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個體在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學習階段,因為數學既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系統性,客觀性。小學生的年齡在7~13歲這個時間段是小學生大腦發育的黃金期,教師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養成正確的數學邏輯思維,學習效果會非常明顯。因此,教師要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鍛煉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更好發展,文章筆者將對在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加深,對學生學習能力要求也隨之提高,從之前重視學生考試成績變成重視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重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是小學數學學習中,小學數學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和聯系性,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為學生以后深層次數學學習,或學習其他學科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加數學思維活動的積極性,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地學習氛圍,進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一、 結合學生認知,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鍛煉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認真備課,給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比如,學習數字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數字使用情境和數字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詢問學生平時使用的數字是從哪方面獲取而來的,引導學生從生活情境中,找到與數學相關聯的地方,提高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或者學習比大小時,如果直接問學生10和8誰大誰小,學生是沒有任何概念的,無法詳細感受到數字之間的區別,為了提高學生對數字大小的敏感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比如提問學生10個蘋果和8個蘋果哪個更多,學生腦海中會直接產生畫面感,對教師提問的問題有更加具象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二、 使用問題導學法,鍛煉學生學會思考
小學生剛升入小學時,沒有嚴謹的數學思維能力,對于教師所說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解題方式,學生都沒有相關概念,因此,教師要在小學數學中給小學生使用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通過教師提問問題的方式和思路,進行思考,感受教師提問的思路,逐漸將找到思考問題的思路,鍛煉學生學會思考,在教師講授的知識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長方體一共有幾個平面,每個平面的面積時多少,如何區分各個表面,通過計算,學生發現有沒有簡單算法,引導學生嘗試說出,將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側面的面積加總之后乘以2就是完整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而正方體則是留個相同的表面積相加或一個正方形的面積乘以6就能得出正方體的表面積,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學生數學立體幾何思維能力。
三、 通過動手實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數學參與性,教師可以給學生創造實際操作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實操,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以及掉血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得到數學知識的相關概念和知識,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學習《認識鐘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將家里的鬧鐘或鐘表帶到學校,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撥動時針,分針,秒針讓學生對這幾種指針充分認識,然后教師可以先撥動秒針,讓學生觀察撥動一圈或幾圈秒針之后,哪個指針有隨著一起活動,引導學生發現秒針和分針之間聯系,在撥動分針,讓學生觀察分針和時針之間的規律從而讓學生逐漸學會區分時針、分針、秒針之間的規律,從而認識鐘表。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四、 設置具有矛盾的話題,引發學生爭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刺激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思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給學生設置具有矛盾爭議的話題,教師先給學生設置正確數學邏輯讓學生思考,然后在給學生提出相反的思路,讓學生之間分組討論,哪一種思路是正確的,引發學生之間產生爭辯,在爭辯的過程中,學生大腦非常活躍,聯系自己所有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論證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比如在學習《正方體和長方體的體積和表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計算教室的體積和容積是使用內側的長寬高計算還是外部的長寬高計算?為什么?引發學生對空間立體模型的思考,讓學生將自己的觀點先表達出來,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進而引出體積容積知識的學習。
五、 創新教學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展開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展開數學邏輯思維,積極思考數學問題,教師要創新教學評價方式,使用激勵式的教學評價方式。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就是喜歡得到教師和家長的認可的表揚,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激勵式的評價方式,多使用“很好”“大家也這樣認為對嗎”“做得不錯”這樣的預期回答學生的答案,認可學生的思維模式和思路,如果學生思路是錯誤的,教師也要采取先表揚,再對學生錯誤的思路加以糾正的方式,幫助學生糾正錯誤,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回答教師的問題。
六、 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給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使得學生腦海中會直接產生畫面感,對教師提問的問題有更加具象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用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通過教師提問問題的方式和思路,設置具有矛盾爭議的話題,引鍛煉學生學會思考,創造實際操作情境,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通過以上方式,提高學生數學綜合運用能力,為學生以后深層次數學學習夯實基礎,同時也能夠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地進步。
參考文獻:
[1]宋維彩.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7):171.
[2]稅忠.試論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73-74.
作者簡介:
金楊寧劍,貴州省銅仁市,銅仁市壩黃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