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深度對話對高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及應用策略,提出教師要在數學教學中推出更多深度對話內容,在深度對話中啟動學生學科思維、在交流互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在實驗協作中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在生活對接中培育學生核心能力,旨在為學生帶來更多思考研究的機會,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高中數學 深度對話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4-0058-02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啟動深度對話機制,讓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才能使其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所謂深度對話,是指對話內容要深入、對話形式要多元、對話時機要靈活、對話頻率要頻繁,特別是對話主體的確定最為關鍵。文本生本對話、生本生本對話、生本師本對話,都是有效的對話方式。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在深度對話的設計和組織中發揮關鍵作用,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思考研究,讓學生在深入學習討論中建立學科核心素養認知基礎。
一、在深度對話中啟動學生學科思維
數學學科教學啟動后,教師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推出一些思考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活動,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動機。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分析,這是文本生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這是師生互動探究;學生與學生展開合作學習,這是生生互動對話。不管哪一種對話形式,都有助于學生順利進入學科核心,在深度探究中形成綜合能力。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組織學生進行深度對話學習,使其在廣泛探索中形成學科認知基礎。
深度對話凸顯學習互動的品質,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解析,找到更多對話設計的切入點,讓課堂對話順利打開。學生學力基礎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教師在進行對話設計時要特別關注這些因素,對對話內容進行篩選和整合,讓更多學生能夠順利進入對話環節,讓深度對話順利啟動。如教學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2《平面向量的應用》時,教師先引導學生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然后列舉出課例,引導學生通過連接輔助線等手段,初步感知向量減法的三角形法則、平面向量的夾角公式、共線向量定理等內容,并要求學生結合幾何的性質展開思考,對向量的線性運算進行深入研究。如平移、全等、相似、長度、夾角等,都可以用向量運算表示出來,進而解決平面幾何中的一些問題。為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設計思考問題:運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需要經歷哪些步驟?學生開始深入思考,最終總結出利用向量方法解決平面幾何問題需要的“三步曲”,即建立平面幾何和向量的聯系,通過向量做運算處理,把運算結果進行“翻譯”,形成幾何關系。教師對學生學習探索情況進行歸納總結,讓深度對話更深入。
教師組織學生對向量相關概念內容進行梳理解析,然后對接平面幾何內容進行融合思考,創設了不少思考契機和對話機會。學生在對這些內容進行處理時,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內容,對課例進行詳細分解,還需要和教師展開互動交流,這些都屬于深度對話范疇。教師從學生學習出發,為學生進入深度對話創造條件,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讓探索性學習順利啟動。
二、在交流互動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互動對話較感興趣,教師對此要有整合設計意識,讓學生自然啟動學習思維,積極參與到學科互動之中。生生互動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篩選設計,質疑釋疑、課堂辯論、案例討論、數學實驗、生活觀察、社會調查、主題發言、經驗交流等,都屬于交流互動對話形式,教師要進行對應設計,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對話學習,這樣可以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學習啟迪,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和探索,成功激活學習思維。
深度對話有多種呈現形式,教師做好必要的篩選和組織,能夠有效提升深度對話品質,為學生展開深入思考創造條件。在教學《復數的四則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設計了多種互動對話形式。一是教師要求學生先梳理復數代數式的加減運算規律,了解復數加減運算的幾何意義,并投放了一些思考問題:復數加減與多項式加減的實質相似嗎?復數加減法滿足交換律和結合律嗎?復數加法、減法的幾何意義如何?學生結合課例展開思考,自發進行互動交流,學習氛圍逐漸形成。二是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對復數代數形式的加減法運算技巧展開研究,學生有前面的探索認知作基礎,能夠快速行動起來。教師讓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展開質疑學習,提出一些思考問題,準備參與集體討論。學生進入互動研究環節,很快就歸結出一些思考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集體討論,學生在互動對話中逐漸達成學習共識。三是教師組織學生借助多種渠道進行訓練信息搜集整理,推出一些訓練任務。教師幫助學生進行篩選整合,確定訓練問題,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訓練素材,使其在訓練體驗中形成學科認知。
教師在不同環節展開設計和組織,為學生提供互動交流機會,其對話形式多種多樣,學生主動參與到對話學習中,學習效果顯著。學生參與對話學習的主動性很高,教師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進行設計和組織,可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啟迪和幫助,促使學生自然展開對話交流學習,由此建立起來的學習體驗和認知更為深刻。
三、在實驗協作中促進學生深度理解
在數學實驗操作環節,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對話,不僅能夠形成團隊合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讓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形成系統學習認知。數學實驗帶有觀察性、操作性、探索性,需要集合團隊力量。教師組織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展開多種形式的對話學習,對全面塑造學生的學習能力有重要幫助。數學實驗需要更多材料支持,教師不妨組織學生主動搜集材料,讓學生在實驗全過程中建立對話空間。
教師借助實驗推出對話活動,讓學生感覺很新奇,自然就會產生對話的沖動,其對話學習也會更為順利。特別是生活化的實驗內容,學生有生活認知做支撐,其對話要求會更為強烈,教師要做好對接設計,讓學生自然進入生活環境中進行對話思考,形成學科認知基礎。在教學《立體圖形的直觀圖》時,教師在課堂導學階段先讓學生觀察從窗外射進來的陽光,看到地面上的影子,然后來到窗前,觀察校園中的花園,看花園中多個花壇的形狀。學生進入觀察環節,教師隨即投放問題:陽光照射進來呈現的影子是什么形狀?遠處的花壇呈現什么形狀?如何畫出這些形狀呢?學生開始思考和交流,探究這些形狀的畫法。教師推出斜二測畫法,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圖形的直觀圖,如正方形、六邊形等。學生對這些圖形展開觀察,教師給出一些數據,讓學生學習斜二測畫法,進入實踐操作環節。教師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適時進行方法指導,對斜二測畫法規則進行具體解讀,讓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對斜二測畫法進行操作對話。
教師推出生活案例,要求學生觀察生活現象,引導學生順利進入實驗操作環節。學生對斜二測畫法比較陌生,自然有主動探索學習的熱情。教師推出一些課例信息,讓學生進行斜二測畫法操作,為學生創造了實驗體驗機會。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引導學生展開對話討論,從規則方面做出積極引導,讓學生自然找到具體操作規律。學生對生活化實驗有較大興趣,教師從這個角度展開話題設計,無疑是有針對性的,其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四、在生活對接中培育學生核心能力
數學與學生生活高度對接,教師要進行生活對接設計和處理,讓學生深入研究教學內容,順利找到生活對接點,并在生活對接中完成學科認知能力的構建。教師在學生生活認知對話中要積極設置思考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深入觀察,結合生活認知基礎展開對應思考和探索,借助網絡信息進行輔學操作。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對話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啟動學科思維,形成新的學習動力。
在生活條件下推出數學學習任務,能夠順利啟動學生的數學學科思維,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做好規劃和設計,組織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在主動對話探究中建立學科認知能力。在教學《空間直線、平面的平行》這部分內容時,教學目標主要包括直線與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兩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借助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解決相關問題。為讓學生順利建立相關概念認知,教師要求學生借助身邊的材料進行展示,對直線、平面的平行關系展開研究,找到判斷定理的記憶方法。學生開始深入思考和探究,利用現實中的材料進行拼接、擺放、移動,然后是對話、分析、歸結,形成學法經驗積累。關于線線平行、線面平行、面面平行,三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聯系的,可以利用圖示來展示。學生在進行充分的對話交流之后,將這些關系進行直觀列舉,可促進其認知對接。在教學線面平行、面面平行的判斷和性質時,教師推出口訣,讓學生對口訣展開分析,歸結出自己的記憶方法。這些口訣帶有韻味和節奏,使學生的記憶效率大大提高。教師與學生開展生活觀察活動,對生活中的線面、面面平行案例進行觀察分析,自然能形成更多對話契機,并在深入探究中達成學習共識。
教師圍繞線面、面面平行這個核心內容推出討論話題,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歷進行分析討論,在充分對話的基礎上建立學科認知。學生結合生活現象進行觀察和對話,其學習效果更好,由此建立起來的認知也更為鮮活和深刻。教師抓住學生的思維認知特點讓學生主動展開思考和交流,使學生參與熱情更高,對話更廣泛,討論更深入,其助學效果也更為顯著。
深度對話是學科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注意篩選對話內容、推出新的對話形式、創建對話契機、評估對話效益,讓深度對話成為學科教學的重要輔助形式,促進學生學科思維的順利啟動,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蔣輝.在深度對話中提升高中數學教學實效[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1).
[2]張科.高中數學新授課的深度教學策略:以“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為例[J].數學教學研究,2021(3).
[3]黃基云.深度教學:高中數學課堂改革的方向與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21(12).
【作者簡介】徐天保(1985— ),男,安徽懷寧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二級教師,現就職于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主要從事高中數學學科教學與研究。
(責編 劉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