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學科的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提出了讓學引思的新觀念,這種教學觀念打破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了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教學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對學生的思維拓展進行積極的引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思”。因此本文針對讓學引思在初中化學小組合作課堂模式中的應用進行探究,希望對初中化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讓學引思;初中化學;小組合作;課堂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08-0036-02
引 言
讓學引思的新觀念主張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吸收,整個教學氛圍充滿朝氣、充滿活力[1]。“讓學”直接指出了教學的核心,在教學中教師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要找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引思”則是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或點撥,從而更好地啟發學生,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的內在聯系,有助于教師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從師生交流上“讓學引思”
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應經常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就免不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并不斷地對他們進行鼓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知識體系中的不足,同時為接下來的講解做好鋪墊,讓教學目標更加準確,教學效率更高。
比如,在學習九年級化學“氧氣的制取”時,筆者帶領學生對催化劑的作用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認為制取氧氣時高錳酸鉀起到催化的作用,高錳酸鉀就是用來加快反應速度的,其他學生對這個觀點提出了質疑:催化劑就是起催化的作用嗎?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共同查找資料,了解到催化劑不都是加快反應速率的,當催化劑的作用是加快反應速率時,我們稱之為正催化劑,反之,稱之為負催化劑,也就是說,催化劑改變的是化學反應的過程,為化學反應提供了另一條途徑,使反應的活化能降低,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通過小組合作探討,學生進行了相關的思考:有了這些催化劑,化學生產就會更加方便,化學生產很多都使用了催化劑,如尿素的合成、橡膠的合成、高分子的聚合反應等。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催化作用,如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人體的新陳代謝等。
二、從小組討論上“讓學引思”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加強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十分重要,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能夠更加全面地吸收和內化知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小組中交流想法和意見,充分體現“讓學”的教學理念,然后教師參與小組的討論,和學生一起發現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更好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以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為例,在對二氧化碳的制取展開小組合作討論時,我們可以對二氧化碳制取時運用的反應原理和原料選擇進行討論:哪一種反應比較適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這種化學反應的原理是什么?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討論,學生知道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主要是碳酸鹽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只不過選擇不同的原料,形成了不同的化學反應。教師繼續對學生進行點撥,能否用濃鹽酸或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后,認為不能用濃鹽酸來代替,因為濃硫酸具有較強的揮發性,它會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導致收集的二氧化碳不純,而且通過它們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我們可以知道,碳酸鈣和硫酸會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這里的硫酸鈣溶于水,它會覆蓋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將會對知識融會貫通。
三、從問題設計上“讓學引思”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會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這樣有利于確定合理的學習目標,然而教師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中問題的設計。問題的設計一方面要具備知識的研究性,另一方面要抓住學生的心理,明確學生的難點在哪里,什么問題是值得學生探討的,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心中的疑惑。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精心準備教學活動,這些準備活動盡量要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也要盡量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其次,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知識體系,應滿足學生的需求,而不是為了讓學生研究而研究,要讓化學小組合作學習變得更加立體、更加有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化學。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木炭的吸附性”實驗時,教材中的方案所需要的時間長,自身效果不太明顯。如果投入的木炭塊狀過大,脫色不太明顯;如果木炭塊狀過小,又太容易脫色,導致溶液變成黑色,不利于學生觀察實驗。因此針對這種實驗現象,教師應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對木炭的吸附性實驗進行改良。有的學生會想到過濾的辦法,將礦泉水瓶一分為二,把紅墨水用木炭、棉花、濾紙過濾出透明無色的水。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如果要排除濾紙和棉花的干擾,該怎么辦呢?于是學生分別將等量的紅墨水倒入A、B、C試管中,倒入含脫脂棉的A試管中后,學生沒有看到明顯的變化;倒入加了脫脂棉和一匙碳粉的B試管后,試管中的液體出現黑色渾濁;我們再塞入棉花,再將液體過濾一遍,液體立刻呈無色透明狀,學生大吃一驚,這樣的實驗效果與之前的操作方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從時機選擇上“讓學引思”
小組合作學習在時機上的選擇很重要,如果在化學課一開始教師就選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展開討論,學生會因為沒有教師的鋪墊而感到很突兀,沒有方向感,容易感到迷茫,難以找到很好的著力點,最終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平平。即使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他們的思維也無法得到很好的拓展。教師如果組織小組合作討論的時間太晚,會大大地壓縮學生討論的時間,討論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總之,教師如果沒有做到很好的“讓學”,就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教師應該根據課堂任務,合理地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在學習“氧氣制取”時,教師需要對這個實驗進行鋪墊,對本次實驗的重點知識點進行說明,如實驗所需要的儀器有哪些?這些儀器該怎樣布置?怎樣裝入固體試劑?怎樣給酒精燈加熱?在使用酒精燈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這有助于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還有利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對實驗的每個環節和重點進行深刻的記憶和學習。
結? ? 語
綜上所述,基于讓學引思的初中化學小組合作課堂模式體現的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它不僅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因此在初中化學課堂中,教師應多將讓學引思教學理念運用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以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韓敏.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9):160.
作者簡介:姜冬燕(1983.1—),女,江蘇東臺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