏡的原理。一位學生說道:“近視之后眼睛看起來變得外凸,遠處物體的像在視網膜前,凹透鏡發散光,因此起到矯正視力的作用。”接著,教師拿出一個放大鏡和一張白紙,并將放大鏡放在陽光下,將聚集的光芒照耀在紙張上,紙張上出現一個特別亮的小點,不一會兒,紙張便燃燒起來。教師讓學生思考并討論這是為什么。很快,學生們就總結出凸透鏡有聚光的作用。這樣的教學,既能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習的價值,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能力。
4.整體評價反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合理的評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對物理學科始終保持學習熱情。為此,教師要重視課堂討論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并在評價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創新能力與合作意識等,盡可能通過引導點撥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測,讓學生在學習中逐漸樹立自信心,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家庭電路”這一內容時,在細致地分析家庭電路及教室電路之后,學生對電路之間的連接與控制有了一定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整合與反思本節課的知識點,以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學生們因為已基本掌握了電路知識,所以在討論中就比較積極,能將電器元件、插頭、保險絲等知識聯系起來并進行總結。這時,教師應肯定學生的討論,并鼓勵學生試著從電路的控制方式等方面進行總結,形成嚴謹的知識網絡。可見,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討論進行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討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束語
總之,將課堂討論教學法運用于物理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物理教師應認識到課堂討論法的教育價值,并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新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而課堂討論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養成主動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在積極探索、敢于創新的過程中鍛煉綜合素質,不斷進步與突破,成長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正榮.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2015(04).
[2]陶袁英.課堂討論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02).
[3]于開真.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魯東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