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長花
摘 要:自新課改以來,我國職業院校教育工作也在不斷革新傳統教學理念,并在近些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數學學科作為職業院校教育中的重點學科之一,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同時也能夠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科也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而傳統文化在數學課堂上的滲透更是能夠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因此,本文就職業院校數學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現狀和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傳統文化 職業院校 數學教學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且對現代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為此,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運用。其中,在職業院校數學學科的教育工作中,部分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進而影響其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廣大職業院校的數學教師要重視對傳統文化的運用,借助傳統文化來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職業院校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意義
1.強化傳統文化傳承,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人才培養方針逐漸開始發生改變,進而導致教學模式從傳統的“填鴨式”向“創新型”轉變。職業院校數學學科教學中對傳統文化的滲透便是創新型教學模式的一種體現,通過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強化我國現代化教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能夠讓更多的職業院校學生接觸傳統文化、了解傳統文化,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廣大職業院校的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盡可能地完善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案。
2.突出數學學科魅力,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職業院校的學生數學基礎通常比較薄弱,在課堂學習中顯得較為吃力。因此,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對學生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十分重要。然而,部分職業院校數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育工作中缺乏創新,不能很好地突出數學學科的魅力,故很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而在數學教育中,若能夠滲透一定的傳統文化,便能夠讓學生從更為豐富的文化視角去認識數學知識、理解數學知識,也就能夠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唯有保證學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才能提升教學質量。傳統職業院校的數學課堂缺少趣味性,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教育,從而讓學生很難保持“樂之者”的心態去學習數學知識。而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讓數學知識從晦澀難懂變得通俗易懂,并能夠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引導下與教師產生更多交流,以此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
二、職業院校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狀
1.教學過程缺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正如前文所述,在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對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諸多職業院校的數學教育工作者存在著一定的思想認識誤區,有部分教師認為傳統文化與數學知識之間不存在關聯,錯誤地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不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反而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此外,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一般為三年,部分院校為了能夠盡快地完成教學工作,便沒有在數學課堂上融入傳統文化。
2.教材編寫存在一定問題
職業院校的教材與普通中學院校的教材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是由職業院校與普通中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和目標所決定的,職業院校更加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因而在校期間的任何學科教育都更加注重系統性與專業性。正因如此,職業院校的數學教材內容只有較少的傳統文化知識,而職業院校的教師往往一人接管數個班級的教育工作,本身教育壓力就很大,若要在課堂上融入傳統文化,還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故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滲透傳統文化的積極性不高。
3.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有待提升
在職業院校數學學科的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之所以能夠很好地為學生進行傳道、授業、解惑,是因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然而,當下我國諸多職業院校的教師本身并沒有受到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其自身更沒有較強的傳統文化素養。因此,他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便無法有效地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
三、在職業院校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1.強化教師專業教學素養,設置中華傳統文化課程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其能力素養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質量。因此,若要全面做好職業院校數學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工作,就必須強化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各省的教育管理部門要對數學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編寫,盡可能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便于教師自我傳統素養的提升。此外,學校也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在校內組織國學經典研討會,讓數學教師從《周易》《史記》等著作中提升自身的古典文學素養。最后,對于新的職業院校數學教師的教育工作,可以設置中華傳統文化課程,從而讓教師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2.注重對教學方法的創新,適時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現代化校園教育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職業院校的數學學科教育中,教師也要破除傳統數學課堂中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充分地融入課堂學習中,促進師生之間產生更多的交流和溝通。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等方式推進數學教學工作,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能夠更好為傳統文化的滲透提供機會。需要強調的是,在利用各種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適當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切忌喧賓奪主,否則課堂效果會事倍功半。
3.處理好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關系,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職業院校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大有裨益,但同時也要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去粗取精,確保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應用,糟粕的文化得到摒棄。由此可見,在數學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也要講究“揚棄”,即教學開展前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糟粕的文化進行分析,從而保證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此外,教師要意識到融入傳統文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完善數學學科教育工作。因此教師不要拘泥于只滲透中國傳統文化,還可以借鑒部分國外的優秀文化,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擴大學生的視野。
4.革新數學教學方式,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當代素質教育重視“生本理念”,即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保障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得到充分發揮,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廣大職業院校的數學教師要避免在課堂上“唱獨角戲”,應當多給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的機會,從而使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與學生共同探討數學知識,并以傳統文化的視角去分析相應數學知識的價值和現實作用。由此一來,便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并與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
總之,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院校的數學教育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力爭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一定的優秀傳統文化,以此來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田治平、張明《傳統文化視角下高職數學教育探析》,《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6期。
[2] 朱嵐楓、吳文慶《如何在數學課堂上滲透中華傳統文化》,《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年第21期。
[3] 曹靜彧《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民族文化之初探》,《基礎教育參考》2019年第10期。
[4] 趙樹欣《高職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研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9年第1期。
[5] 王威《數學教學如何與傳統文化教育有機融合》,《遼寧教育》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