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相比初中數學,高中數學課程中的內容更加復雜化、抽象化,這給高中新生的數學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文章對農村高中新生數學基礎薄弱和高中數學難點多的現象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對應策略。教師針對此類問題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對授課內容和教學節奏進行調整,分層次講解課程內容,為農村學生解決數學學習困難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新生;高中數學;學習困難
高中數學對學生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等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復習、解題技巧等學習習慣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村學生在溝通、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導致其難以快速融入高中的數學課堂之中,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眾多。教師要結合實際問題適當調整教學方法,為學生排“憂”解“難”。
1.農村高中新生學習數學困難原因分析
1.1農村新生在思維能力及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基礎薄弱
首先,部分農村學生受教學資源等各方面的影響缺乏對于數學學科的正確認知,在農村初中學習數學時往往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邏輯思維未能正確地建立,導致學生在初入高中后難以快速跟上學習節奏。其次,高中學生的課程數量和難度較之前都有了較大的提升,學生未能在初中學習過程中掌握正確的時間規劃方法,導致在學習過程中缺乏目標。再次,部分農村學生在初中學習時往往未能養成自主學習等良好學習習慣,只是被動地遵照教師的安排,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不能快速抓住重點并記錄難點,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甚至在短時間內將難點或重點內容忘記,不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也很少主動與教師或同學溝通或請教。最后,部分農村學生對于作業的意義缺乏正確的認知,往往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其作為可以應付的差事,通過抄、拖、代等手段完成作業,影響了對課程內容的積累提升。
1.2高中數學難點眾多,課程內容更加抽象化
高中數學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要求更高,眾多概念和理論趨向于符號化、抽象化、形象化,課程內容中蘊含較多隱性的知識點。在數學思維方面,必修一的課程主要介紹的是集合與函數的相關內容,其中函數的單調性等知識點問題求解不再能夠依靠直觀的圖形輔助推理,而是純粹的代數理論分析,這對學生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要求更高。部分農村學生在初中未能學會運用數學思維的正確方法,對于集合運算、函數方程等問題難以快速解決。在概念、理論方面,高中數學集合、函數單調性、最值定義等概念中會蘊含“任意”“存在”等形式化的詞語,農村學生往往對這些數學化的語言接受緩慢,影響了學習效率。在隱性知識點方面,高中數學的題目往往不會給出全部的條件,有一些解題條件或知識點往往會隱含其中,這些內容的掌握需要學生在學習相關理論、定義的過程中進行細致的研究或者重復的練習。例如,奇函數如果存在0這一定義域,那么必要時就可以將f(0)=0這一結論用作解題步驟之中;又或者偶函數對稱性、空集等相關知識點都需要學生加深記憶并掌握。
1.3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低下,學習積極性不高
部分農村高中新生由于學習環境和人際交往的轉變,沒有把全部心思用在學習上。相比其他科目,數學相對枯燥和抽象,部分學生原本數學基礎稍弱,再加上高中數學更加復雜抽象,他們數學認為遠離實際生活,且具有難度,從而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動力,找不到學習數學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學習積極性大打折扣。由于農村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學生學習資源有限,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知識接受水平參差不齊,個別數學學習成績有待提高的學生由于成績不好,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興趣更加低下,學習的積極性根本提不上來,更有甚者放棄學習,形成惡性循環,數學成了“攔路虎”。
2.農村新生高中數學學習困難解決對策
2.1結合農村初中教學方式對授課內容進行調整
為了避免農村新生難以適應高中的教學節奏,教師需要積極研究初高中的教學大綱,通過私下的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了解學生的數學薄弱點,調整教學節奏。必要時,高中教師可以旁聽初三數學教師的課程內容,掌握更適合學生掌握的教學方法和節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查漏補缺,針對學生的困難之處進行適當的知識點補充,將課程基礎講透、講深。同時,教師需要注重調動學生對數學理論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活躍課堂氣氛,帶動農村學生發言,鍛煉其對概念、理論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2加強課內外引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師需要在課堂、課下加強引導,通過鼓勵、尊重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能力在課堂上設置一些階梯型的題目,引導學生一步步解決眾多的問題,鍛煉學生數學思維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時,教師需要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學生表現情況的觀察,尤其需要避免農村學困生出現消極懈怠的心理。另一方面教師可以結合作業內容與課堂表現,引導學生正視自身的能力,避免出現不懂裝懂的情況。在課堂引導過程中,教師可以放低難度要求,將課程內容細化和簡單化,耐心為學生講解預習、復習以及做題的方法。
2.3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分層次講解課程內容
農村學生初入高中,正經歷著數學知識點由具體變抽象的過程,在這期間教師需要將學生所經歷轉變過程的節奏變得舒緩,為學生鋪設理解抽象理論的階梯,通過放緩教學節奏并抓住關鍵點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效率。首先,教師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分層,區分為識記了解、深層靈活、簡單應用、靈活應用以及復雜應用這五個層次,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分層,區分為強、中等以及差三個層次。其次,在實際教學期間,教師學生統計不同層次的知識點以及不同層次學生的分布,在此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調整。最后,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針對課程內容以及學生能力設置不同的作業類型,避免出現學生無法依靠自身完成作業的情況,降低抄襲等問題出現的概率。例如,教師在講解函數單調性相關理論時,可以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單調性的含義。在學生初中數學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出幾個單調增、單調減的函數讓學生代數畫圖,例如f(x)=x這個函數,讓學生代入f(1)=1,f(5)=5這兩個數據,讓學生進行1與5以及f(1)與f(5)的大小比較,并作出兩點之間的曲線,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f(x)=x這個函數具有的單調性規律。在此基礎上,將單調性的定義引入,學生更容易接受期間含義。
綜上所述,農村高一新生在數學學科方面存在著因自身思維能力不足及學習方法不恰當等方面造成的基礎相對薄弱問題,加之高中數學相比初中數學而言難點眾多,課程內容更加抽象化,這使得新生在數學學習的路上更加困難,與此同時,初升高導致的學習環境變化以及人際關系變化和學習知識點難度和內容的變化等也容易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等問題。對于農村新生實際出現的這些具體的學習問題,教師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出承接初中數學的舒適學習環境,將課程內容做好有效銜接,為學生創造階梯型難度適宜的課程內容,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思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艷玲.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次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0(05).
[2] 劉美輝.農村初高中銜接階段數學學習的現狀與策略[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3] 童建福.農村高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其轉化對策——以《正態分布》的教學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3).
[4]俞雷.不拋棄、不放棄——談高一學生數學學習困難的原因和教學對策[J].高考,2019(08).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慶陽市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農村高一新生對高中數學學習不適應問題的研究》QYLX(2018)178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蘇亮亮,1983,男,甘肅慶陽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學課堂改革、學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