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部在2014年研制并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所必須具備的品格與關鍵能力。其中,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藝術素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重要環節。基于此,探索核心素養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落實對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核心素養的形成有很積極、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藝術素養
作為藝術種類的重要分支,美術學科在塑造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創造能力、藝術表現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進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然而,在當前應試教育的弊端下,教師、家長、學生等都將目光放在了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上,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基于此,文章結合文獻綜述法與實踐調查法,在立足當前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如何在美術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幾點策略。
一、 當前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美術學科的教育離不開合格的美術教師。但是當前由于教師評級、應試教育等的現實壓力,導致部分教師將注意力放在了個人專業能力提升、論文發表等方面,由此導致在美術教學內容創新、美術教學方式創新、美術課堂氛圍營造等各方面所投入的精力較少;加之應試教育氛圍的影響,教師、學生、家長對美術課堂也漠不關心,綜合以上各種現實因素,美術課堂受重視程度越來越低。
其次,從現實情況考慮,小學美術課堂所配備的專業美術教室遠遠不夠。部分學校無法達到這個要求。往往由于缺乏專業的美術教室教材,導致中國畫、手工制作等個性化的美術課程開展受限極大。
最后,落后的思想觀念必須剔除。美術學科雖不作為小升初的考試科目,但是,從學生個人成長與發展的角度來看,它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素養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固化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導致美術課堂被其他課程占據,或者開課較為隨意、師生之間互動溝通較少等弊病比比皆是。
二、 核心素養視閾下小學美術教學的幾點策略
(一)立足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
相較于藝術鑒賞、欣賞等能力,美術素養中“圖像識圖”素養主要是在對美術作品、影像等各類其他視覺符號的欣賞、觀看過程中,有一定的解讀、識別能力,主要是通過對圖像的空間、色彩、構造、造型等各組成要素進行感知,理解其更深層次的內涵,以此體會圖像的美感,進一步把握圖像信息。從這一角度來看,圖像識圖素養會更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顯然,但這對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對此,在實際教學時,必須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有效載體,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等實際情況出發,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給他們營造極強的代入感,進而啟發學生的美術思維,為圖像識圖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鳥的紋樣”的教學中,首先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在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鳥,并描述其形狀、顏色、線條等元素。之后,再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各類不同的鳥的相關圖片,并逐步引導他們在點、線、面三個方面分析鳥的紋樣特征。接下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這些鳥的圖片的共同特征、區別,并嘗試總結出這些圖片的創作目的以及使用的技巧等。然后,學生可以根據圖片展示的鳥的形狀,加以自己的理解,進行再加工與再創造,更好地突出鳥的外形特點,以此實現鍛煉圖像識圖能力的目的。
另外,在“水墨畫”的教學中,該課旨在讓學生了解水墨畫中筆墨豐富的表現力,感受墨點、墨線、墨塊配合,墨色的濃淡變化等。但是,由于部分學生對水墨畫的基本筆法僅僅是淺嘗輒止,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也不夠深入,這時同樣可以引入相關專業內容的講解,在課堂導入環節先聲奪人,激發學生學習好奇心之余提高他們的探究愿望,并在學生體驗用水墨的方法來表現鳥、家禽時,為他們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在更放松的環境中學習美術,培養他們對色彩的感受能力、應用能力,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圖像識圖能力與美術素養。
(二)巧用教學技巧,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
小學美術的教學更多地傾向于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了解一些基本的美術知識。誠然,由于小學生知識儲備、經驗、閱歷等方面都還不成熟,相較于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美術技能而言,他們學起來較為吃力,這時在教學時,要巧妙借助更多元化的教學技巧,讓這些理論知識由難變易、由繁化簡,讓學生。輕松掌握,快樂學習。
例如,在“我設計的動漫形象”的教學中,基于學生固有的繪畫基礎,讓他們學習設計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成功體驗動漫形象設計師的創作樂趣。首先,可以將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動漫形象進行剪輯呈現在課堂上,如鋼鐵俠、超人、蜘蛛俠,還有中國動畫制作中的美猴王、喜羊羊、灰太狼、黑貓警長等,幫助學生建立起對動漫的感性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之后,再次利用多媒體技術、視頻剪輯技巧等,讓人物“動”起來,賦予這些動漫形象與性格,給學生帶來更與眾不同的體驗,讓他們感受這些動漫形象在設計時的構圖、手法等。
更為關鍵的是,還可以讓學生在討論、感受動漫形象的色彩美、造型美的同時,創造自己心中的動漫形象,然后,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通過視頻剪輯,將他們的作品呈現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美術學習的成就感、幫助他們提升對美術學習的自信心。由此可見,在巧妙運用教學技巧的同時,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更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推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向更深層次的方向發展。
(三)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
一般來說,審美判斷能力包含對事物認識的感知、理解、評價、欣賞等內容,這也是在教學時進行審美判斷能力培養的有效切入點。特別是在課前導入這一環節,帶領學生對工藝品、經典文學藝術作品等的探究與鑒賞活動,認識其中包含的真、善、美,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態度。另外,由于審美的個人傾向性較強,教師在學生的美術作品展示或評價過程中,必須要注意合理及時地給予學生以肯定、表揚,以此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還要懂得換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由于美術內容較為寬泛,且與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因此,部分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周邊事物都可以作為審美判斷的對象。
例如,在“剪紙、變臉、皮影戲”等內容的教學中,由于該部分內容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為更好地讓學生發現其中的審美價值。在課堂教學前,可以利用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將一些相關圖片或者網上與之相關的文藝表演等視頻內容加以展示,并鼓勵他們在觀看之余對其中的藝術美感、造型進行總結。以圖片、視頻等的形式展示,學生對剪紙藝術、變臉、皮影戲等能夠產生更直觀的印象,進而激發出他們的繪畫興趣,讓他們對線條、色彩、構造等獨特美感有更深刻的認知。
另外,還可以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其中的美,并對其所涉及的相關事物進行賞析,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教師還要適時對學生的表達、操作等進行相應的鼓勵,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四)聚焦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
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意實踐能力,并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化的美術課堂上,這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這時,就需要教師突破美術教學壁壘,拓寬教學思路,創新美術教學的方式,如采取小組合作、課堂游戲等學生更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感,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擺脫過去傳統美術課堂“講解式”“模仿式”的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美術學習需求,解放天性,更好地促進其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在“畫性格、畫情緒”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游戲形式了解點、線、面與色彩表達情緒的目的。每組由三名同學構成,其中學生A負責觀看影片中人物的情緒、學生B負責記錄學生A的表情動作、學生C負責根據學生B所描繪的情緒說出正確答案。首先,讓負責觀看影片的學生A在短片《小黃人》中記錄下小黃人的情緒變化;其次,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動作和表情傳遞給學生B。學生B在作畫期間,小組中的其他成員也可以先猜測;最后,學生C根據學生B的繪畫作品猜正確答案。在游戲進行期間,整個課堂的氛圍熱烈、和諧、融洽,每個學生都積極踴躍地表現、發言。
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在作畫、表達之余,通過對線條、色彩的感知運用,極大鍛煉了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對關鍵人物同學C而言,不管答案正確與否,也培養了他發散性的美術思維與創新精神。可見,在培養學生創意實踐能力上,必須要在立足教學內容的基礎上,豐富教學活動,給學生帶來更別具一格的美術學習體驗,這樣更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五)注重文化滲透,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美術學科的教育教學并不是單純地向學生傳遞美術知識,讓他們掌握美術技巧,更為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對人文、歷史、地理、社會、自然、科學等有更廣泛的了解與認知,培養并發展他們的文化底蘊。在美術教學中,必須要將課堂教學放在文化自信的高度,讓學生具備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與包容能力,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
例如,在“非洲雕刻藝術”的教學中,本課旨在讓學生了解非洲雕刻的造型語言與藝術特點,感受更多元化的文化。鑒于此,可以將教材中展示的雕刻藝術與中國雕刻藝術的發展歷程、相關代表作品、藝術創作手法、雕刻藝術家等內容傳遞給學生,讓他們從文化角度對兩國的雕刻造型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剖析,感受由于文化不同導致的藝術作品上的差別,促使學生用更包容開放的心態對待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習俗的藝術作品。從文化角度出發,借助美術學科這一載體銜接課堂教學與文化,賦予美術教學內容一定的文化內涵,循序漸進,讓美術與文化在同一時空內,契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接受能力等,真正讓他們在美術學習、美術作品、美術實踐中看到文化的不同、文化的多樣、文化的縮影與文化的延伸,提升美術教學的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對文化的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生、教師、家長各方面共同努力。美術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任,教師更要承擔起相應的教學與育人的時代重任,著眼于文化自信的戰略高度,彰顯美術教育的最大意義與價值,聚焦小學美術課堂這一主陣地,創新美術教學的內容與形式,使其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讓更多學生感受到美術課堂的魅力,多措并舉,讓核心素養在小學美術課堂扎根,讓學生與美相遇,讓學生更愛美。
參考文獻:
[1]喬蓓蓓.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0).
[2]王幡.淺析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2018(11):79.
[3]胡莉.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策略的探索與思考[J].讀書文摘,2019(1):167.
[4]高沁雯.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究[J].知識文庫,2019(17):96.
[5]鄧冬蘭.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討[J].教師,2020(7):89-90.
作者簡介:
何蘇政,江蘇省南京市,江蘇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