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人們來說,閱讀是一項利于心靈和精神發展的活動。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有效提高閱讀效率,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閱讀的魅力。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應用思維導圖,可以使群文閱讀教學效率逐步提高。可以說,對于閱讀經驗不夠豐富的小學生來說,掌握思維導圖這項閱讀技能十分有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0-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0.075
一、群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的意義及作用
部分教師認為思維導圖就是單純地在黑板上畫圖,并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閱讀的一種方式。實際上,思維導圖的真正含義是利用可視化、具體化、形象化的形式,使讀者在進行閱讀時大腦有規律地思考和運作,充分調動自己大腦的潛能,在腦海中進行深刻的思考、記憶以及想象等活動。將這樣的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實用性。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文章的主要思想和內容線索具體化、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能夠加速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進而加快學生閱讀的速度,從而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效率。同時,學生閱讀速度的提高,也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量。
(二)幫助學生增強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小學生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往往難以理解文章的意思,或者明白了文章的字面意思,卻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因此,利用思維導圖的閱讀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得閱讀內容在學生的腦海中形象化、具體化,進而促進學生對群文閱讀內容的理解。
(三)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
小學生的記憶力雖然比較強,但是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如果閱讀的內容沒有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他們也照樣會很快遺忘掉這些內容。而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思維導圖與文章內容相結合,形象的導圖與復雜的文章內容相聯系,能夠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在下一次課堂中,教師也許只需要對思維導圖進行講解,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勾起學生腦海中對多篇文章內容的回憶。多次教學之后,學生對文章的記憶將變得非常深刻。
(四)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由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閱讀方式,提高了學生閱讀的速度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興趣將得到極大程度上的提高。學生不再會認為閱讀是一件困難或者乏味的事情,從而喜歡上閱讀。
二、運用思維導圖的小學群文閱讀教學措施
既然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小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有如此多的好處,那么,如何具體地來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呢?下面結合我自身的教學經驗以及研究分析,總結出幾點措施。
(一)增強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
思維導圖由于不像學生所要閱讀的文章一樣,只能通過文字的形式表達,它可以通過圖像、文字、聲音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閱讀的文章,在思維導圖的表達上多花心思,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直觀,教學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在這方面,相關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地發揮想象,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自由性,創造出富有新意、引人注意的課堂內容展現方式。如今,科技水平十分發達,而且功能強大,教師可以利用當下的眾多先進且新穎的科技手段,來設計和加工所要表達的思維導圖。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剪輯的方式,對所要展現的相應文章的思維導圖進行視頻剪輯,配上生動有趣的動畫,再加上烘托氛圍的背景音樂,充分營造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二)設計文章對比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
文章的對比閱讀通常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難點,對比閱讀對教師以及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需要學生對所要對比的文章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同時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對比閱讀的教學質量往往不是很好。然而,在具體的教學中,如果教師運用思維導圖的閱讀教學方式,學生的閱讀速度以及閱讀理解水平都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對比閱讀訓練,進一步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對比閱讀中,教師可以將兩篇文章的閱讀思維導圖設計得各具特色卻又擁有一些相似之處,使得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兩篇文章的相同之處與不同點,從而加深學生對兩篇文章內容和思想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引導學生自主設計思維導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是教師為學生設計文章的思維導圖,其實,有時候也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設計文章的思維導圖,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師帶領學生通過思維導圖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理解之后,學生對思維導圖這種閱讀方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印象,可能會在今后的文章閱讀中,不由自主地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相應的思維導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在多次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后,安排學生自行設計文章的相關思維導圖。例如,在預習文章的時候,讓學生自主地閱讀文章,并且用自己的方式,為文章的內容構建起思維導圖。這樣可以讓學生初步熟悉課文,自主對文章內容進行思考和總結。同時,由于在預習過程中,教師沒有提前帶領學生閱讀過文章,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思維導圖,來大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以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水平。同樣,教師也可以在完成文章閱讀教學之后,安排學生做思維導圖,然后通過檢查學生做的思維導圖來檢驗課堂教學成果。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動手創造思維導圖的能力。
(四)設計抽象化的思維導圖,鍛煉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對所閱讀的文章設計思維導圖有多種方式,既可以直接將閱讀內容和閱讀思想表現出來,也可以把文章抽象的邏輯關系表現出來。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一定非要將閱讀內容的思維導圖用十分直接明了的方式表現出來。教師也可以將文章的重要邏輯線索以及主干情節抽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通過這些抽象的簡要提示,來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例如,在引導學生閱讀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時,如課文《神筆馬良》,教師就可以通過圖像、線條以及一些提示或標識,來抽象地將內容情節概括出來,而不是詳細直觀地表現出文章的思維導圖。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的工作量,并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運用思維導圖的閱讀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
雖然思維導圖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有很多優點,一些學校的語文教師甚至其他科目的教師也都開始嘗試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學,但是,一些教師在運用的過程中,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導致最終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我將這些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相應地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解決措施。
(一)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群文閱讀教學課堂上,難免會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出現分心走神,不能充分融入課堂,心思飄到課外之類的情況,出現這些情況的原因通常是教師沒有激活課堂氛圍,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因為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平淡且需要耐心的事情,一些內心浮躁的成年人都很難靜下心來看一篇文章,更何況是尚處玩心十分大、自控能力較差的小學期間的學生。如果教師沒有能夠調動整個課堂的閱讀氛圍,沒有讓學生沉浸在閱讀當中,那么他們的心思是很容易飛出課堂的。而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創新性和趣味性,可以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閱讀文章的強烈興趣,然后再利用思維導圖對文章理解的輔助作用,帶領學生輕松愉悅地閱讀文章。這樣一來,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閱讀中來。
(二)沒有選取具有鮮明相似主題的群文
教師要想合理高效地運用思維導圖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首先需要合理地選擇所要教學的文章。由于是群文閱讀教學,學生所要閱讀的文章不止一篇,有可能是兩篇、三篇或者更多,而有的教師在選取教學文章時,沒有注意到文章主題的相關性,只是根據教學進度等,將幾篇在課本排版上比較靠近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從而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這樣的群文閱讀教學主題沒有太大的聯系,這會給教師整理設計文章的思維導圖帶來不小的麻煩。因為文章的主題沒有太多的關聯,導致整理思維導圖時,需要從頭到尾對多篇文章進行整理設計,這自然就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時候,學生也難以從思維導圖中感受到兩篇文章的關聯,只是覺得教師是將多節課堂內容壓縮到一節課上來教學。因此,教師在進行群文教學時,應當對所閱讀的文章進行科學、妥善的篩選,盡量使其主題相似,且中心思想大致相同。例如,教師可以將朱自清的《匆匆》這篇文章和林清玄的《我和時間賽跑》放到一起進行群文閱讀,因為這兩篇文章的中心都是表達對時間的珍惜,且兩位作者在寫作筆法上各具特色卻又有一些相通之處。
四、結語
小學語文的群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教師科學、合理地運用思維導圖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水平,從而促進學生群文閱讀能力的發展。此外,學生可以從中養成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閱讀的良好習慣,對學生將來在閱讀中對相近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帶來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江長嬌.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C].教育理論研究(第十輯),2019.
[2]李曉梅.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9(12).
[3]陳靖敏.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以群文閱讀課“奇妙的中心句”為例[J].教育觀察,2019(15).
[4]趙樹豐.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甘肅教育,2019(8).
作者簡介:王學孔(1978.10—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