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菊
摘 要:相比于小學階段英語課程學習,初中英語學習難度更大,教師要調整教學方式,幫助初中生進行英語學習。但是由于學生英語基礎和單詞量掌握情況不同,為了提高全班學生英語成績,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注重對學生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劃分不同層次,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教學。對此,教師可對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分層教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29-010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9.051
分層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英語基礎、英語語法理解能力、單詞量基礎以及學生英語邏輯思維能力不同、水平高低不同,將學生劃分成幾個層次,教師根據每個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授課,最大限度保證課程難度適合學生的英語能力,在學生現有英語基礎之上,通過其他教學方式,增強學生英語閱讀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英語知識的距離,提高學生詞匯量基礎,進而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加強英語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劃分學生層次
由于初中生都是來自不同小學,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英語基礎和英語思維能力如何需要教師給學生安排測試,根據學生最終測試結果、學生上課時的表現以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劃分成三個層次:將英語邏輯思維強、單詞量豐富、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劃分成Ⅰ組;將英語邏輯思維能力一般,單詞量掌握情況較好,閱讀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劃分成Ⅱ組;將學生英語邏輯思維能力弱,單詞量基礎較小,閱讀理解能力弱的學生劃分成Ⅲ組。教師在給學生備課時,要注意在學生現有的基礎難度之上適量增加一點難度,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保持對英語閱讀教學的興趣,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提高自己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比如,讓Ⅰ組的學生能進行更高難度的英語閱讀練習,增強學生英語思維發散能力,讓學生覺得題目不是特別簡單;針對Ⅱ組學生,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設計英語閱讀難度較高一點,使學生能大概了解閱讀主題,同時設計幾個主觀性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增強學生英語邏輯思維能力;針對Ⅲ組學生,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簡單的閱讀練習,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英語閱讀題材,增強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增強學生英語閱讀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完成英語閱讀之后的成就感,再適量調整難度。
二、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實際認知能力開展分層教學
(一)教學重點難點分層教學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方式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以及詞匯量水平,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分層訓練,正常教學中,每節課教師都會給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直接根據學生平均水平設置統一的教學目標、教學難度,這對于高水平的學生來說課程設置過于簡單,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對于低水平的學生來說,課程設置又過于難,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思路,導致學生產生畏難心理,每次說到上英語閱讀教學課程時,心里難免打退堂鼓,造成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排斥心理。基于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設置不同難度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的方式等都要使用分層教學模式有所區分,從而促進每個階層的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二)教學方式分層教學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水平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根據已經劃分的層次,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使用不同的教學語言。比如,在給高層次Ⅰ組學生進行授課時,教師給學生授課的語速應相對較快,明確教學的重點,給學生提供解題思路,讓學生自行對問題進行查找。針對主觀的閱讀理解題目,教師可給學生提供思路,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針對Ⅱ組學生,教師給學生授課時使用正常語速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尋找閱讀理解答案,引導學生提高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針對Ⅲ組學生,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和細心,放慢語速,帶領學生逐字逐句翻譯文章,一起分析文章中的教學主體和主旨,尋找課后問題的答案。同時教授時還要給予學生正向激勵,不斷鼓勵學生,促進學生進步。因為學生都是同一個班級的,被區別對待時學生自己內心就會不自覺產生自卑心理。教師應鼓勵學生,讓學生逐漸找回英語閱讀的自信心,拉近學生和英語閱讀之間的距離,從而促進學生逐漸進步。
三、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分層教學,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初中英語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點比較多,比較繁雜,系統性較差,教師已經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分層教學,但是對于班級中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即使教師已經有針對其的教學方式,學生有時還是不能對教師所描述的情境和閱讀理解中的語法和復合句的使用等有具象的理解,理解能力非常弱。因此教師可使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視頻的方式將抽象的句型和語法變得更加具象,方便學生理解,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進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設置不同形式的閱讀理解訓練題目,讓學生每天至少讀一篇文章進行閱讀理解練習,增強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幫助每個層次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四、加強學生課外閱讀,設置分層閱讀任務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把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英語閱讀題目訓練當成唯一的教學途徑,有限的課堂學習不能滿足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升的需要。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時間不斷進行有效的英語輸入以及輸出。閱讀理解能力培養是長期的過程,教師應有和學生一起長期奮戰的準備。教師應組織學生多進行課外英語閱讀,增強學生詞匯量,增強學生語法理解能力,語法使用能力,如此才能促進學生英語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不同,設置不同難度的閱讀任務。針對Ⅰ組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科技文、政治文章類的閱讀,提高學生英語閱讀難度,讓學生自己進行挑戰;針對Ⅱ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故事類題材的文章進行閱讀,促進學生提高詞匯量;針對Ⅲ組學生,教師可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短篇故事進行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強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引導學生逐漸愛上英語閱讀。通過以上方式,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課外英語閱讀需求。
五、創新點評機制,采取分層點評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新點評機制。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將學生的閱讀理解題目統一進行點評,這樣的點評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如果學生出現不會做的題目,自己也無法在題目中找到正確的答案,學生就會隨便選擇一個答案上交作業,尤其是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因此,教師要創新點評方式,可以采取分層評價的方式,針對班級里,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不同以及詞匯量水平不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英語理解題目點評。針對Ⅰ組的學生,教師可以直接指出學生發散性思維方向是否正確,錯誤的點在哪里,應該怎樣思考;對于Ⅱ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找文章中題目的答案,分析段落大意,提高自己的答題能力;對于Ⅲ組學生,當教師發現學生英語閱讀中回答正確題目時或學生對閱讀有正確思維理解題目時,要及時給予學生表揚,肯定并認可學生,這樣能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自信心,鼓勵學生爭取下一次還能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肯定,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愛上英語。
六、對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進行分層布置
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英語認知水平將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進行分層布置,滿足學生不同的英語閱讀需求。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直接設置統一的閱讀作業讓學生練習,這對于高水平學生來說會覺得題目簡單,對于低水平學生來說會覺得題目很難。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分層次設置作業,合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適合學生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作業,促進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復習鞏固,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自主學習能力,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英語作業。
七、利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輔助分層教學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在班級內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一起在小組內相互合作,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要注意學生之間的閱讀理解能力差距不能過大,每個小組勢均力敵,小組之間一定有英語閱讀理解能力高的學生,有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中等的學生以及閱讀理解能力差的學生,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相互幫助,能力高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增強學生團結互助能力,小組一起合作解答英語文章的課后習題,輔助教師的分層教學,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八、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根據學生上課時的表現以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劃分層次,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方式進行分層,借助多媒體設備輔助分層教學,組織學生多進行課外英語閱讀,增強學生詞匯量,增強學生語法理解能力,語法使用能力,創新點評方式,激勵學生,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發展,結合學生英語認知水平,將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進行分層布置,滿足學生不同的英語閱讀需求,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輔助分層教學。通過以上方式,能將分層教學更好地應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影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8).
[2]么少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
[3]李超.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
[責任編輯 胡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