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梅
◆摘? 要:將核心素養理念滲透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要突出教學的基礎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色,讓學生有更多發現和實踐的機會。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與時俱進,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方案,采取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優化信息技術課堂,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思考
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該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為了適應世界的教育發展趨勢和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師教學的重要目標要由“注重學生的學科成績”轉移到“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上來。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現合作共贏,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將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探索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路徑,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著力提升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涵。
1關于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考分析
1.1教師為學生創建一個共同學習的平臺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授課的范圍是針對全班教學。然而,每個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水平其實是很不一樣的。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但教學效果不好,并且會降低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試想一下,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提問一些比較基礎的學習問題,對于信息技術掌握程度較好的同學來說,他們張口就能回答正確;而對于那些基礎較差的同學,教師還沒來得及思考就已聽到了正確答案。這樣不僅對學習好的同學沒有激勵作用,并且也會打消學習較差的同學努力學習的念頭。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教學模式沒有什么意義,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性思維。教師認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習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其后對于不同的學習小組,教師可以進行分層次提問。對于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習小組,教師應該提出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幫助學生鞏固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習水平較好的學習小組,教師則可以提出一些綜合性難度較高、具有一定開放度的探索類問題,并給予這些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發散思維,教師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1.2教師應該為學生布置分層次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效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核心任務是通過了解班級中學生的平均水平,來制定和實施教學方案,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然而,每個學生由于成長環境和學習經歷不同,于是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也存在著差異。其表現在即使同一門課中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每一個學生仍然會有他們自己的不同想法及獨到見解。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及所掌握的知識情況存在著差異。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應該要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另外,信息技術相對于初中的其他學科,還總被學生錯誤地認為不重要。這門學科基本上一周就一節課,學生上完后就覺得“解放了”,下課后也就不會去復習。因此,為了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建議,教師應該為學生布置課后的分層次學習任務,要求學習差一些的學生完成比較基礎的任務;學習好一些的學生完成稍有難度的學習任務。教師利用分層次的布置作業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效,還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1.3教師幫助為學生創造一種積極,適合的學習情境
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年齡大多數是在十三四歲左右,教師正處于身體及心理發育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通常具有比其他人群更為強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初中學生的這一特點,為他們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適合他們學習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信息技術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因此,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充分地利用這門學科的特點,將一些具有積極元素并能使學生感興趣的知識融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去感知德育教育的內涵,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這能夠使學生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成為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主人,從而有利于培養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
1.4教師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的評價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信息技術教師只根據最終的考試成績來判定一個學生的能力。這樣的評判方式是不科學的,也往往是片面和不真實的,且很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是通過學生的所學知識、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態度來綜合體現。這意味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在意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而應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讓所有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應該結合學生多方面的情況來進行評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努力程度,結合他們的考試成績,來對每個學生進行最終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讓學生的最終成績與他們自己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讓他們更加熱愛這門學科。
2結束語
綜上述,信息技術是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載體,也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陣地。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變了以往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而轉變為信息技能、信息價值觀培養為主的全新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信息化能力。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具體可以分為“信息思維、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責任”四個層面,這也是培養新時代信息化公民的重要基礎。從當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來看,教師在學生信息能力方面的培養日臻完善,但是在信息思維、意識以及責任的培養中還存在一些誤區或盲點,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領會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內涵,切實把握學情教情彌補教學短板,實現信息技術綜合素養齊頭并進,真正體現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張艷娟.關于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19).
[2]吳惠娟.分析核心素養下初中信息技術“線上”與“線下”融合的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