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中
【摘要】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性格活潑,在學習過程中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無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開展語文教學應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地了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索,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念,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性。對此,就以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習慣 學習興趣 培養策略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改革,語文教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要明確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思維,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地重視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使小學生學會閱讀和思考,增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
一、完善課前預習工作
課前預習在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提高小學生的課前預習積極性。根據研究表明,由于小學生語文學習思維較弱,對于課前預習的概念認知程度較低。再加之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死記硬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時過于盲目,預習效果不容樂觀。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重視課前預習,教師也要與學生家長積極地溝通和交流,引導學生家長在課后培養小學生的預習習慣,使學生在預習中對知識進行學習和積累。教師要在課堂授課結束之后提出下一節課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開展課后預習和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預習和探索。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預習習慣的重要性,并且與家長積極地溝通和交流,要求家長在家庭中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家長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
通過學校和家庭開展雙向的教育活動,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在預習中精益求精,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做好教學檢測步驟,針對小學生在預習中難以理解和疑問的問題,及時地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引導小學生深入地了解語文知識,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
由于語文知識與生活聯系較為密切,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引導時,要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養成小學生認真觀察的良好習慣。教師也要在授課時將課堂拓展到課外,引導學生在植物園中學習和觀賞,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在表述當中將景色與語文知識進行有效聯系,提高學生的語文邏輯思維意識,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一去二三里》這首古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深入地了解和思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觀賞熱情,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教師要積極地將語文知識結合生活事例開展教學引導,能夠有效地完善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語文觀賞能力。
三、培養學生動筆的好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所以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于動筆的好習慣。由于小學生思維不夠成熟,對于語文學習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隨時準備紙和本子,記錄一些好的詞句。同時,教師也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地記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詞句,注重知識的積累。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向學生推薦一定的課外閱讀書籍,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隨時記錄優美的古詩詞以及文章片段。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假期游玩時的所見所聞進行記錄,或者拍攝照片,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達交流,結合記錄內容進行寫作,等等。通過這些方式,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記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
四、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習慣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勇于質疑的學習習慣。只有學生具備質疑習慣,才能夠深入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深入理解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教師要明確質疑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充分地重視質疑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積極思考。教師要摒棄傳統教學觀念,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要積極地鼓勵小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語文質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使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根據自己的疑問點來質疑和思考。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時間賽跑》這一節課時,教師要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就可以使學生在閱讀中提出關于文章的問題,如“誰要和時間賽跑”“為什么要跟時間賽跑”“時間怎么能和人一起賽跑”等,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大膽地質疑和提問,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
五、培養學生養成復習的習慣
復習是學生鞏固語文知識、提高自身語文素養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主動性,要培養學生的復習意識,使學生在復習當中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和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語文復習,培養學生的語文復習主動性,增強學生將已學的語文知識進行規律性地記憶和思考,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也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復習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對剛剛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和整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耐心、細心地觀察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教學計劃,提高學生的復習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言以蔽之,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小學語文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以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創新教學策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借助互聯網拓展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開拓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小學生能夠重視語文學習,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教師還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摒棄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注重創新和引導,幫助小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魅力,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鄒澤民,李成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J].新課程導學,2018,(08).
[2]付計林.新課改下的如何提升小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2017,(05).
[3]劉筱方.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完善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J].教育教學論壇,2016,(06).
[4]王建民.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J].小學語文,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