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素梅
摘 要:小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與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語文教師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從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立足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希望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高效課堂
所謂核心素養,即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所必需的學習能力與文化素養。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肩負著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打造語文高效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一、圍繞聽說與讀寫,構建高效課堂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培養學生的“聽說與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為小學生創設聽說與讀寫的氛圍以及吸收語言、感受語言的機會,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構建高效課堂。
以《紅樓春趣》的教學為例,本文講述了寶玉、黛玉等人在大觀園中放風箏的故事。在這一片段中,曹雪芹運用變化多端的語言和描寫手法,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有:①掌握文中出現的“屜、恰”等9個生字,讀準文章中比較難讀的字詞;②品味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學習文章中人物描寫的方法;③品味本文的語言,初步學習并掌握相關的小說鑒賞技巧。從本文的教學目標可知,構建語文高效課堂,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學的一開始,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默讀,熟悉并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詞。然后將文章進行改編,改編為一個小劇本,讓學生進行演出,品味語言背后所蘊含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此外,在文章的結尾,大家各自散去去吃飯,那么在飯桌上,他們關于這次放風箏的活動,又會談論些什么呢?請大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仿照文章中不同人物的語言寫一篇文章。如此,通過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二、圍繞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構建高效課堂
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學習一種思維方式。任何語言如果沒有思維的調動,就是毫無意義的符號。發展學生的思維是語文核心素養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在教學中實現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就必須率先打破語言的牢籠,轉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還課堂于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的運用產生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文章時,我們便可以通過創設啟發性的問題,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啟發學生的思維。本文題目為小英雄雨來,但是文章卻用了較大的篇幅描寫了雨來媽媽追趕調皮的雨來,而對于鬼子抓住雨來的細節描寫比較少,文章這樣安排是否合理,為什么?當學生陷入深深思考之后,繼續向他們進行提問:“雨來在面對來自鬼子的威脅、毒打與槍口是怎么應對的?”這時學生紛紛開始發言:因為雨來非常聰明,躲到水里藏了起來。之后繼續通過問題來啟發學生:“為了表明雨來的聰明才智和超高的游泳本領,文章在內容上有什么巧妙的安排?”這時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文章前半部分對雨來日常生活的描寫,是為后來描寫雨來的機智與勇敢做的鋪墊。如此,通過以上啟發式的問題,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還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三、圍繞美的感受與鑒賞,構建高效課堂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名篇佳作。通過對教材中文本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感受并體會到文章中所蘊含的文字美以及作者的胸懷與情感,并在此過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立足教材內容,采用適宜的教學方法,帶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中的語言文字之美,提升學生鑒賞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如在講解《陶罐和鐵罐》這篇文章時,再帶領學生感受陶罐與鐵罐的變化,理解文章所要講述的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將陶罐與鐵罐對話的情景內容再現,分組扮演這兩個角色。這樣,學生便能夠通過生動地展現文中的語言,理解并體驗文章所要表達的豐富情感,從而感受到陶罐身上所具備的心靈美,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通過角色表演,吸引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之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是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王麗娥.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9(18):55.
[2]陳紅芬.立足語文核心素養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48.
[3]奚嵐.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20,17(2):14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