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晨軒
摘 ?要:高中數學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成績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此基礎上,該文主要探討了如何培養我國高我理科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反思習慣。反思問題,向他人學習;反思錯誤,提高數學問題解決的準確性數學反思能力;總結錯誤,提高反思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學習反思 ?反思能力 ?理科
中圖分類號:G6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6(b)-0083-02
反思意識應該長期存在的,因為著名的“三省反省”就是證明。現如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同時,作為學生,必須及時反思學習的得失,消除學習的弊端,吸取教訓。當我們進入新課程時,筆者回憶曾經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在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筆者重新審視了以往被視為經驗的那些理念和實踐。現在,筆者將總結和反思在這之中所學到的教訓,以便與同學們分享。首先,我們應該改變我們在學習中的角色,改變現有的學習行為。因此,學生應該在反思中學習,只有通過反思,學生才能提高學習的經驗,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并影響到他們隨后的行為。由此,提出了學生成長的公式:學生成長=經驗+反思。那么,我們在學習反思的過程中應該如何學習呢?
1 ?自我提問
自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提高自我觀察、自我監督、自我調節和自我評價能力而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這種方法適用于整個學習過程。例如,在設計學習計劃時,你可以問自己,“我們理科學生有什么樣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如何根據相關理論和我們理科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我們理科學生設計一個易于理解的學習計劃”“當我們理科學生接受新知識時會發生什么”“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在備課的過程中,雖然學生制定了各種學習計劃,但也會遇到一些困難。
比如,理科生總是不能及時回答問題,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糾紛。在這一點上,老師應該反思“這樣的問題是怎么出現的,如何調整學習計劃,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來跟蹤學生學習過程。”我們理科學生在思想上組織學習,確保學習過程沿著最佳軌道運行。學習結束后,學生會自問:“我的學習效果如何?”學習中有什么亮點讓我們感到驚訝嗎?這些亮點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吸取了什么教訓?”
2 ?分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習方式的局限
由于新教材中的數學學習的特殊性關系,我的解釋基本上來自教材中的信息,但它并不能激發我們理科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在開放課堂上調動我們理科學生思維的比例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和學生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生們的熱情不高,有些課程過于注重學習形式,不能很好地處理學習與實踐的關系,強調簡化講課,導致忽略了理科學生的基礎不一致和能力不同的事實。
2.2 課堂學習不能從我們理科學生的實際出發,缺少“備課”和“歸檔”的必要環節
對教科書知識的加工和掌握沒有有效地選擇、組合、延伸和深化。課堂學習這種方式不是很開放。對我們理科學生之前所學的基本知識點、熱點和難點,以及學生們原有的知識水平不能及時準確地掌握。將全體學生的能力看作一個水平,沒有找到每個同學不同的需求,對“備課”和“歸檔”方面掌握不到位,脫離了實際的情況。
2.3 學生對考試的研究不夠
對高考的研究還不夠透徹,對高考的范圍、要求、形式、特點和規律不夠明確。在課堂學習中,僅僅依靠復習教材,缺乏對教材內容的重點把控,沒有進行總結和整理,忽視學生自身對知識框架的構建,缺乏對理科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引導和解題能力的培養。
3 ?行動研究提高學生教育學習能力
“合作與討論”是新課程倡導的重要學習理念。然而,在實踐學習中,我們經常看到“正式”的討論。如何使討論有序、有效,是我們應該研究的問題。在界定問題后,我們可以收集大量相關文獻,提出假設,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計劃,開展研究活動,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對研究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最后撰寫研究報告。這樣,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研究和不斷的反思,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
3.1 學習診斷
“課堂學習是遺憾的藝術”。我們可以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診斷來減少遺憾。學生們可以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入手,找出學習理念的隱患。學生可以通過自我反思和集體“頭腦風暴”的方式收集各種學習“病歷”,然后進行分類,找出典型的“病歷”,分析“病理”,關注影響學習效果的各種學習方法,最后提出解決辦法來解決問題。思維的深刻性是通過表面現象和外部關聯來激發事物的本質特征,進而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通過這一過程,可以促進知識的積極傳遞,有利于培養各種思維的便利性。經過一段時間的課程改革的實施,讓筆者真正意識到對數學不感興趣的理科生實際上會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也讓筆者真正意識到,只要我們為理科生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我們的理科學生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
3.2 溝通與對話
學生之間的充分對話和交流,對于群體的發展和個人的成長都是非常有益的。例如,當教學生“平均分數”時,他會為我們理科學生設計熟悉的生活場景:桃子、魚、餅干和蘋果。在交流與對話的過程中,一些學生提出“吃飯”學習似乎存在一些局限性。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要分配,所以我們可以適當地擴展學習設計。這樣的開放式討論可以促進學生更有效地進行反思,促進學生實踐經驗向理論轉化。
3.3 案例研究
在課堂學習案例研究中,首先,學生們要了解當前的學習背景,然后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方式收集典型的學習案例,從不同的層面和方向進行解讀。案例分析可以加強我們對知識體系的印象,對案例進行分析不僅能提高數學能力,還能培養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在之中得到了提高。比如,老師問我們理科學生:一套桌椅的總價是48元,桌子的價格是椅子價格的5/7。那么計算這把椅子多少錢?靈活的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來,我們的理科學生以各種方式都能計算出椅子的價格是20元。當學生準備對這類問題進行總結時,一些理科學生建議椅子的價格可以是10元或5元。在這一點上,大家不應該盲目猜測。課后,學生可以在繼續討論課堂上的這些例子。但是如果桌子上有兩三把椅子,那么這單價不一定是20元。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和對其學習行為的比較,學生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呼吁“關注我們的科學發展學生”,但往往我們每天都是在課堂上以固定的思維學習,很少考慮到學生需要靈活變通的方式,也幾乎不會就理科學生的反饋來調整他們的學習時間。經觀察分析:“別山之石可攻玉”。學生應注意觀察并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經驗。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學會分析其他學生是如何在課堂上學習的,為什么要這樣用這樣的課堂學習方法,然后與自己時如何進行課堂學習進行比較,找出自己的課堂學習效果與他人的異同,以及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什么的啟示。從我們的學習角度來看,如果自己在未來的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應該如何處理這些事件?通過這種反思和分析,我們可以做到向別人學習。
4 ?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發展,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已成為高中教育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日常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數學學習的效果,必須注重反思能力的培養,提高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及時總結和糾正學生的錯誤,引導學生糾正錯誤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學會獨立復習,善于反思自己的錯誤,進行自我總結和做好總結筆記,讓彼此相互學習,提高學習效果。
(輔導教師:曾實之)
參考文獻
[1] 陸國兵.高中數學解題反思能力的培養管窺[J].名師在線,2019(6):10-11.
[2] 朱美.淺談高中數學解題方法和思維鍛煉[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2):108.
[3] 范習昱.高中數學解題學習需要五種意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9):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