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愛珍
摘 要:自《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六大核心素養之后,學校將更加注重學生的核心素質和數學能力的培養。其中,邏輯推理素養是學生數學能力的基礎,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是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針對高中數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基于邏輯推理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邏輯推理;策略研究
一、高中數學課堂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時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素養的意識
自《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實施以來,學校及教師開始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但因為高考是改變學生命運的轉折期,所以還有部分學校及老師以高考為指揮棒,只講授高考會考到的知識點,沒有重視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而也沒有太關注如何發展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教師缺乏培養學生邏輯推理素養的意識,就不會主動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這將會導致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較差,不能有邏輯的思考問題,不能將高中數學知識點融會貫通,形成數學知識網絡。
(二)教師認為只有在幾何知識方面才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
邏輯推理素養是發展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人們往往認為只有在幾何方面才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其實這是片面的。高中數學由函數、幾何與代數、概率與統計、數學建模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這幾個模塊共同組成,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發掘其他模塊的知識點中是如何蘊涵邏輯推理素養的。
二、基于邏輯推理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一)幫學生建立顯性的邏輯推理認知
邏輯思維能力是用抽象的思維方法探究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能力,它是數學能力的核心。杰出的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數學是鍛煉邏輯思維的一門極好的學科”。筆者曾經問過自己一個問題:這樣的認識只是對教師而言的嗎?那么為什么不將這樣的道理對學生明確說明呢?雖然說它不是一個直接的數學知識,但是對于高中學生而言,建立這樣的認識并不多余,更何況這樣的認識還能驅動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
概率與統計模塊也是我們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得一部分。在概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經過觀察、分析等來引導學生了解隨機事件概念及其他,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統計的教學要運用典型案例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進行觀察、抽象,以及歸納等,選擇不同的抽樣方法獲取數據,理解數據蘊涵的信息,以此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
在數學建模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模塊,教師應該給定一個學生能夠完成的課題,讓學生從現實問題出發,進行數學建模活動,在建模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如測量學校內某一建筑物的高度,在明確這一課題后,讓學生先自己查閱資料同時觀察建筑物的特點,明確自己所知道的測量原理與計算公式,同時明確自己所研究的問題,根據自己的已知,來完成本課題。在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演繹推理,從而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
(二)將邏輯推理的過程明晰化
在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在講解等差數列的概念時,給出學生幾個具有等差數列特征的數列,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一下這幾個數列都具有哪些特征,讓學生進行歸納,提出自己的猜想,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得出等差數列的概念。在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的教學中,采用歸納法與累加法,這些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素養。
將邏輯推理的過程明晰化,是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不二法門。一個數學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必須要讓學生對這個過程有清晰的認識。
在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很好的將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結合起來,在教學的全過程中發展學生的邏輯推理素養,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數學方法,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從“邏輯推理”到“思維形式”
行文至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何為邏輯推理。推理是從一個或幾個命題推出另一個命題的思維過程(它們分別被稱為推理的前提和結論)。前提和結論的命題形式構成推理形式。命題形式和推理形式可合稱為思維形式。
思維形式是思維方式的內核,無論是在數學學習中還是在生活當中,學生都會遇到命題與推理,精準地加工命題,然后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就表現為科學合理的推理方式,而推理的結果必然也就符合事實。有一定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好多事件可以進行多種推理,甚至有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不同的結果對當事者判斷事情的發展方向,以及調整自己的心態,都是有著很明顯的影響的。判斷結果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在心態取向上是積極還是消極?其實都與思維方式有關,如此來看,邏輯推理的價值是無限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1]朱菊花. 語言理解·邏輯推理·問題解決——例談高中數學能力培養的三個基本點[J]. 數學教學通訊,2018(15).
[2]明永學. 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發展數學核心素養[J]. 高中數學教與學,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