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永鋒

【摘 要】 在我國教育行業的不斷改革中,我國高中數學教學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出現了眾多優秀的教學模式。這主要是因為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經難以滿足我國的教學現狀,并且習題的復雜性與抽象性也要求學生需要掌握更多的解題方式,其中,構造法就是教學改革后出現的優秀解題方式之一。
【關鍵詞】 高中數學;解題方式;構造法
高中數學是高中學習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與初中和小學的數學學習相比更加困難,并且隨著學習時間的不斷增長,學習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需要學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解題方式,使自身能力有所提升。其中,“構造法”就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方法之一,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大多數習題。
一、“構造法”的含義和運用意義
“構造法”主要是指當學生在固定的思維方向中難以解決問題時,根據題中所給出的條件和習題的結構進行一定的假設,并通過一定的公式構建出符合習題的一種數學模型。在假設的過程中,一般構建出的數學模型都是在原有的模型中形成的。“構造法”主要是將習題中的一個未知量假設成已知量,從而解決問題,因此,“構造法”是一種化歸的思想,對于解題過程有重要的作用與影響。
華羅庚就曾指出,“數”與“形”之間是不可分離的,因此“構造法”也需要與圖形相結合,才可以更加直觀地展示出習題所具有的特點與解題關鍵,數形結合思想對解題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影響。在數形結合指導下的習題解答過程中,構造法離不開函數與方程的支持,在解答過程中運用方程與函數,可以使習題解答更加迅速且清晰。“構造法”的運用主要是對于模型的建立,因此有效幫助學生鍛煉了創新性與思維能力。
二、構造法在高中數學習題中的應用
1.方程構造
方程構造是高中數學習題解答中主要運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主要運用的是方程知識。方程是學生學習中主要運用的一種方式,也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并且在習題中與函數有著緊密的聯系,運用習題中存在的數量關系或結構特征,建立起一個等式,并運用各種未知數,將習題中的抽象內容轉化成實質化或特殊化的內容,使得學生可以更高效率地解決問題,并對學生的能力與思想進行一定的培養。
在這道習題中,學生只需要構建出一個方程即可解決其中的問題。這道習題考查了學生之前所學習的知識,并且鍛煉了其觀察能力與思維能力,找到問題中的方程等式,如本題的關鍵即為建立方程(i-x)t2+(u-i)t+(x-u)=0,之后運用方程的相關知識,找尋到解題方式。只有經過鍛煉和能力的成長后,才能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快速解決問題。
2.函數構造
函數的學習貫穿了整個高中數學學習,在高中數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運用函數的構造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函數思想,同時提高了其實際解題能力與解題思想。在習題解決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解題思想,而非解題方法。在學生解答習題時,可以輕易發現習題的類型大多為幾何和代數這兩類,并且在這兩類數學習題中,都含有一定的函數思想,因此,進一步掌握函數思想對學生的解答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由于學生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習難度與學習壓力不斷增加,因此,需要學生具有更高層次的能力與思想。而“構造法”的運用可以更多地增強學生在習題解答上的理解,節省了學生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作用與影響。
【參考文獻】
[1]田小艷.構造法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D].西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