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知識的不斷進步發展,再加上數學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難度較大,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面對這些錯誤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育優化改革的今天,大多數教師對錯誤資源的認識程度依然不夠,還僅僅停留在錯誤的表面,并沒有對錯誤資源進行合理的分析、整理與利用。針對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如何有效利用展開深入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自主學習能力;有效利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概述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對學生數學思維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往往是被動地吸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便會下降。因而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上對學生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分析學生錯題的同時引導學生有效進行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索,激發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思維。
二、錯誤資源定義
所謂數學課堂中的錯誤資源,其正確含義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偏差和失誤,教師將這些偏差和失誤整理起來,把它們作為教學的一種新資源,在課堂上進行再利用,挖掘“錯誤”資源本身存在的價值。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經常會遇到錯誤,教師應當讓學生對錯誤有一個判斷,要讓學生正視錯誤,認識錯誤背后所帶來的對學習的幫助。教師應該利用好錯誤資源,實現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三、對錯誤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措施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往往會都按照自己的內心去處理學生的錯誤,從而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這也是學生對數學越來越不喜歡,甚至害怕數學的原因之一。在課前,教師應該認真地思考教學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思考學生會出現哪些常見的錯誤,使學生在典型錯誤中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從而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接下來,將通過幾個實例來進行研討。
1.討論式教學,激發思維的碰撞。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前檢測:下圖的面積該怎樣計算?請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出現三種答案:①(5+7)×2=24(cm2);②5×7=35(cm2);③4×7=28(cm2)。我不急于評價對錯,而是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不同意的可以質疑。很快就有學生提出方法一是混淆了周長與面積,顯然不對。隨后又有學生質疑方法二,提出這是計算長方形的面積,不一定可以直接用來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有學生提出,但這并不能否定不能把長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遷移,相反他給出了否定的理由是通過數格子的方法,他發現這個平行四邊形占了28小格,那么面積就是28 cm2,也說明方法二肯定是錯的。最后就集體探究、驗證方法三的對錯。我在這期間直面學生的學習疑惑,暴露學生的學習經驗,引發學生關注,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暢所欲言,充分討論,激起了思維的碰撞。
2.實踐性教學,動手解決問題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總結得出數學學習并不是一味地模仿記憶模仿記憶,而是要能夠更多地參與實踐,通過實踐活動來實現能力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與綜合應用是極其重要的環節。與此同時,實踐同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如:小學教學中,在上“軸對稱”這一課的時候,學生往往會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教師不能一味地讓學生記住結論,否則在遇到類似的圖形學生依然會判斷錯誤。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折一折,感受下軸對稱的魅力。軸對稱圖形并不一定是折痕兩邊完全相同,左右兩邊完全相同的圖形更不一定是軸對稱圖形。但是這對學生來說太過于抽象,以圖形呈現時學生更是難以準確判斷,只有給予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畫一畫、剪一剪、折一折,親身感受,其才能深刻地體會其中的奧秘。另外,還可以借助照鏡子進行辨析,當你照鏡子時,你舉起左手,相反鏡子里的你舉起的是右手。在多樣的實踐活動中,體會軸對稱的內涵,也更能使學生對軸對稱有更全面、深刻的認識。總之,通過實踐性教學法能夠加強對錯誤的資源辨析利用,同時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3.開放式教學,培養創造性思維
數學的課堂不應局限于標準答案,往往學生的“錯誤”答案會有驚喜。例如在學習:有三只小動物被困在一個孤島上分別是小熊、小猴、小羊,為了能回到陸地,它們做了一只小木船。這只木船能載80 kg的重量,而它們的體重分別是55 kg、45 kg、35 kg。它們怎樣能回到陸地?標準答案是:第一次小猴、小羊先回陸地,小猴返回孤島;第二次小象回陸地,小羊返回孤島;第三次小猴、小羊一起回陸地。當我布置完題目后,學生發散思維,驚現了一個個有趣的“錯誤”答案。有學生說:“三只小動物減減肥,只要體重加起來低于80 kg就可以一次性安全回到陸地”。生活中總是聽到媽媽喊減肥,于是學生學以致用。又有學生說了:“既然能做一條船,那就再做一條船,就一起回陸地。”說得多有道理啊,為何不再做一條船呢!更有學生說:“小象是會游泳的,而且很喜歡游泳,可以小猴、小羊坐船,小象游泳,這樣也可以一次就回陸地了。”我并沒有責備這樣的答案不對,反而表揚孩子們真的是太棒了,給予了老師思維的沖撞,為何數學要執著于標準答案呢?開放式教學才能放飛孩子們的思維,拓寬思維的邊界,打破局限性。培養創造性思維,標準就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綜上所述,在學習和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我們都會發生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這些錯誤都是在所難免的。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當學生犯錯時我們應當正確看待問題,要能夠將學生的錯誤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而不是一味地責罰。通過對學生錯誤資源的利用分析,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拓展數學思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邰春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9(44):105.
[2]黃艷蘭.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讀與寫,2019,16(34):134.
作者簡介:江曉燕(1990.05—),女,福建同安人,本科學歷,二級教師,小學數學,就職于廈門市定安小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