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戲曲音樂是中國戲曲中的音樂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它蘊含了中國歷史的優秀文化和民族特色。但是受一些因素的影響,年輕一代對于戲曲音樂的了解變得越來越少,本文通過闡述高中音樂課堂學習戲曲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三點重要性來讓大家更加重視高中音樂課堂對戲曲音樂的學習。
關鍵詞:戲曲音樂;審美;音樂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33. 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15-0187-01
一、前言
我國文化歷史悠久,其中戲曲音樂經過長期沉淀,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①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藝術的代表,最能代表中國傳統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②它目前我國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如火如荼,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2017年發布了《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隨后全國中小學陸續開展戲曲進校園的工作,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個樹立科學人生觀的關鍵時期,戲曲音樂中所蘊含的優秀民族精神及優秀文化特色值得每一位學生去了解,去學習。本文通過音樂教學中針對目前高中學生對戲曲音樂的學習存在的問題進一步闡述如下。
二、高中課堂學習戲曲音樂的重要性
(一)高中課堂學習戲曲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人們的審美心理結構,是長期歷史積淀的產物。戲曲課堂中的音樂、舞蹈、服裝、雜技等都是使學生產生美感的主體。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但他們對戲曲的認識還比較淺薄,通過音樂課堂的學習,學生可以先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在學習在逐漸產生美感。戲曲音樂與我們平時聽到的音樂有所不同,它有其獨特的美感,戲曲進課堂不是為了培養專業的戲曲演員,而是普及戲曲音樂,培養戲曲鑒賞者。
戲曲音樂著力于戲劇人物的表現,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戲曲音樂中的音樂、作者以及作品背景都是學生們發現美的點。戲曲音樂由唱腔和伴奏組成,兩者相互依存。學生們可以主要從這兩方而去了解。在戲曲音樂中,伴奏具有非語性的特征,對唱腔起著烘托作用,他演奏出美妙的音符,以其變化的節律與表演者的音樂以及舞蹈動作融為一體,例如京劇中的伴奏樂器鑼鼓,它賦予了京劇表演生機與活力,它隨著京劇故事情節、人物的情緒而變化,給人一種聲形一體的協調美。戲曲的唱腔主要是唱和念,注重字與聲,聲與情,它的臺詞主要源自于各地的民間小說和話本,學生們還可以了解到歷史故事。
戲曲的唱腔主要有柔婉細膩的昆曲,高亢激越的高腔,還有以木擊節,粗曠的梆子腔等等。戲曲音樂中的念多用于敘事,但其也有自身的節奏性和旋律性,通過唱與念的結合來表達人物的情感。這些都是戲曲音樂表演中的特色,都有著極高的審美價值,學生們可以從中發現戲曲的美,了解戲曲的美。
欣賞音樂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音樂可以讓我們品味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藝術的美感。戲曲音樂融合了很多我們民族的特色,在高中音樂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種上課形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更好的進行教學,比如穿戲服進課堂,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能讓學生觀察到戲曲的服裝,選擇恰當的內容在課堂上通過一些游戲比賽,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表演,親身體驗,融入其中,比如京劇《霸王別姬》中的《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可以讓學生只學唱“看大王”一句,并且發動學生們的想象力,創編上一些合適的手勢讓學生來進行表演比賽。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以及親身表演感受戲曲,了解戲曲,看懂戲曲,審美能力必能提升。
(二)高中課堂學習戲曲音樂可以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新時期的當代戲曲得到了復蘇,并且發展速度較快,③中國的戲曲音樂在世界的藝術之林也占有重要地位。在2001年和2010,昆曲、京劇分別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中國戲曲學院和美國賓漢頓大學共建的中國戲曲孔子學院,自成立至2019年十周年間,紐約州立賓漢頓大學戲曲孔子學院共開設12門京劇與中國音樂課程,培養了將近5000名學生。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更應該學習祖國的優秀文化。戲曲音樂中含有豐富的歷史知識以及民族特色,戲曲音樂的發展歷程同時也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現在一些同學從小看電視劇或者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在音樂興趣上對戲曲音樂不感興趣,在與人交談時很少有學生回答喜歡戲曲音樂的,在主觀上視歐洲的歌劇,舞劇等音樂為高雅音樂,對我國的戲曲音樂基本存在于一種古老面陌生的藝術印象,對我國傳統的戲曲音樂了解的頗少,像戲曲中的四大名角,四大名旦這種基礎知識同學們不能回答出來,并且像我國的傳統戲曲劇目《霸王別姬》《西廂記》《天仙配》等也很少有同學可以描述出來。并且學生們對戲曲音樂的知識大多是從老一輩人的口中講解聽得,沒有獲得戲曲音樂知識的直接方式。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更應該重視高中戲曲音樂的學習,在課堂上讓學生們學習獲取關于戲曲音樂的知識,老師們充分利用優秀戲曲作品的賞析,激發學生們對戲曲音樂學習的興趣,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學習我們祖國的優秀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民間音樂的歷史和發展的了解,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高中課堂學習戲曲音樂可以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文化面貌煥然一新,站在了新的起點。④戲曲中凝聚了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精神,隨著我們國家的穩步發展,越來越重視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學習戲曲文化也是響應國家的號召。新課程標準里面在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有提到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把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比如有呈現歷史故事的,有京劇《霸王別姬》,描述楚漢之爭時西楚霸王項羽戰敗被困于垓下,四面楚歌時其愛妾虞姬不忍成為其累贅,在營帳中為他舞劍一曲,然后自盡身亡的故事,戲曲將其情感凝結在生離死別前的那段聲腔和舞蹈中,更加形象的讓我們感受到虞姬不忍成為項羽的累贅而自刎的豪情,讓學生們了解到這段故事;戲曲音樂中還有可以讓學生感受愛國以及向上的情感的,比如京劇的《滿江紅》表現了岳飛的精忠報國,《楊門女將》表達了巾幗英雄楊門女將的故事;通過戲曲音樂學生們還可以了解到一些地方特色,比如高中音樂教材中的選自花鼓戲《鄭培民》選段的心如傍晚的和風,這段戲曲音樂融入了當地的民歌特色,可以讓同學們體驗到當地濃郁的湘味。戲曲音樂通過音樂、說唱的形式給我們呈現古人的歷史故事、愛國精神以及各地民族特色等,讓我們能在聽覺上有一個豐富的認識,并傳遞一定深刻內涵。這些優秀的戲曲文化都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凝結的智慧結晶。學生們是時代的接班人,是文化傳承的繼承人,倡導普通高中學習戲曲音樂,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到我們的傳統戲曲文化。 三、結語 現代教育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欣賞中國戲曲,了解戲曲的主要構成部分,認識戲曲的重要地位,體驗戲曲表演精髓,都有助于提高學生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因此,在高中音樂課堂有必要重視學生們對戲曲音樂的學習,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目前高中音樂教材中的音樂與戲劇表演,從戲劇欣賞到戲劇的表演與配樂再到戲劇的創編、配樂與表演比較詳細的讓學生從欣賞到親身體驗感悟戲曲音樂,希望老師們在以音樂鑒賞為主線的同時注重戲曲音樂的的鑒賞以及拓展。戲曲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一位學生都應該了解它,并引以為自豪。
注釋:
①周金剛,戲曲音樂中的多聲結構形態研究[J].當代音樂,2019(06):94 95.
②李曉環,論中國戲曲音樂的美學意向與審美方法[J].當代音樂,2020(04):145 146.
③劉偉,當代中國戲曲的改革與發展歷程——讀《當代中國戲曲》[J].當代音樂,2016 (17):6869+87.
④雷藝,鄒林波.如何讓世界聽見——記“2018湖南永州祁劇文化藝術節”[J].當代音樂,2019 (05):158 159.
作者簡介:李娜(1996-),女,山西運域人,碩士,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