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金 鄭紹忠 張武



摘要:職業教育走出去,既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也是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深化產教融合、創新現代學徒制教育的重要手段。文章以校、政、企、行、培五方共建高水平的“蘭州拉面工坊”國際化育人平臺為研究案例,總結了“一盟一院”聚焦地方產業,推動蘭州拉面“傳承實踐創新項目”開發、創新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典型經驗與做法,探討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如何扎根地方,整合校企資源,構建育人平臺,推動職業教育共建、共享、共贏,建立職業教育共同體的實踐路徑,為相關院校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蘭州拉面工坊;產教融合;職業教育共同體;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國際化
隨著我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建設一批專業特色鮮明的國際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形成“中國方案”的職教領域國際標準的創建者,貢獻中國智慧,是當前職業院校落實“職教20條”和“雙高”計劃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
職業教育走出去,既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趨勢,也是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深化產教融合、創新現代學徒制教育的重要手段[1]。甘肅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版圖上東進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區域合作戰略基地。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愿景和戰略目標,急需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本土化的人才作為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做企業走出去的協同者,是沿線區域職業院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
本文以校、政、企、行、培五方共建高水平的“蘭州拉面工坊”國際化育人平臺為研究案例,總結“一盟一院”聚焦地方產業,推動蘭州牛肉拉面“傳承實踐創新項目”開發、創新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的典型經驗與做法,探討新時代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如何扎根地方,整合校企資源,構建育人平臺,推動職業教育共建、共享、共贏,建立職業教育共同體的實踐路徑,為相關院校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提供一些借鑒。
一、建設背景
2018年10月,甘肅省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七項具體任務,其中的“加大技能培訓力度”一項提出,要依托各級、各類職業院校、培訓機構大力開展牛肉拉面技能培訓,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引導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全部向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開放,明確了培訓人員是貧困家庭子女、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應屆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并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同時還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相關企業走出去,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2019年6月,教育部會同甘肅省政府發起的“農校對接、精準扶貧蘭州牛肉拉面進駐全國高校窗口”項目在蘭州大學正式啟動,標志著蘭州牛肉拉面扶貧窗口正式起航并向全國的高校推廣。如何滿足全國高校近6000個窗口的開設任務、近3萬人用工需求,項目實施在助推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精準扶貧的同時,也為地方職業院校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二、建設過程
2018年1月25日,由甘肅省商務廳、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蘭州金味德牛肉拉面產業集團等企業、行業協會68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蘭州牛肉拉面國際聯盟”和“興隴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商學院”?!耙幻艘辉骸钡某闪⒅荚诖蛟煨F笮信嗦毥搪撁斯餐w,推動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發展壯大,借力“一帶一路”倡議,開展跨國連鎖經營,搭建蘭州牛肉拉面技管合一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教育體系,助力蘭州牛肉拉面走向世界。同時,促進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地方特色產業鏈建設,發揮其教育資源優勢、人才儲備優勢,參與國際化人才教育,推動高職院校深化產教融合、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建設。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率先在全國高職院校中開設了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化連鎖經營學徒制班。根據教育部《關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開展職業教育部分專業教學標準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專業教學標準要接地氣”的要求,學院積極籌劃,圍繞區域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發揮教育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開發了高水平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三個,構建了以“蘭州拉面工坊”國際化連鎖經營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專業群,創立了蘭州牛肉拉面“傳承實踐創新項目”的現代學徒制教學新模式,并在職教聯盟成員單位開展了廣泛的崗位調研、標準對接、教材規劃和課程體系建設的研討。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堅持“傳承與發展并重、特色與引領并舉”的思路,在教學組織、實施過程中始終將工匠精神、技藝傳承、文化育人的理念貫穿其中,在推動職業教育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上不斷創新實踐。
學院在2017年首批招收的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培養方案中試點開設了蘭州牛肉拉面的認識實踐課,取得積極成效。2018年開展中泰聯合辦學,為甘肅職業教育走出去進行國際化合作辦學奠定了基礎。2019年進一步擴大招生規模,面向國際留學生和國際合作班開設了牛肉面專修學分課程。興隴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商學院近兩年已有二千余名學員培訓結業,“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已成為農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生力軍,在品牌效應的帶動下,蘭州拉面產業脫貧模式正在發揮積極效應。一部分學員通過培訓走出國門,在澳大利亞、韓國、泰國等地成功開設門店,為蘭州牛肉拉面在國際市場開發、推動項目落地、連鎖經營管理等方面積累了經驗。在鼓勵“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的同時,還主動“引進來”,授之以漁,近兩年,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三十多名留學生和外籍學員來蘭州“拜師學藝”,擴大了蘭州牛肉拉面在海外的影響力。校政企行培五方聯動,產教深度融合,協同打造的“蘭州拉面工坊”職教共同體育人新平臺初步形成,集“培訓就業、生產研發、連鎖經營、品牌管理、產業扶貧”為一體的產業鏈不斷完善,推動了蘭州牛肉拉面產業向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邁進,得到了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和廣大師生的高度評價。
2019年,蘭州拉面職業教育再迎利好。由教育部聯合甘肅省政府在蘭州大學啟動的“農校對接蘭州牛肉拉面精準扶貧窗口”項目,成為多部門聯合推進教育扶貧的重大舉措。項目實施在提供三萬多個就業崗位的同時,也為地方職業院校聚焦行業發展優勢、深化產教融合、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等方面拓展了新的發展空間。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在項目實施中承擔了全國高校扶貧窗口鋪設技管合一的標準化、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任務。結合貫徹落實“職教20條”和擴招100萬的新任務,學院積極探索“工學結合、長短互補、德技并重、強化實踐”的學徒制教育新模式,快速聚集了人才儲備優勢,逐漸形成了一套易推廣、可復制的教學模式,奠定了“聚焦行業一流、創建職教標準、貢獻中國智慧”的長遠發展目標。
在各單位的積極努力下,學院緊跟國內、國外產業發展升級的人才需求,依托“一盟一院”平臺,打造高水平的職教聯盟共同體。并將開發的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傳承實踐創新項目”學徒制教育創新模式、優質教學資源、產教融合平臺、賽證融通成果等內容集中于“蘭州拉面工坊”,打造高水平國際化育人新平臺和傳承創新教學實踐基地,引領行業發展和標準化建設。探索建立了蘭州拉面國際化職業教育標準體系,包括統一標識、教學標準、實訓基地、師資團隊、教學資源、教學模式標準,明確了國際化職業教育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師資、課程、環境等要素;完善了“蘭州拉面”國際化職業教育管理體系,涵蓋了招生、就業、競賽、評價等過程要素;形成了“蘭州拉面工坊”國際化職業教育保障體系,確立了打造“蘭州拉面”高水平國際化專業建設標準、高水平職教聯盟合作平臺、高水平技能人才培養高地、高水平社會服務創新能力、高水平國際合作交流中心的五個發展定位;探索高水平職教聯盟平臺建設模式、國內企業走出去協同模式、國際化職業教育合作模式、技藝傳承實踐教學模式、工匠精神文化育人模式等五種建設模式;提出了平等參與、共建共享、優勢互補、德技雙馨、產教融合的五項基本原則。
三、實踐成果
(一)支持地方產業發展的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融合平臺
近幾年,隨著牛肉拉面產業的迅速發展,蘭州本土品牌牛肉拉面相繼走出國門,在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埃及、馬來西亞、阿聯酋、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白俄羅斯等40個國家和地區落地開花,開店160余家。甘肅“一帶一路”蘭州牛肉拉面國際聯盟企業國際市場的拓展,需要技管合一的高素質管理人才,蘭州牛肉面拉面的國際化發展也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僅有的低層次、短期的職業技能培訓已難以適應國際化人才需求,破冰行動由此發軔。2018年1月,甘肅省商務廳、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等64家單位發起,成立了由政府、學校、企業、行業組織、培訓機構參與的“校政企行培”一體化的“甘肅興隴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商學院”,著眼于搭建職教共同體“一體系一平臺”,即構建蘭州牛肉拉面技管合一的高素質管理人才職業教育體系,搭建蘭州牛肉拉面人才培養、管理、輸出服務平臺,從“培訓、生產、經營、加盟、創業、就業、扶貧”等環節進行謀劃布局,意在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管理的新型蘭州牛肉拉面技管合一的復合型人才,解決牛肉拉面職業教育缺乏標準,產業管理人員短缺、層次參差不齊等短板弱項,也是將短期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版圖的有益嘗試和創新。
(二)國際化育人平臺的共建模式
實現跨界共建的價值基礎是特色引領、標準對接、共建共享、產教融合、德藝雙馨。以價值鏈整合為導向,匯集各方資源,發揮行業企業優勢,通過技術創新、標準提升,帶動“蘭州拉面”品牌影響力,打造高水平職業教育共同體和職教聯盟平臺(見圖1)。各參與主體分工協作,參與的高職院校主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塑造學生優良的思想文化品質、人文素養和工匠精神,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標準制定、社會服務和品牌建設方面的優勢,確保學生培養質量;行業企業通過調整產業結構,通過不斷優化服務鏈、生產鏈和供應鏈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協助供給側改善專業辦學定位,引導學生樹立能吃苦、有擔當的職業觀。及時發現和建立新標準、新規范,各方協同,標準統一,章程有序,參與國際標準的研制。政府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扶持,引導校企行培形成有目標、有規劃、有任務的聯合實體,保持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創新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以推進牛肉拉面產業化、國際化為目標,培養具有國學素養、國際視野、一專多能、知行合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深化“兩方參與、一條主線、三雙措施、四維推進”的工學結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即不斷加強與品牌連鎖企業的合作,促進產教融合,實現校企雙方共同育人,并以牛肉拉面連鎖企業、國際快餐企業等企業門店采購與配送、現場管理等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導向,調整、完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課程教學資源,全面實施“雙師”“雙課”“雙證”“雙能”“雙語”等措施,采用學徒制課堂教學、現場實習、社會實踐、課外活動等方式全程育人[2]。學校正在建設產教融合實訓中心,規劃建設500多平方米的智慧餐廳,集中教學、實訓實習、考核、實體經營為一體。
在教學組織模式上采取“分段式”工學結合、長短互補、重在實踐。采取了“1.5+0.5+1”分段教學模式,學生在學校進行1.5年基礎理論和專業課學習,夯實思想品質、人文素養;校內學習結束后到蘭州拉面國際商學院進行為期半年的牛肉拉面技藝傳承學習、培訓,合格后獲取相應的資格證書,獲得實習員工身份赴國外的牛肉拉面連鎖經營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帶薪專業實習。學生入校后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也是企業員工,入學即拜師。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校內導師+企業導師“雙導師”完全學徒制教學模式和學分銀行、多證書的彈性學制,探索人才培養教學實踐,適應蘭州牛肉拉面向更高層次和國際化發展的需要。
(四)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與實踐
1.教學標準開發思路
按照教育部《關于借鑒國外先進經驗開展職業教育部分專業教學標準開發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專業教學標準“要接地氣”,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構建了以蘭州牛肉拉面國際連鎖經營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專業群,依托興隴蘭州拉面國際商學院和職教聯盟成員,以標準對接、標準開發、標準應用開展了酒店管理(拉面技藝與連鎖經營管理)等專業國際化專業標準的研制工作。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梳理了國際化連鎖企業門店需求崗位核心技能,確立了國際化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了以傳承創新實踐項目引領的特色化、國際化的課程體系,打造“雙師、雙語、雙能”的師資團隊,建設傳承創新實踐項目的實踐基地和評價體系,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與牛肉拉面國際連鎖門店經營和管理崗位需求相匹配的、符合國際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
2.教學標準開發的內涵
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的開發,以職業標準的國際對接為基礎,以餐飲連鎖企業和國際快餐企業門店管理、餐飲物流與配送、采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職業崗位任職要求為依據,以餐飲連鎖經營企業、國際快餐企業等崗位能夠體現國際化連鎖經營發展趨勢的專業課程開發為核心,以權威職業資格為引領,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和高水平職業教育的國際互認、突出本土特色和優勢的專業教學標準為導向,構建以拉面技藝與管理等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循環改進,將新知識、新技術融入其中,以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和科學性。
3.教學標準的實踐價值
通過學院與甘肅金味餐飲有限公司共建“拉面技藝與經營管理”專業,全新設計了學生牛肉拉面技能培養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對拉面技術的興趣,提升牛肉拉面技術,掌握餐飲服務的基本技巧。學院依托優秀的雙師教學團隊、校內實訓基地負責學生人文素養、基礎課程及經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任務,塑造學生內在品格和個人修養,掌握連鎖經營、酒店管理、中餐廳經營等管理知識,培養企業經營管理素質和能力。本專業要求的核心能力體現在對蘭州牛肉面制作技能、連鎖企業商品管理能力、運營管理能力、顧客服務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興隴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商學院緊緊圍繞學生的素養目標、知識目標、技能目標進行培養,通過創立獨特的教育模式、教學方法、課程體系及管理體系,促進學生專業能力、思考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高,最終實現學生內在品質的全面提升。
4.教學標準中職業能力梯度
在教學標準開發中,為達成培養目標確定的教學標準、門店要求的服務規范、行業自律發布的行業標準三者的有機統一,形成人才培養的統一標準體系,提出了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CESD(Cognitive ability職業認知能力,Emotional ability職業情感能力,Service ability職業服務能力,Develop ability職業發展能力)四梯度教學標準設計與開發,強調12項通用職業能力是職業或崗位所需的能力,也就是以職業或崗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為從業能力基礎,職業服務能力表現為教學目標和教學進程的基準,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組織課程與實施教學。按照四個模塊12項能力要求,再根據每個操作步驟的需要,從認知、情感及態度等方面確定完成該步驟所需的全部知識和技能,然后對每個單項的知識或技能進行完善和規范,形成課程標準開發設計流程標準統一。詳見表1。
5.課程標準制定和課程開發模式(見圖2)
以蘭州拉面技藝為特色的國際化連鎖經營管理教學標準,在兼顧短期培訓(短線教育)的同時,內涵提升、專業人才提質仍需要有系統化的專業教育,即完整的現代職業技能教育(長線教育),從理念、情感和專業精神方面進行塑造。提倡學習內容由學習者自主選擇,且學習進度可因人而異,采用個體化學習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的效率。強調以學生自我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學習方式,學生使用的教材也是按照有利于學習者學習的方式來進行設計和開發。為了確保個體化學習的質量,實施過程中的每一步、每一個階段都根據目標進行考核和管理,保證每一個教學環節實施后能及時得到考核評估,并能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及時的評估和信息反饋,使課程標準指導學習實踐的效率得到有力的保證[3]。
四、成果推廣與應用
(一)通過國際化職業教育助力企業走出去
目前,依托蘭州拉面國際商學院開發的教學標準已應用于2017級、2018級相關專業學生。對國際留學生、短期訪問生采取定制職業技能模塊的方式,自主選學職業技能,通過“一對一”的職業培訓指導,短期內達到掌握該項技能的目標,并頒發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已有來自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外學習者獲得了相應的職業的資格認證,擴大了蘭州牛肉拉面的國際影響力。同時,助力本地企業海外拓展市場,畢業生的競爭能力進一步提升,為本土企業扎下根、站住腳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
(二)通過提供定制化技能培訓支持地方脫貧攻堅行動
蘭州拉面是地方特色品牌,在全國知名度較高,受眾廣泛。發起成立職教聯盟和蘭州拉面國際商學院,首次嘗試短期技能培訓和高等職業教育相融合,通過聯合共建的方式,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互通、互認、互促、互學,特色引領,標準對接,既為地方特色品牌助力,同時補齊了自己短板,實現了共贏。通過定制化的教學標準模塊,接受地方政府部門脫貧培訓任務,先后為800余名農村貧困戶家庭、建檔困難戶、重點就業人員等提供定制化的技能培訓。
(三)通過協同共建蘭州拉面工坊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一盟一院”的成立,從體制上打破了教育界限的壁壘,使產業鏈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目標進一步夯實。通過協同參與方價值鏈,打造了職教共同體和高水平的職教聯盟平臺“蘭州拉面工坊”,其具有多重功能。首先是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融合器”。通過標準對接,將職業培訓的技能訓練模塊移植到傳統的專業教育中來,實現了長短結合、互補促進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新模式。其次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標準的“產出器”。通過工坊平臺,匯集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標準、產業鏈企業服務標準、行業自律規范標準,最終形成行業企業所需人才培養的統一標準。再次是國際交流和特色品牌建設的“助推器”。通過輸出國際化人才和開展對外培訓,促使自主開發的教學標準進一步完善,實現與國際接軌,為參與相關的國際標準創建提供了基礎。
(四)通過參與地方特色產業建設提升品牌影響力
職業教育聚焦地方產業鏈,參與地方經濟建設,通過共建特色專業,打造技術服務平臺,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借助地方政府支持和發展蘭州牛肉拉面產業發展的政策機遇,充分挖掘人才需求,倒逼供給側人才培養改革,構建了蘭州牛肉拉面技管合一的高素質管理人才培養體系,既搭建了高素質、國際化蘭州牛肉拉面人才培養、管理、輸出服務平臺,也從“培訓、生產、經營、加盟、創業、就業、扶貧”等環節進行布局,為職業院校凝聚特色、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探索了一條新路。
(五)通過加強國際化合作成為人文交流品牌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張力和活力正得到有效釋放,內涵建設進一步提升,向外開放,爭建職業教育領域的國際化品牌。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交流日益活躍,蘭州本土品牌牛肉拉面也走出國門。將蘭州牛肉拉面培訓納入高等職業教育的軌道正當其時,解決了蘭州牛肉拉面向國際化、標準化、高端化發展人才短缺的瓶頸,補齊了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短板,標志著蘭州牛肉拉面培訓步入了國家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軌道。走出去、引進來日益成為常態,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商學院已逐漸成為開展國際合作、進行人文交流的品牌。
經過三年的探索與實踐,“蘭州拉面工坊” 國際化育人平臺突破了原有的發展模式,通過聚焦特色產業國際化發展人才短板,將職業培訓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的體系,從體制、機制、體系建設上取得了創新性的成果?!疤m州拉面工坊”已成為甘肅省職教領域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實施教學改革,創建教學標準,提升國際化合作水平的具有典型引領意義的重要載體,成為協同地方企業走向海外、服務“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合作與溝通的橋梁。通過“一盟一院”共建的職教平臺,助推地方開展攻堅脫貧,已形成校政企行培一體化、標準化、流程化的“技能扶貧”模式,成為地方政府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
參考文獻:
[1]李名梁,賀珍珍.“魯班工坊”研究:內涵與發展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2):30-34.
[2]郭春燕.高職院校職業化“雙主體”育人模式實踐探索——以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5-7,14.
[3]胡秀錦.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的實踐與探索——基于上海的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5(18):48-53.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