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國學經典融合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重要價值,并且提出了國學經典融合小學語文課程的優(yōu)化方案:借助網絡技術開展教學,采取誦讀方式實施深度教學,開展課后評價、國學文章的仿寫訓練,以此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豐富小學語文課程的內涵,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國學經典;誦讀;仿寫
一、 國學經典融合小學語文課程的必要性
國學經典融合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有效促進學生傳承文化知識,促進學生積累國學經典內容。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諸葛孔明舌戰(zhàn)群儒,是較為經典的情節(jié),以表現(xiàn)諸葛孔明的聰明睿智,使得諸葛孔明的人物形象更為立體與鮮活。教師在施教期間,可借助網絡技術播放此段的影片,以提升學生對國學內容的理解,具有教學的生動性。國學經典課文,是建立在真實的歷史事件,具有歷史學習價值。因此,國學經典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
此外,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期間,應以課文為基礎,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傳承歷史文化知識,具有良好的中華文化品質,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學習國學經典,豐富學生自身的精神修養(yǎng)。
二、 國學經典融合小學語文課程的優(yōu)化方案
(一)借助網絡技術開展教學
1. 網絡技術的輔助性教學功能
在國學經典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期間,語文教師應借助網絡平臺的輔助功能,以降低國學經典的教學難度,促進國學經典教學的穩(wěn)步發(fā)展。鑒于國學經典作品大多數為古文、文言文等表述形式,在現(xiàn)階段生活中并不常用,造成學生理解的困難,為教師施教帶來一定難度。為此,教師應充分借助網絡技術,為學生呈現(xiàn)具有國學課文背景的畫面,促進學生完整掌握國學經典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的理解能力,為語文教學發(fā)展提供助力。
2. 國學經典借助網絡技術融合小學語文課程的案例分析
應采取的國學經典優(yōu)化教學方案為:
(1)采取課件、微視頻等方式,制作具有生動性的微課視頻,最長時間為3分鐘,在簡短時間內,簡述國學經典的整體大意,促進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國學經典的內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在學生把握整體大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有感情地閱讀三遍,促進學生掌握的大意與國學文章兩者進行初步融合,以提升學生對國學內容的學習興趣。
(3)教師應為學生講解國學課文中較難理解的詞、句子,提升學生對國學課文的理解,促進其感受國學經典的文化精髓。
國學經典優(yōu)化后的教學案例:
案例1,國學經典《寒食》詩文學習,講述的是在清明節(jié)前一天的寒食節(jié)日的百姓生活。教師應采取的國學課文優(yōu)化教學方案為:
(1)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
(2)在學生自主閱讀三遍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提問“寒食節(jié)節(jié)日特征是什么?”,以此引導學生把握課文脈絡,幫助學生理清課文內容,降低學生閱讀難度。
(3)讓學生自主整理后,教師給予正確答案,讓學生補充在自主整理的內容旁邊,以此提升學生對國學課文的理解。
(4)教師應為學生展開詩文講解:詩文首句描繪了春城飛花的景象,此處春城指的是長安城;次句講述了寒食節(jié)日中的柳樹狀態(tài),教師在此可為學生講解寒食節(jié)的習俗,提升學生對寒食節(jié)日的理解;第三句表達的是寒食節(jié)夜晚時分,宮內在傳蠟燭,在此教師可為學生引申講述唐朝皇宮傳蠟燭的緣由,促進學生對唐朝時期統(tǒng)治加以了解;第四句表達的是漢宮內的蠟燭輕煙,流入天子近臣家中,教師在此處可為學生講解“五侯”的概念,提升學生對唐朝時期“王侯”的理解。
(5)教師在梳理完教材內容時,應為學生總結寒食節(jié)的節(jié)日特征,為學生講述重耳的故事:在其周游列國期間,歷經艱辛,深受介子推的照拂。后來重耳成為晉文公,欲尋介子推,遍尋無果,欲縱火讓介子推現(xiàn)身,卻不想大火致介子推身死,故而設立寒食節(jié),不得生火。以此加深學生對國學課文的理解。
(6)教師在引導學生梳理課文發(fā)展的基礎上,為學生講解寒食節(jié)的故事,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為學生營建良好的節(jié)日觀念,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成長;教師借助寒食節(jié)百姓(不許生火)與宮廷(傳蠟燭)的生活對比,為學生引申出封建統(tǒng)治存在問題,培養(yǎng)學生珍惜現(xiàn)下生活,發(fā)揮國學經典的教學意義。
(7)教師在教學引導完成,為學生引出文章的關鍵性學習詞匯,比如:踏青、秋千、蹴鞠等,以此加深學生對成語的理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
由教學案例可知:教師在借助網絡技術為學生呈放國學相關影片,有助于降低國學課文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良好把握文章大意;借助經典的國學課文,引發(fā)學生思考,樹立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具有重要的教學價值,有助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健康形成,促進學生樹立健康的思想觀念。
(二)采取誦讀方式實施深度教學
小學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教學期間,應關注古文的節(jié)奏與韻律,在借助網絡技術降低國學理解難度的同時,應開展學生國學誦讀方式,促進學生自主融入國學經典文章,感受其中的內涵,升華自身的思想素質,以此實現(xiàn)深度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早間誦讀期間,應以順時針搖頭式帶領學生,讓學生自主跟隨,以此感受古人學習的氣氛,提升國學經典學習的形式感,促進學生借助“搖頭+誦讀”的學習過程,深入感受國學經典知識的文化精髓,逐漸形成儒雅的行為舉止,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修為。語文教師可定期舉辦國學經典的詩詞朗誦比賽,以此促進學生對國學經典的學習熱情,發(fā)揮國學經典課文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活動效應,促進國學經典良好融合在小學語文課堂中。
(三)開展課后評價
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開展課后評價的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提升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程度,增強學生對國學經典課文的學習熱情。國學經典優(yōu)化教學的教師評價機制流程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自主總結所學內容。教師讓學生自主總結,分三部分完成,分別為:請學生自行開展國學經典課文大意翻譯,嚴禁對照課文參考書摘抄,保障不存在較多語句重復;總結國學經典所表達的思想觀念;由此課文學習,學生學到的內容。學生依據要求完成作業(yè),一方面有助于檢測學生對國學經典課文的理解程度,把握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國學經典課文的理解,促進學生自主復習課文,具有雙重教學效果。
2. 教師依據學生總結,評價教學方式的適用性。教師收集學生的總結作業(yè),仔細閱讀學生對三個問題的回答,結合學生的翻譯程度,獲知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程度,針對不足的問題調整教學方案,結合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給予補充教學,完善教學不足,提升學生對國學經典課文的理解程度。例如,80%的學生對國學經典中的重點詞匯,翻譯存在偏差,教師應帶領學生重溫課文,重點講述詞匯的含義,糾正學生的學習偏失,促進學生獲取正確的詞意解釋,提升學生正確理解國學經典文章含義。
在教師與學生雙重評價的基礎上,有助于國學經典良好地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語文教師順利開展后續(xù)國學經典課文的教學,一定程度上,此流程降低了國學經典的教學難度,讓學生在后續(xù)接觸國學課文學習時,懷有自信與探索的心情,以此提升國學經典的教學價值,促進學生良好傳承國學經典文化。
(四)國學文章的仿寫訓練
國學經典優(yōu)化教學方式中,頗具經典的是仿寫訓練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深入理解國學經典課文內容。小學語文教師可采取的仿寫訓練方式為:句子仿寫、段落仿寫。
1. 句子仿寫。選擇課內外較為經典的詩詞語句,讓學生照著仿寫。小學語文教師可選擇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語句,一張語文試卷融合1~2道國學仿寫即可,定期為學生整理成冊,便于學生積累與應用,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寫作思維,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例如,仿寫訓練題為:國學經典課文“二月春風似剪刀”,仿寫為“九月楓葉如花燈”;國學經典課文“草長鶯飛二月天”,仿寫為“花紅柳綠四月風”;國學經典課文“霜葉紅于二月花”,仿寫為“梅花白于臘月雪”,等。教師在設立題目時,應舉例說明仿寫內容,以此引導學生開展仿寫,促進學生良好學習國學經典課文,深入掌握國學經典課文中詞語的用法與表達方式,有助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2. 段落仿寫。選擇仿寫程度較低的文章,教師帶領學生開展仿寫訓練,促進國學經典教學得以優(yōu)化,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深入掌握國學經典課文的思想內涵,另一方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促進學生良好傳承國學經典文化,發(fā)揮國學經典課文的教學思想。
例如,楊萬里《小池》詩詞的仿寫,原文用詞可愛,符合學生的思想觀念。教師應開展仿寫教學流程:①帶領學生通篇閱讀詩文,把握詩文大意;②為學生講解其中重點詞匯的用法,提升學生對詩文用詞的理解,加深學生國學經典課文的認識;“惜”表示珍惜,將泉眼擬人化,并且襯托細流的狀態(tài),具有雙重作用;“露”表示顯露、出現(xiàn)之意,表達小荷已發(fā)芽;借助“才露、早有”兩個形容詞匯,表達蜻蜓對荷花的眷戀與喜歡,含有擬人手法,營建和諧可愛的畫面;③教師應引導學生以一個事物點,多個角度開展仿寫,以此指導學生仿寫;④教師可為學生提供仿寫例子,以此促進學生良好開展仿寫訓練,給予學生多元化視角仿寫建議,比如教室、校園、家庭等。
借助仿寫訓練,優(yōu)化國學經典的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教師順利開展國學經典教學,實現(xiàn)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國學學習課堂,一方面借助詞句仿寫,訓練學生用詞技巧,增強學生語文技能,另一方面借助段落仿寫,訓練學生整體文章的把握,促進其擁有良好的寫作技能。
三、 結論
綜上所述,國學在現(xiàn)代文明社會中,擁有較為經典的文化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國學經典與外來文化的對比。國學課文中包括:歷史文化、文化傳承等經典文化內容。此類文化素材,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途徑,融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質、升華學生的精神層次、塑造學生健康的思想,促進學生在國學文化的滋養(yǎng)作用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永太.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12):154-155.
[2]李如良.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基礎教育論壇,2020(7):39-40.
[3]鄧凡生.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9(11):102.
[4]楊媛媛.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18):116.
作者簡介:王絢麗,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肅省甘南州合作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