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潔
【摘要】在我國大力推廣和實施新課改以后,開展教學工作的重心成為了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以此建立起可以伴隨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品格以及能力。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的有效途徑,由此可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對學生成長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希望可以給相關教學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語言能力?培養策略
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于教育教學行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教師要積極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完善。在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以后,深化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成為了培育具備健全人格、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時,不僅要做好基本知識的講授,還要對學生的基本能力進行培養,引導學生在情感、態度、道德品質等方面健康發展,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2014年4月,我國教育部門頒布《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這一全新的育人要求,勢必會成為日后我國進行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一個人基本修養的體現,從廣義進行理解,包括了言行舉止、道德品質、能力狀態等多方面內容。核心素養的概念和知識、情感態度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前者更加重視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的內化調整,明確了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后的結果。進行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基本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強調的是引導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適應性更強的語文學識修養、文風情趣狀態。和傳統教育理念進行對比,更加具備廣度和深度。基于此,教師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化,進而升華到語文審美情趣、構建健全人格的高度。
二、學生語言能力現狀分析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都把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首要教學目標,教務處同樣把提高學生成績作為對教師的考核依據,以至于大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重視起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就小學語文教師而言,理應把具備趣味性的教材和學生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有機結合,不能單純把考試成績是否得到提高作為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這種做法就是把學生當成了學習機器,完全違背了教育初衷。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可以發現,還沒有專門制定針對提高小學生語言能力的教學方法,在設立課堂語言表達情境時存在較多的問題,課本內用于進行語言訓練的內容被大幅度壓縮。雖然培養語言能力和訓練邏輯思維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隨意性較強,沒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對應的思維訓練,以至于學生在學習時出現思維混亂、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不符的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措施
(一)教師要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
為了讓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切實有效的培養和提高,首先就需要教師給學生設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精神狀態不再緊繃得到放松,如此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不再畏懼表達自身的意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形成和學生的有效互動,可以多尋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鼓勵學生勇于把自身的想法、觀點表達出來,在學生發言完畢以后,教師要給予學生肯定,讓學生取得成就感,樹立起自信心。
(二)創設課內外真實有效的交際情境
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設立交際情境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教學內容完成語言交際情境的設立。在小學語文課本里有很多和語言情境相關的課文,像《皇帝的新衣》這篇文章就具備鮮明的語言表達效果,教師在進行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就可以給學生設立對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模仿皇帝和裁縫的對話,對其語氣進行揣摩,感受不同的語言表達效果,同時還可以使其口語交際能力得到鍛煉,進一步培養其形成良好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
(三)豐富課外活動
大多數小學生都對課外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多舉辦一些課外活動,讓學生可以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有機整合,在對學生校園生活進行豐富的同時,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在參與課外活動時,學生不會像在課堂上那么拘束,大多處于身心放松的狀態,教師可以讓學生間進行自我介紹等互動,達成完整表達自我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和其他同學分享、交流自身的學習感悟或對某篇文章的看法理解等,讓學生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另外,還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朗讀比賽等活動,不僅可以對其語言能力進行鍛煉,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引導學生累積,提升語文能力
學習是一項長久的事情。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對于學生而言,有效的積累也可以提升其語文素養水平,提高學習質量。基于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日常閱讀學習中多積累一些好詞好句,并對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進行積累,在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同時,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桂林山水》一文的教學為例,出于以上教學目的,可以讓學生積累、分析文章中的重點語句,如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與此同時,帶領學生展開文本解讀,對該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進行分析研究,其中有排比、有比喻等,對學生的解讀能力、分析能力進行鍛煉。除了解讀文本語句以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對其進行仿寫或是有意識地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積累能力,還可以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實踐過程中,把握時機,抓住每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具備計劃性、針對性、目的性地把規范、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在此期間,教師的語言用詞要準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晰、前后連貫、邏輯性強。通過教師語言的示范,讓學生有機會進行“模仿”,從而可以準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運用語言進行表述,最終實現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奠定扎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需要結合課堂教學以及社會活動,教師在對其進行相關的訓練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從實際出發,通過多種途徑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在此基礎上,為小學生寫作能力等的提升打下基礎,助力小學生取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作芳.淺談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4):62.
[2]肖菁敏.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藝術,2017,(6):68.
[3]曾水娣.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少男少女,2017,(21).
[4]佚名.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課外語文,2019,(2).
[5]佚名.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語言文字教學有效拓展策略[J].科教文匯,2018,(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