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先運
摘? 要:在現代教育體系下,“學會學習”已經成為每一個小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個人能力。而一線教師也要為此全面解放學生,逐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使其能夠掌握豐富的自主學習技巧,使其能夠始終根據個人發展需求主動學習,由此優化學科教學效益。本文將從借助導學案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隊學習能力、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能力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策略
由于“師本教育”的長期影響,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一直都是按照“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來推進學科教學計劃的。雖然看似可以在短期內全面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但是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說,卻并不利于促使小學生實現終身學習,反而有可能會減弱小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變得越來越依賴教師的知識講解行為。這就意味著當小學生離開校園之后,是很難通過學習實現個人成長的,而這就必然會影響小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則必須要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切實優化本學科的人才培養質量。
一、借助導學案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能力
預習基本上是由小學生獨立展開的課前學習活動,也關系著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效益,是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所在。其中,導學案是一種以導學為主要功能,由教師設計、師生共享的學習方案,可以切實監督學生、引導學生,確保學生可以及時積累豐富的課前預習經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利用導學案去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能力,使其能夠切實積累有效學習經驗。
比如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針對課文內容設計了導學案的具體欄目與欄目內容,要求本班學生利用導學案實現自主預習。為此,筆者就在導學案中確定了預習目標,即整理課文中的生字詞,規范書寫并組詞;概括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分析課文的敘事順序,按照記敘文的六要素劃分課文段落;分析課文中的細節描寫內容,說一說狼牙山五壯士的人物精神與形象特征,說一說自己學到了什么。據此,本班學生則可自主確定閱讀方式,反復誦讀課文內容,不斷優化自身的閱讀經驗,同時還要在導學案中寫下個人認知瓶頸,以便在閱讀課上實現平等對話,重點探究相應的知識內容。
二、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團隊學習能力
在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踐活動中,豐富的小組合作、師生互動十分重要,因為這一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消除認知疑問,還可促使學生全面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交際,可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斷優化學生的語言實踐行為。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便要及時組織小組合作教學活動,及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為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好充足準備。
就如在《窮人》一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全面進行閱讀探究,筆者就通過綜合觀察與科學對話組建了閱讀小組,要求本班學生珍惜小組合作學習機會,積極展現自己的閱讀能力,且要虛心接納同伴成功的閱讀經驗。為此,各小組則要堅持平等對話,自主分析課文的具體內容、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各個問題,從而切實優化小學生的閱讀思維,自主建構文本知識。接著,各小組便要及時展現閱讀探究結論,實現組際共享,全面實現閱讀對話,自主鑒賞課文內涵,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悟。如此,則可切實突出本班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而筆者則會通過課堂觀察及時介入專業指導,幫助各小組匯總有效的閱讀結論,糾正不恰當的表達方式。由此改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其真正實現閱讀進步。
三、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能力
反思、總結應該伴隨著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展開,因為每個小學生都需要吸取學習經驗與教訓才能逐步實現長遠發展,規避不良學習行為,摒棄低效學習策略,從而穩步提升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嘗試利用思維導圖來培養小學生的學習反思、學習總結能力,由此改善小學生的思維品質,促使小學生實現學習成長。
目前,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某個主題來整理課文資源、設計寫作任務的,目的是要讓小學生及時積累、應用語言素材,以便更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筆者便會在單元教學結束之后引導學生自主制作思維導圖,使其全面分析單元課文的異同點,由此促使學生積極總結學習經驗,使其及時進行學習反思活動。如此,則可及時判斷小學生的語文認知狀態,然后筆者便會幫助學生修改、完善思維導圖。希望學生可以由此積累有效的語文學習經驗。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很好地改善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態,更易于促使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做準備。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解放學生、突出學生,切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積累豐富的有效學習經驗。
參考文獻:
[1]魏九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64.
[2]黃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8(0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