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磊 律靜
摘要:根據“立德樹人,德育為先”根本任務,結合金工實習課程的特點,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實習與課程思政的融入現狀,從學習興趣、育人理念、教學方法及評價機制查找問題,從教育目標定位、課程思政要素、課程教學設計方面分析了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的建設措施,從教師隊伍建設及課程資源共享兩方面指出了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的保障措施。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育人理念 課程思政 金工實習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1-0153-02
課程思政是指一種育人理念,它強調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全部課程和思想政治課程進行深度結合,形成思政元素,并將思政元素融入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培養、道德培養、價值觀念引導等各個環節,并潛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學,其既不同于思政課程,又和思政課程目標同向而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育的整個過程,實現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新時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目標。金工實習課程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門基礎實踐課,其課程涵蓋工科類大部分專業,而且授課時間普遍安排在大一期間,對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培養及價值觀念形成具有重要的引導和指向作用。當前金工實習課程思政還未建成有效的教學體系,尚處于摸索階段,根據新的要求和指導思想,如何建立完善的金工實習課程思政體系,將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整個教學環節,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金工實習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對課程思政重視度不夠
多數學生認為金工實習課程側重實踐和動手能力,只要完成了課程作業和按照要求完成各項任務點最后拿到課程學分就夠了,至于思政內容可有可無,對課程思政理解表面且片面,并沒有真正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和意義。
(二)教師對課程思政的理解深度不夠
指導教師對金工實習課程主要進行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講授和演示,重點精力都放在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對專業課內容的學習上,而思政元素多被理解成勞動態度、學習態度等職業素養模塊,對更多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引導認識不夠,即便加入相應思政元素,也是生硬且象征性的,并多認為其是課程的附加內容,更應該留給思想政治課程來講。
(三)課程考核及評價體系缺乏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考核機制并沒有涉及思政內容,主要是對理論知識和產品成果的考核,并未對思政元素進行指標量化,對于學習態度,勞動態度,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等職業素養,也未進行深度剖析并內化成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評價機制。
綜上所述,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的問題不但存在于學生層面,同樣也普遍存在于教師層面,與其說對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夠,不如說是對課程思政認知和理解不夠,對思政元素捕捉能力和挖掘能力不夠,認識的膚淺和片面是當前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的主要問題,也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二、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的建設措施
(一)教育目標定位
根據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將課程思政元素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觀引導、品行道德培養、意識引導相結合,進行全方位育人,重新規劃金工實習教學大綱和計劃,從課程源頭上做好目標定位,為后期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指明方向,做好引領。
(二)課程思政設計要素
1.思想政治理論與金工實習課程的結合
思政課程雖然不同于課程思政,但兩者卻是同向同行,目標一致,且具有協同效應,因此可以進行深度融合并資源共享。思想政治理論指導我們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堅持不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堅定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做傳播者和踐行者,其在理論高度上引領課程思政的內涵。
2.“新工科”背景下的金工實習課程思政
新工科可理解為“工科+”,在此可重點挖掘新理念和新模式內容,新工科目的也是以學生為本,重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培養能夠駕馭未來、引領未來的高素質人才。其培養目標和理念和金工實習課程思政相契合,適用于金工實習課程思政建設。
3.“工匠精神”的融入
(1)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其內涵非常適用于工科類專業學生品行、職業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引導。
(2)在金工實習課程前期可讓學生觀看紀錄片《大國工匠》《大國重器》等,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家的成長歷程和各個工種人物的工匠精神,了解歷代工匠的奮斗史、拼搏史及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感人故事,并讓學生了解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歷程、發展現狀及未來方向,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愛國主義情懷引導
(1)金工實習課程開展過程中穿插注入愛國主義精神。例如祖國抗擊疫情期間,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上下一心,自覺遵守疫情防控各項制度措施,眾志成城。鐘南山院士臨危受命,白衣天使全力以赴奔向前線,體現了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強大的人民軍隊支持、無數愛心人士捐款捐物,以及普通民眾全力配合,我國很快遏制了病毒的傳播,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本次抗擊疫情充分展示了中國強大的制度優勢和精神力量。包括當前情況下教師保證各種在線課程的授課,力爭做到“停課不停學”,以及金工實習在線課程的順利開展,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大愛無疆的愛國主義情懷。
(2)在課程中講授到設備部分時,可介紹中國民族企業的發展,講授部分民族企業艱辛的發展歷程。使學生客觀認識當代中國品牌,樹立熱愛并支持民族品牌才能更好地促進民族企業發展的意識,并進一步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和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事業發展中。
5.價值觀念引領
例如在金工實習后期階段的智能制造階段,可與我國目前先進的航空航天領域相關聯。如講授我國航空奠基人、火箭專家錢學森院士的成長及歸國歷程,以及其為我國航天火箭事業作出的偉大貢獻,以此詮釋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科學技術的重要性,并理解科學無國界的片面性。
6.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品質的引領
金工實習涉及車、銑、刨、磨、鉆、數控加工、熱處理、鑄造等多個工種,可在每個工種的授課環節中引入各種技能競賽資料,如視頻、圖片等;也可以加入省級或國家級競賽資料,讓學生了解各個工種的最精湛技術,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引領學生追求卓越的品質。
7.完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課程思政的目的就是利用專業實踐過程逐步實現立德樹人,良好的育人效果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應建立科學、完善的課程評價制度對育人效果進行檢驗和反饋。首先,增加思政元素在課程總分中的比重,引起學生重視。其次,對指標進行量化,使課程思政的評分有所依據。除了細化指標外還可以在授課期間增加問卷調查,對滿意度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并及時彌補漏洞,在課程后期布置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實行量化指標評價和客觀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不斷完善課程評價方案。
三、完善教育體制,做好保障工作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思想理論知識學習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也是學生遠航的引路人。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對教師的知識面、知識量、知識深度和知識索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教師要充分利用先進的學習手段,不斷加強學習來充實自己。金工實習課程教師具有注重實踐、專業基礎深厚但政治素養相對薄弱的特點,因此應根據自身提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習,增加自身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儲備。
2.立足專業課程深挖思想元素
加強專業基礎知識學習,將金工實習課程吃透,深挖其課程元素,并結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將專業知識的課程元素和思政元素自然、隱形地融合在一起。
3.提高全員教師思政水平
除專業課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外,還應充實全體教師的思政理論知識,如學校的思政教師、哲學教師、輔導員和心理咨詢教師等,并鼓勵廣大黨員干部在學習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助力課程思政的建設和發展。
(二)線上線下結合,做好思政資源覆蓋
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官方抖音App、微信公眾平臺、頭條公眾號和學校在線課程平臺等各種資源,及時發布相關資源信息,營造課程思政學習氛圍。
二是由學校定期組織開展線下第二課堂,打造科學系統的校園文化活動課程。如開展“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進車間、進課堂”暨勞模工匠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邀請企業勞動模范,各工種、行業領軍人物講解經驗,分享心得,并進行交流互動,使學生近距離感受他們的個人魅力,以第二課堂的形式發揮育人效果。
四、結語
應用型本科金工實習課程思政還處于挖掘探索階段,其課程的建設應以“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以“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問題作為切入點進行課程元素設計,引用新媒體教學手段,根據學生需求設置課程內容,把價值觀念、愛國情懷、道德素養等核心元素融入教學過程,并合理設置課程評價體系,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把金工實習課程知識和思想政治理論融合到一起,形成化人和育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秋輝.課程思政背景下工科大學生工程倫理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工業大學,2019.
[2]陳仕國,胡立華,陳向文,等.金工實習課程思政元素發掘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2019,34(11):262-264.
[3]金曉怡,張航,杭魯濱.“新工科”背景下《機械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9(42):34-35.
[4]王寶軍.大學理科專業課程思政的特點和教學設計[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37-40.
[5]楊林莉,胡明,任麗娜.應用型本科工科專業“課程思政”的研究與思考[J].智庫時代,2019(26):59+61.
[6]谷金清,陳姜慶.隱性思政教育在專業課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7):51-52.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