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當堂檢測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檢測可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教學進行改善,還可使學生對自己的情況有所了解,解決學習中的問題。通過有效進行當堂檢測,可為教學的進行帶來幫助,教師應合理開展檢測,保證檢測的實際效果,使檢測具有更好的作用,給教學提供充分的條件,改善教學質量。
關鍵詞:當堂檢測;初中數學教學;運用策略
引言
當堂檢測指的是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知識測試,使教師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作為一種的重要的教學手段,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了有效的作用。由于初中數學不僅有難度更高的計算,還需要學生掌握嚴謹的分析及推理思維,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可借助當堂檢測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且使學生能夠對學習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能夠運用知識解答問題。
1.進行當堂檢測的必要性
在教授完新的內容之后,教師通過當堂檢測可考察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使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得到保障,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相應的幫助,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熟練性,還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當堂檢測的開展對學生的注意力有著約束的效果,教師可通過當堂檢測來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改善,使教學具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合理進行當堂檢測,使教學的進行更加順利,加強教學的質量,給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相應的幫助,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當堂檢測應遵循的原則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當堂檢測中,應按照以下原則實施,保證檢測的效果。第一是基礎性原則,當堂檢測的命題需要圍繞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內容進行,重視基礎知識的考察,使學生的基礎得到鞏固。教師需要在選題過程中保證題目的質量,使其能夠起到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作用。第二是控制好題目的數量,一般檢測的時間應在十分鐘之內,使學生能夠不會由于題目過多而產生厭煩的心理,避免影響檢測的準確性。第三是因材施教原則,教師應保證練習的層次性,合理設計題目,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特點,使所有學生能夠在基礎知識學習中獲得較多的收獲。
3.當堂檢測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
3.1當堂檢測的內容應具有針對性
數學教學中,當堂檢測的題目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應保證題目的數量少、質量高,結合教學的內容進行設計,緊扣檢測的知識點,使檢測能夠發揮出良好的效果,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的重難點部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一般在檢測中有復習檢測、新知識檢測、鞏固性檢測、綜合性檢測以及拓展內容等,教師應合理安排檢測的時間,使其在一定的時間范圍之內完成。在檢測選題中,需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分層的要求,題目應精選,符合實際的需求,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收獲。比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的時候,教師可設計不同難度的題目,分別為不同層次的學習提供相應的檢測內容,要求學生在6-10分鐘完成,題目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能夠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提升,同時能夠讓學生理解有理數的減法規律。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可使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有效幫助,不僅能夠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還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
3.2當堂檢測的方式應具有多樣性
通過當堂檢測可使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檢測的形式應具有多樣性,符合學生的情況,達到高效的要求。可采用固定練習、隨機練習的組合形式,或者采用個人、小組的結合形式,對題目進行合理設計。在檢測中,采用小組檢測方式的時候,可結合學生的成績情況進行分組,分組需要符合取長補短的原則,每組應由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及較差的學生,通過有效的搭配可使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強。可引導學生自己完成基礎題目,合作研究難度較大的問題,能夠提升學習效率,使學生更快掌握所學的內容。還可采用同桌互查的方式,讓同桌互相進行檢測,以合作的形式來完成任務,能夠縮短時間,同時在實施上比較便利。比如,在學習因式分解的時候,在課堂上先給出十道題目,讓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批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讓學生進行出題,或者小組出題,在出題的時候,教師應對題目進行有效控制,把握好題目的層次性,避免難度過大,還應按照保密性的原則進行檢測,避免失去檢測的作用。檢測中的內容應具有多樣性,可采用口頭提問、PPT展示等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加強檢測的效果,為數學教學的進行帶來相應的幫助,根據檢測的結果來分析學生的情況。
3.3當堂檢測的反饋應具有及時性
當堂檢測對教師及學生都有著反饋信息的作用,教師應將課堂上反饋得到的學習缺陷總結出來,矯糾正產生的問題,改進教學內容及方式,在學生產生了錯誤之后,不應對學生忽視,也不應嚴厲指責,而是使其分析錯誤原因,針對檢測沒有通過的學生,需要進行公示。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講解,之后再進行檢測,讓學生定時間,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情況規范自己的行為,改正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的困難,加強學習的效果,避免學生積累過多問題難以及時處理,影響之后的學習。
結語
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容易遇到問題,教師可通過檢測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判斷學生學習中沒有明白的知識部分,使教學的進行更加明確。在教學中,教師應按照相應的原則進行檢測,確保檢測的針對性、多樣性、及時性,使教學發揮出更好的作用,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通過全面開展當堂檢測,教師能夠逐漸改進教學,使教學更易被學生接受,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常妍.中學數學教學質量檢測與評價硏究[J].成才之路.2020(09)
[2]董海紅.課堂檢測對達成教學目標有效性之淺見[J].學苑教育.2017(08)
[3]陸強.初中數學課堂檢測實踐性研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08)
[4]岑雄膽.課堂檢測與反饋對課堂教學的優化作用研究[J].新課程(中).2016(03)
作者簡介:廖榮福(1981.05-),性別:男,民族:苗族,籍貫:廣西南丹,最高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數學,單位:廣西南丹縣城關鎮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