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仙桃職業學院公共英語在線課程運作現狀,闡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并從四個方面提出優化公共英語在線課程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自主學習能力;公共英語;在線課程
【作者簡介】熊真(1982.1-),女,漢族,湖北仙桃人,仙桃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為楊秀華老師主持的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的子課題。
一、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我院2019年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創建了的高級、進階和初級三個層次的公共英語在線課程。通過兩個月的網絡教學活動,我們發現,在線課程學習環境不單純,缺少課堂的紀律約束,更需要學生具有自律、自主的精神。
高職學生是公共英語在線課程使用的主體,只有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實際需求,才能利用在線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成功的語言學習者能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弱點,合理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靈活采取不同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有效利用各種學習資源進行學習、考核評估。而且能根據考核結果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自己的學習策略和進程及時進行反思和調整。相反差生在這些方面都極為欠缺。因此,大學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在于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學生自主學習現狀
學院在第八個教學周對全院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問卷調查結果,我們發現:
1. 大多數學生學習意愿較強,簽到率高。絕大多數學生愿意接受“教師網絡直播講授,先學后練,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少數學生因為網絡受限,希望能避開網絡使用高峰期,利用其他時間自主學習。以電商專業1903班在線課堂為例,自從2月底上網課以來,除1人因手機壞了前期不能參與網絡學習外,其余31位同學能積極主動參與在線課堂。
2. 作業完成不及時,學習自控力差。作業的完成狀態體現了學生的自控力。從課后能否盡快完成作業情況來看,自從開課以來,一共發布了20次作業(有效期設置為7天),提交了423份作業。以第8周作業為例,其中有16%的同學能超前完成作業,有34%同學講授的當天完成,另有34%同學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還有16%的同學未完成作業。
3. 課上課下活動參與度不高,學習主動性有所欠缺。課堂上集中學習發言、課下學習通回復討論帖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每次課堂發言積1分為例,從該班統計數據來看,有19%的同學經常發言,25%的同學偶爾發言,大多數同學很少或從未發言。由此看來,學生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學習的主動性都不高。
4. 學習方法不科學,缺乏預習和復習過程。有67%的同學表示只是上直播課,課前沒預習,課后也沒有再登錄在線課程進行復習。僅有13%的同學在接到通知以后良好地完成了課前預習任務,也回帖完成了課后復習。
以上均體現了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因此我們在建設公共英語在線課程時,需要引導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給學生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
四、公共英語在線課程運行現狀
1. 從授課方式來說,有57%的教師選擇直播課和錄播相結合的方式,更多的教師選擇了運行流暢的軟件進行直播授課。
2. 從教學互動角度來講,79%的教師以講授法為主,還采用了課堂討論、搶答、問卷等方式。
3. 從教學效果來講,學生對線上教學總體滿意度是84%。54%的同學認為收獲較多,39%的同學表示不清楚每次課的學習目標,39%的同學認為收獲一般。
4. 學生普遍反映因為各科都需要線上教學,用眼過度、學習時間過長、網課精力難以集中、網費負擔重,所以學習壓力較大。
五、公共英語在線課程優化措施建議
基于現狀和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四點建議:
1. 豐富現有的教學資源,優化課程設計,強化在線教學效果。針對高職高專的學生更喜歡直觀視覺化表現的特點,我們要豐富在線課程的內容和呈現方式,從方便學生的角度去篩選和組織課程資源。授課內容最好都呈現在PPT上,以免學生到處切換屏幕。微課視頻的制作效果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參與度,所以教師個人制作或錄制視頻也應以短視頻為主,一個視頻最好講清一個知識點或技能點,輔導型講解優于演講,方便學生學習。
因為授課環境發生了變化,學生的行為、學習過程變得難以管控,所以我們將一次課分化為幾個相對獨立的教學片段,方便學生隨時能參與課堂。我們每次課有90分鐘,每個片段以20~30分鐘為宜。
2. 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強互動與討論,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課前針對單元主題在學習通上發布問卷調查,讓學生去了解和認識相關主題。課中在進行直播時,教師可以部分時間出鏡,與學生進行視頻上的互動。使用騰訊會議或課堂可以同時和多名學生進行聊天通話,但因為多人聊天時雜音會比較多,教師可以建議學生佩戴耳機,減少背景音干擾。
提問搶答。教師將題目呈現在PPT上,以屏幕共享形式分享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或聊天欄方式搶答,答題完畢后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給學生適當的課堂表現積分,以此來激勵學生參與。
課后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測試、作業或思考,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及時檢查,讓學生回顧課堂所學知識。
3. 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和過程性監控,并及時反饋。在課前給學生發布課前預習任務,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以及如何學、怎么學,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在學習通課程平臺上觀看相關背景知識介紹和微課視頻。相關閱讀材料和視頻都被設置為學習通任務點,學生在完成視頻觀看以后能獲得相應課程積分。
課中教師要做到多點名。因為學生在家學習,學習環境不單純,點名就意味著關注學生,達到“人人都在教師面前”的效果。多提醒,上課時要提醒學生找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講重點時,提醒學生注意做筆記;發布討論了,提醒學生去參與討論;發布當堂測試了,提醒學生快速完成。
課后,教師針對課堂內容,設計診斷性的測試和練習,讓學生通過做題來進行知識上的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教師要根據學生測試和作業完成情況及時進行通報。
4. 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心理感情溝通,師生共建課程并挖掘有效的教學及學習方式。教師可以利用錄課的課堂回放功能觀看自己授課的過程,分析自己存在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學習通、QQ群、微信群等社交群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談談學習感受和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以便于教師可以及時答疑,針對教學更好地反思和改進。
上網課前,我們一般會讓學生提前10分鐘簽到打開騰訊會議,這個時候可以就每天的實時新聞和學生進行交流、詢問學生最近的狀況。如果學生遇到困難還可以對他進行心理上的疏通和安慰。近三個月與學生在線上的交流遠遠超過了之前在課間和課下的交流。
六、結語
通過這段時間的線上教學,我們發現在線授課有利也有弊。在本學期湖北還未通知高職高專復學的情況下,線上教學還要持續,這對我們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讓我們有更多時間思考如何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引導公共英語線上教學的課堂形成良性互動,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借助開發的線上資源和自制資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復習、考核提供助力,實現教師和學生的教學相長、互相成就。
參考文獻:
[1]張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環境下的自主學習過程多元監控策略[M].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策略分析,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8.
[2]錢星常,江東躍.網絡環境下電大學生自主學習調查[M].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