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要:“教學做合一”統一是教育理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教學。做事情,自學,教別人影響是教學的三個方面,而不是完全不交流的三個過程。也就是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辦好教學,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教師和學生都有提出新的要求,學生應該抓住機會在實踐活動當中學會良好的技能,提升自我的能力。本文章就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于教學做合一重整了新的啟示,接著根據教學做合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提出相關的措施。
關鍵詞:教學做合一;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小學數學
用陶行知的話說,“教學做合一”是我們教學中教課的成就,也是對教育現象的一種解釋。這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則教育法。其中,教的形式需要根據學的形式,學的形式則需依據做的形式,三者環環相扣,教與學都是以做為核心。在做上教的主體是教師,在做上學的主體是學生。固然教學做并不是三個互不影響的過程。
教學做合一的統一有三個特點:行動、思想、新價值的產生。在職業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他認為教育是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教育也是一件需要做的事情。教學不是三件事,而是三個事情的完全混合,這就是陶先生當時所看到的,中國古代教育的革命。學校的紀律,教師,只有學生才能決定改革措施。
1 教學做合一的啟示
1.1 “教學做合一”中做到民主的方式
根據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學說,教學必須以學習的內容為基礎,教師的責任等同于教學的學生。因此,教師不僅要學習教育學,而且首先要學習教育學;教師必須在教育學的基礎上研究教育學,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和規律,教學才能真正進行。在教學課堂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對學校產生興趣和學習。同學們,這樣做是出于防范措施,只有同學們在這種創造力和實踐中才有可能形成陶行知說:“民主能貢獻出最好的創造力。
1.2 明確教的方法與內容
陶先生說:“老師的職責不僅是教他們這個,還要教他們怎么做。不是老師不需要學習,在講課期間,也要去鞏固自己的知識,而且對待每個學生要民主,要公平。老師認為“教學”是老師的義務,解決問題是他們的責任。在課堂上教什么?通過向學生傳授他們想要理解的問題,了解他們的喜好,陶老師明確地告訴我們,根據他的成長經歷,我們什么時候可以最好地向他們傳授我們所能教的東西,通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我們可以用來完善從事教育工作。
2 教學做合一的措施
2.1 在做上教,有的放矢
小學生很天真,他們喜歡說話。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敢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的學生并不多。其中的原因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交流形式單一,給學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小學數學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時,我們可以讓學生去他們對于這節課的認識和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根據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去學習里面的內容,讓他們在教學過程中真正貫徹陶行知先生的“六個解放”,即解放學生的思想,使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解放學生的雙手,使學生能夠有所作為;解放學生的雙眼,使學生可以看見希望;解放學生的嘴巴,使學生可以大膽發問;解放學生的空間,使學生可以主動的獲取知識;解放學生的時間,使學生能夠逐漸消化知識。做到這些,學生的做便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2.2 在做上學,立足課堂
“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陶行知有一首熟悉的詩:“生命的兩大寶藏,就是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很快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這是手和大腦的作用。例如,在學習四年級小學數學第二單元《角的度量》時,教師在給學生詳細講解了課文內容的主要知識后,可以通過一些實踐的動手作業來實現學生在做上學的目的。試圖讓學生們測量給出某一物體角的度量。因為學生來學習,做所謂的“做上學”,就是當學生學習熱情的老師,為學生創造了機會,邊想做的事情,思考和總結。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該來尋找方法,更為有效的技術方法和技巧,試圖發現學習過程中的規律。
2.3 教學做合一,以生活為中心
無論是教還是學還是做,最終都要回歸于生活,我們學到的知識,都要到生活中去應用,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例如在學習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日常生活來帶動學生的課堂學習,運用平時生活中買零食,買菜,都可以運用知識,使學生知道數學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鼓勵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將“學”和“用”聯系起來,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又增加了學生學好數學的動力,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總之,學習小學數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我們要積極踐行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理論,牢固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以陶行知老師為榜樣,不斷實踐,把學生當做發展的主體來看待,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真正地讓他們在課堂上動起來。
參考文獻:
[1] 胡倩倩.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5(45).
[2] 左曉明,田艷麗,贠超.基于GeoGebra的數學教學全過程優化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0(01).
(作者單位:湖南株洲市天元區鑿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