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濤
【摘要】“核心素養”指出教師的教應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如何加強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怎樣提升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這些都是教師應當思考的問題。如果學生能掌握科學、有效的數學學習方法,能從多方面去領會數學、學習數學,那么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效率,也必定會有所提高。讓學生創編數學手抄報是解決以上問題的一個好方法,數學手抄報是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法。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淺談手抄報對學生數學學習的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手抄報
手抄報是一種學生所喜好的宣傳工具,相當于小黑板報。它既可以傳遞知識信息,同時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文字編輯能力、信息搜集能力、藝術審美能力、排版布局能力等。一張完整的手抄報必定是主題鮮明、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
一、利用手抄報,畫出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教學是教學中最基本的原則。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數學手抄報無需要求學生圖繪得多美,只要與數學知識有關的內容即可,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例如,學困生曾同學,數學學習成績一直處于中下游,成績難以提升,手抄報創編時總是敷衍了事。偶然一次被同學手抄報上的卡通人物孫悟空所吸引,他高興地指著手抄報說道:“這猴子畫得真好看”。回到家中把手抄報上的數學知識、小故事完完整整的重新畫了一遍,之后被評為最佳進步獎,從而愛上畫數學手抄報,對數學的興趣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成績也得以提升。
再如,四年級下“乘法運算定律”章節,起初學生學習這個章節的時候,很多學生做起題目稀里糊涂,令老師撓頭得不得了,后來學完所有定律后,筆者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比“加法運算定律”做了一份手抄報。有的同學開設了“對比專欄”,把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進行了系統比對,對當中的異同進行整理分析;有的同學開設了“錯題驛站”,把自己平時容易搞混淆的定律和易錯題都進行了標注,給其他同學參考借鑒;還有的同學自主創新出“運算定律口訣”,獲得全班同學的一致好評。
由上可見,數學手抄報作為課外作業,不但能緩解學生的作業疲憊,還能有效鞏固數學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不再是學生以往“單一”和“無趣”的作業,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交流手抄報,評出信心
手抄報交流評價是學生完成手抄報的最后一環節,借助評價,學生能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為今后的作業優化提供參考。評價中,筆者讓學生、家長、老師多方面參與其中,實現手抄報評價的多元化,學生通過評價交流、相互學習、互相借鑒,形成學習的最佳資源。
《新課程標準標》指出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是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手抄報的交流與評價,正是體現合作學習的一種途徑。每次手抄報上交前,學生需在家中與家長進行預交流,為在學校交流評價做好準備。學生把手抄報上交后,筆者并不著急評比好與差,因為每一份手報的創編都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讓學生進行交換輪流欣賞,欣賞中不僅要看版面的設計,還要看當中的數學知識點是否有錯誤或遺漏,易錯題自己是否都會做,如不會或發現問題及時與創編人交流學習。其次,通過學生推薦上來的優秀作品,教師及時與學生交流評價,進一步優化板報。最后,全部達成共識將優質手抄報展示在班級“數學園地”宣傳欄,以便期末復習使用。因此,筆者認為手抄報的創編不僅能培養學生整理知識的能力,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在手抄報評價交流中,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展現自己,而正是這種展現,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同時,創編手抄報既鞏固了學生課堂所學,又豐富了課外數學知識,開闊了數學視野,提高了數學學習效率,提升了數學素養。
三、運用手抄報,獲得成就
期末考試內容覆蓋面廣、知識點多,大多數同學復習起來感覺到內容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處下手。所以,學生在平時就可以利用單元手抄報梳理課本里每個單元的重要知識點,這既有利提升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又幫助學生知識回顧復習。
知識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知識不斷交替的過程,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整理成方便查閱的手抄報,等到復習時把自己整理的手抄報拿出來,就可以快速回顧每個章節的重難點,復習做到有的放矢。
實踐中筆者研究發現,對于成績中上的學生而言,他們能很好地利用自己所整理的單元手抄報進行查漏補缺。考試中基礎題和易錯題,基本都能避免因知識記憶不牢固而丟分。在思考題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應用所學知識,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解決問題。實踐中后進生的進步更令人高興不已。考試前,筆者針對后進生在創編手抄報時,對知識整理不全、易錯題較多等特征,讓后進生參考“數學園地”宣傳欄中的優質資源,進行知識補充和再次創編。這樣再一次促進他們對知識的鞏固,盡可能地避免了基礎題的失分,最終獲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增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四、探索手抄報,提升素養
數學被稱作是思維的體操,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一份優質的數學手抄報就是較好的例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加以引導,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一)動手動腦學數學
研究表明: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對數學的認識過程,把所學數學知識轉化為對數學的認識。這個轉化過程通常經過“動作———表象———概念———符號”這四個重要發展階段才能完成。
數學手抄報創編,它既能讓學生在動手又動腦中學習知識,又能通過對相關事物、圖像的感知,在大腦中形成相應的數學知識表象,最終通過表象的作用,在大腦中建立相關概念或符號。
(二)數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新課程標準理念告訴我們: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中獲得體驗,并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立出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說明和運用。也就是說數學是從生活中來,又回歸到生活中去,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形成數學思想。
在學習整理與統計單元中,為了讓學生們養成節儉的生活習慣,學生設計了一期主題為“我的日常開銷”手抄報,學生們把每天的日常消費做了全面的記錄,同時家長也參與到這期手抄報制作中,協助學生進行消費統計。最后,同學們通過數據的整理與分析,用統計圖繪制出自己每日開銷,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孩子們驚訝地發現自己一天竟然要花費父母20-50元不等的開銷。這期手抄報后,很多學生花錢不再毫無節制,有的同學課外興趣學習也更加認真,還有的同學養成了統計自己月消費數據的習慣。生活中的數學題目是最難解的,他們用最真實的數據統計讓數學開口說話。
數學學習方式很多,數學手抄報讓數學與美術聯合,既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又提高了學生數學素養和藝術素養。數學手抄報多樣化的呈現數學知識備受學生喜愛,這無疑給學生數學學習如虎添翼,給教師教學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郭翠英.手抄報在小學數學中的作用[J].基礎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