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合作教育模式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如今,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漸被社會所淘汰,教師必須不斷提高他們的教學技巧,提高合作教學的效率。在此基礎上,本文探討了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策略探究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促進學生團結與協作并探索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指科學有效地分配課堂學生,形成學習合作小組,并討論和分析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合作能力,觀察學習他人優勢,學習如何糾正自身的問題,并不斷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因此,教師應進一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實現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小組討論規則
沒有良好的規則引導,學生的合作學習時無序的。形成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熟悉,但是在討論過程中學生也會變得過于興奮,導致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受到影響。所以教師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且科學合理的小組合作學習規則,以幫助控制由于學生的熱烈討論引起的混亂的教室秩序。首先,教師需要為每個小組分配一個小組負責人來管理小組的秩序,而這個小組負責人可以在一個周期內以及一段時間內逐步培養該學生的組織和管理技能。其次,在組建小組時,教師會公布相關的小組規則和具體的獎勵和懲罰措施,為高分小組設置獎勵時間,并為低分小組提供特定的教育鼓勵,以取得良好的成績。小組合作具備競爭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對于課程知識進行有效學習。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有關圓柱與圓錐等方面的知識時,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在生活中播放圓柱與圓錐形狀的物體,從而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相關的知識。接下來,教師可以將預打印的課堂互動作業發送給學生,然后將他們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看看哪個小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紙上包含的圓柱與圓錐圖形。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和競爭意識,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和高效,并節省了數學教學時間。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進行合作學習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自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首先,應該集中精力培養學生表達的合作學習習慣。語言表達是小組協作中非常重要的技能,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助于學生加強對學習知識的反饋,并促進小組內部的交流。其次,學生可以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彌補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缺陷,并學習其他學生的長處,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學生需要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并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
例如,在教授有關百分數方面的知識時,老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小組,并指定具有更好組織能力的人作為小組組長。在老師首先解釋了百分數的計算公式之后,您可以提供小組學習作業,并為每個組分配10個計算問題進行百分數的計算,并查看在指定的時間段內哪組解決最多的計算問題,以獲得勝利。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由團隊負責人進行監督和管理,團隊成員必須相互監督和協助,最后由團隊負責人計算出計算問題的完成程度。這樣,教師只需要通過提供指導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學生自己的弱點并讓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從而通過提高所有學生的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來反映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三、形成多樣的學習評價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內不同成員的多種學習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缺點和問題,及時反思并糾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求不斷發展。老師可以設置一定的時間來進行小組間內部評價以及小組整體評價教學,最后,在小組中選擇優秀的小組成員進行獎勵,并鼓勵其他小組成員繼續努力以繼續進行評價,并且選出班級中的優秀小組。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來了解數學學習中的學生難題,并將其與學生的學習內容相結合,以及時調整和優化數學準備材料,并總結和反映數學課程中的教學方法。以此實現學生在現階段下學習效率的整體進步。
例如,當教師準備為學生開展有關分數除法方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的方式總結各個學生在課堂上的想法和認知,掌握學生具體的學習動態,并評估哪種方法是最好的。同時教師需要將對學生開展更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課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教學反饋來改進和優化下一堂課的教學方法,以此實現學生在現階段下對于課程知識點的有效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應進一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實現小學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林培川.對小學數學小組小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踐[J].學周刊,2020(17).
[2]吳琴.試論小學數學翻轉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J].學周刊,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