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萍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什么是“語文素養”呢?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也就是說,語文課程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
關鍵詞:經典詩文;常態化;有效
學習經典詩文時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主要應該體現在誦讀積累方面。誦讀是彰顯學生個性和詩文音樂之美的反復朗讀,積累是富含生命情趣和思想文化內蘊的自然記憶。對此,課標研制組核心專家方智范教授進行了具體說明:“誦讀是我國語文教育優秀傳統中一種有益于積累、有效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有助于積累素材、養語感、體驗品味、情感投入,達到語文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目的。”故此,要讓學生在學習經典詩文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必須要讓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那么如何才能讓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呢?我來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確定教材是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的首要條件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我在開展經典詩文誦讀實踐中,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特點和經典詩文內容,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典詩文篇目進行了選材,印制了《古典詩文誦讀手冊》校本教材,內容有必讀篇目和選讀篇目。其中必讀篇目有古詩詞100首、《三字經》《千字文》,選讀篇目有《增廣賢文》。
選定教材后,我把全班同學根據“優良中差”幾個等級平均分成八個小組,為的是希望通過小組間的競爭,帶動全班投入到經典詩文誦讀中來。而且我認為有目標才能有所期望,所以我在開展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確立了誦讀的每周目標和學期目標,以及學年目標,明確要求參與面100%,85%以上的學生能夠熟讀成誦;15%以下的學生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
二、形成良好的氛圍是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的關鍵
經典詩文的誦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貴在日久天長的積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肯定學不好的,只有通過每天誦讀,長期地浸染在經典詩文之中,讓誦讀常態化才有所收獲。因此激發學生誦讀經典詩文、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的興趣,就要創設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我首先注重激發學生自讀古詩的興趣。如在誦讀活動動員期間,我為了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興趣,利用自身的內在古詩積累的底蘊感染學生、引領學生,起到榜樣帶頭作用,例如起始階段,我會給學生講“詩的故事”“詩壇趣話” ,先讀淺顯的詩,使學生感到讀詩并不難,嘗到讀詩的甜頭,以此來調動學生自讀古詩的興趣;同時把教室進行布置,渲染經典詩文的文化氛圍熏陶學生;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以各小組長期競賽的形式激勵學生。同時還要尋找適當時機,將背誦情況展示給家長看,得到家長的重視,取得家長的支持。
三、利用時間片斷、與多種活動形式有機結合是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的有效措施
在誦讀活動期間,許多家長都擔心占用學習主科的時間,影響考試成績。那么怎樣才能既保障誦讀的效果,又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呢?這時候利用片斷時間就非常有必要了。我會充分利用早晨、上課前、下課后等時間,例如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開展“課前一首詩”活動,每天上課前3—5分鐘時間,采用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堅持天天吟誦,見縫插針,積少成多;根據班級制定恰當的周背誦量小目標,學生利用早自修、中午時間、晚上時間可根據教師制定的目標自己吟誦;班級里每周抽出一節語文活動課,用于對每組古詩詞背誦進行輔導。
我知道只利用這短短的時間是不夠的,我還根據學校讀書活動等機會進行經典詩文誦讀,讓常態化更好地落到實處。
(一)開展班級“古詩詞考級”活動。為了激勵學生誦背經典詩文的熱情與積極性,我班在誦讀教學中開展了古詩詞考級活動,建立了古詩詞考級集體和個人檔案。將考級分為“6星級+特級”,每一位小組成員達到規定目標就能取得相應級別星級,而且每學期評獎一次,激發誦詩熱情。
(二)讓每個學生建立一本經典誦讀集錦的小冊子,抄寫自己喜歡的經典詩文,隨時進行誦讀,便于記憶,冊子還可以詩配畫、畫配詩,又或者寫寫誦讀后心得。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樣,由讀到寫,讀寫結合將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筆尖,讓誦讀的內容更有效,教學更有味。
四、網絡媒體是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的輔助手段
(一)利用微信“小打卡”功能完成每日誦讀任務
微信“小打卡”這個小程序讓誦讀的常態化開展落到實處,每天我會根據選定內容確定一個誦讀專題,讓學生利用網絡圍繞專題進行經典詩文的誦讀,學生還可以在網絡平臺去鑒賞、評析全班同學的朗讀。每天我都會在平臺進行收聽和點評,朗誦得特別好的,我會置頂展示進行表揚。
(二)利用“抖音”和“美篇”等平臺進行誦讀展示
每一首古典詩歌都是一支優美的歌曲,都藏著一個動人的情境。可見學生的朗誦只有音頻無疑是枯燥的,如果能夠加上背景音樂,用音樂營造氣氛,把每一首古詩文都拍成大片,這樣更能讓學生獲得深切的體會和感受。因此,我常常鼓勵學生利用課余的時間把古詩文的誦讀視頻發到這些平臺或者班級微信群里,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創作激情。
最能致遠是書香——經典詩文誦讀常態化的開展,引導學生感受經典詩文的文化魅力、情感魅力,讓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熏陶的同時,豐厚語文素養,這些都是古詩文教學的特有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