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丹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混合式教學;教學設計
線上教學的優勢在于優質資源共享,如何利用疫情期間積累的網絡教學經驗,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更好地實現互補,是后疫情時代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微觀經濟學》是教育部規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基礎課程,授課對象為財經類各專業本科生,課程在整個經濟類課程中處于最基礎最重要的地位,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邏輯性,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經濟學思維方式尤為重要。后疫情時代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教學與自主學習的不同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的課堂效率。
疫情發生之前,本課程日常采用混合式教學的教師并不多,絕大多數任課老師采用的都是傳統線下多媒體教學。從硬件來看,因對網絡和線上學習條件要求較高,高校受信息技術和軟件等因素限制,本課程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混合式教學;從教育理念來看,《微觀經濟學》開課多年,導致部分教學內容陳舊,缺乏對現實問題的探討與實踐應用,有些老師不愿放棄多年的PPT教學,教學資源信息化程度低。而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要求較高,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性要求也比較高,要求對教育教學觀念、模式和評價方式進行更新和重構。
疫情防控期間,筆者領導的微觀經濟學教學團隊采用了以社會慕課+直播+QQ群為主,以雨課堂、Blackboard平臺、微課為輔的立體化網絡授課方案。授課前通過虛擬學習社區精心預設前期互動,通過課前布置自學慕課任務,布置與課程相關的經濟討論題,用“經濟小沙龍”的形式為直播課堂預熱。授課中借鑒“知乎社區”模式和直播模式營造線下課堂氛圍;授課后,及時搜集教學評價并反饋,為學習者設計趣味性、復雜性和開放性的學習任務,本共布置了7次在線測試作業和3次小組作業,配合在線推送財經類文章;通過“學霸講題”和“優秀作業展示”等補充環節輔助學生進一步學習,授課教師對于延伸到線下的互動任務,及時進行跟蹤指導。
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取得超出預期成效,一方面,學生到課率和課堂參與積極性都很高。學生帶著問題來聽課,互動環節發言積極,小組作業的形式也從以往的文字版或者PPT版擴充到了音頻、視頻、VLOG等多種形式。另一方面,實施混合式教學的技術和團隊條件已經鍛煉成熟。通過在線培訓、群內組織教學研討及集體“云備課”等方式,教學團隊已經掌握大部分線上教學平臺和教學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線上教學工具的使用、線上教學內容的創新、線上教學資料的共享、線上教學方法的改進等工作均已熟悉。
根據混合式教學的基本要求,將后疫情時代微觀的課程教學設計總體原則確定為:師生在一個共同空間進行線上、線下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再輔課外的以學生自主與合作學習。
通過構建虛擬學習社區拓寬線上課堂。虛擬學習社區(Virtual Learning Society)以交互學習、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課堂的延伸拓展。根據混合式教學線上、線下、課外三個維度教學活動的要求和《微觀經濟學》的課程特點,除了線上線下的教學,同時添加了鼓勵學生課外實踐創新,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最大限度地拓展傳統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
具體教學設計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課前推送資源與交流:通過《微觀經濟學》SPOC課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設定每節課目標、設計題目、設計話題,并通過QQ和SPOC后臺管理發布公告。課中激活課堂:課中學習慕課(30%)和面授(70%)融合翻轉課堂,重點難點/系統梳理講授,開展教學互動,通過課堂練習檢測課前學習成果,進行針對性講授解,組織思考和討論,并選擇性答疑。面授教師全程督學導學,引導學生習得知識,鍛煉思辨能力。課后虛擬學習社區:課后利用SPOC平臺進行測驗,討論題并反饋,完成在線擴展學習;包括課后分組項目活動與互評與教學問卷調查等。
多種教學工具交互使用實現多維度立體教學。構建基于“慕課SPOC+Blackboard平臺+QQ群+原創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多維度立體化教學模式。課前通過《微觀經濟學》SPOC課組織學生自主學習,全部課時的30%釋放給學生自主學習。設定每節課目標、設計題目、設計話題,并通過QQ和SPOC后臺管理發布公告;課中翻轉課堂,開展教學互動進行講解,組織思考和討論;課后可結合Blackboard平臺等進行課堂討論和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各種工具引導學生習得知識,鍛煉思辨能力,可有效避免完全背離傳統教學模式的路徑,以上模式主要通過教學、考核、反饋三個環節實現教學目標。
“雙師教學”模式確保線上線下全程督學導學。利用教學團隊分工優勢,主講教師一主要負責課堂面授,主講老師二主要負責線下的學生互動、輔導性教學及拓展性討論等,有利于實現線上線下導學功能最大化。主講教師(第一課堂):負責實施翻轉課堂和探究式教學,進行交互式的實體課堂教學;課堂討論模式以學生為主體+開放式+發散思維+交流互動教學內容為主,并將討論結果上傳至慕課平臺,進行二次交流,大課精講。輔導教師(第二課堂):輔導計劃的制定、組織學生課前學習、隨班聽課、組織學生答題、批改作業等;第二課堂和創新項目團隊還分別建有各自的微信群、公眾號和豆瓣小組,教學活動可實現隨時隨地,無處不在。技術指導教師:為教師、助教和學生的課堂教學與學習提供技術服務支持。
學生管理與課程考核評價。考慮到《微觀經濟學》基本都是大班課堂,首選手機而非電腦參與課堂互動,實現全員參與,是一種更有效的交互手段。同時增加高質量學生作業,通過分組,布置至少3次有評價標準的主觀作業,并實現同業互評。助理教師管理網絡討論區交流和虛擬學習社區構建,打造高效果的教學互動場。最后通過大數據的學生行為畫像實現教學監控,利用線上學習數據(簽到、打卡、聽課時長等)動態跟蹤學習者在每個學習階段的學習進展。
形成性評價次數不小于課程學分,且有評價標準,平時成績在課程總評成績中比例不低于50%。建立配套的平時成績多元評價主體,讓教師和學生都成為評價主體,重視學習小組和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通過合理設置權重對多元評價主體進行綜合。將平時成績計算公式設定為:基礎分+加分項+減分項。其中,基礎分主要由平時作業+課堂作業+小組互評三部分構成;加分項主要由課堂發言(舉手、連麥、討論區活躍度等)+輔導作業+群內答疑等構成;減分項主要利用SPOC平臺的管理功能通過在線聽課時長統計+簽到次數等篩選出曠課和缺課等作為評價依據。
后疫情時代必然會給教育方式帶來很大的變革。從制度上來看,混合式教學有利于降低《微觀經濟學》教師重復講授的勞動強度,有利于確保每堂課的授課質量等效和教育公平,有利于提升學生發揮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但需要各方面形共識及學校層面的政策制度支持。
參考文獻
[1]蒲東兵,孫英娟,陳陽,張邦佐.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9(10)
[2]王成平,謝志秦.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9(02)
[3]任政亮,周兵,陳宇紅,趙現明.O2O混合教學模式下《創業財務管理》的雨課堂資源開發與應用——以廣州大學為例[J]教育現代化. 2019(04)
[4]趙文杰,馮僑華,苑會娟. 基于“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8(10)
[5]胡志遠,沈祁萌,鄂東,劉棟.基于在線學習的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與內涵發展初探[J]大學教育. 2018(10)
[6]萬源,彭凱,彭斯俊,鄧艷芳,薛瓊. 信息化視角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混合式教學的探索[J]大學教育.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