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春雨
摘要: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背景下,加強小學數學的教學引導至關重要,有序推進數學教學實踐工作,為學生們學科成績的進步與能力水平的提升,奠定下堅實的基礎,更多學生發現了數學課程的魅力,在之后的探究活動中會有出色表現。積極應對數學課堂的“錯誤”,增強小學生主動學習、錯誤總結、反思創新的意識,他們的課堂主人翁意識越強,積累下的知識經驗就越豐富,個性化發展道路走得格外順利,成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指日可待。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錯誤;積極應對策略
引言: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一大關鍵。積極應對一些錯誤,加深小學生教材內容的理解記憶,幫助他們構建了完整的知識體系,素質教育理念全面滲透,未來的發展前景將一片大好。數學教師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剖析錯誤,應對錯誤,展開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時,注意觀察所有學生的課堂表現,他們的可塑性極強,真正愛上數學,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優質完成學習任務,綜合能力水平必然有最大程度的提升。
1、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應對“錯誤”的必要性
傳統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不夠重視錯誤資源的利用,忽視了學生潛能的深入挖掘,始終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課堂活動,導致教學質量偏低,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學生創新思維的活躍,使其學科成績的進步、主體優勢的提升變得阻力重重。重構教學模式后,積極應對各種各樣的“錯誤”,實現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其必要性不言而喻[1]。數學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角色,讓小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全身心投入問題的分析,從而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他們樂于探究,不再恐懼出錯,每一環節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接下來的實踐環節、體驗活動中,創新思維異?;钴S,能力發展效果更加顯著,更短時間內可以成為高素質人才,擁有更多的發展機會,可謂一舉數得。
2、小學數學教學中積極應對“錯誤”的有效策略
2.1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如果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數學的魅力,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來,就能有效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但是由于數學知識自身具有抽象性,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乏味、枯燥。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合理利用錯誤資源來提升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在講解分數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例題中設置含有疏漏的題目,如當前超市中共有顧客100人,試求其中男生的人數是多少。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思考,讓學生自主發現試題中的疏漏部分,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引導性教學,向學生拋出疑問:怎樣完善題目才能求出答案?進而來通過該種錯誤資源的合理利用,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2.2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小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肯定是不足的,在課堂上就會犯錯誤。他們的錯誤是一種資源,是值得教師花費時間進行具體分析的,并在改正學生錯誤的過程當中,有意識的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2]。比如,教學“角度”知識點,在教師布置的課堂預習作業中,會發現有些同學將105。的鈍角畫成了75。的銳角。面對這個錯誤的資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讓同學演示他畫105。的全過程,然后讓其他同學發現錯誤。有的學生會提出他畫的角是小于90。的銳角,所以畫錯了,可能是畫角方向出現了問題。在發現錯誤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在畫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并提出在沒有量角器的情況下如何畫出105。。這種措施是教師利用學生因為大意犯的錯誤而對學生進行了教學,同時幫助學生獨立找出學習中的漏洞,給學生創造了獨立思考、總結的機會,是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的有效舉措。
2.3加強生生互助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常常出現的各種錯誤,一般多會通過提問或者是集中講解的方式來解決。這種方式雖然也屬于較為合理的教學行為,但是卻會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學生自我調整、自我反思以及自我分析的思維批判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自我協調能力以及相互之間的優勢互補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直接將出現的錯誤呈現在學生面前,然后通過學生相互之間的分析和探究,最終發現問題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比如在講解“商不變的性質”這一課的時候,有一道題是“如果65÷12的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的話,那么余數是多少?”,很多學生都會直接認為這道題的答案是5,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該立即做出評論,而應該讓學生一步步進行分析,最終找出錯誤原因,并得出正確答案。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僅僅只是為學生指引了方向,營造了互助的學習環境,而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對錯誤進行有效分析,并得出了正確答案,其智力潛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2.4指引學生總結錯誤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指導學生進行一些錯誤的總結,犯錯誤并不可怕,關鍵的是如何在錯誤中獲得經驗,從而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3]。例如在一些解題方面,由于部分學生對于解題知識的運用較為僵化,缺乏靈活的運用,導致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解題錯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總結這些錯誤的原因和共同點。通過反復的強化訓練以及知識教學,促使學生能夠從錯誤認識到自己在知識運用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要使學生靈活運用解題方法,僅僅通過習題訓練也是不夠的,教師也應當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發散思維,鼓勵學生從其他角度進行嘗試。這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錯誤,但是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對比不同解題方法的優缺點,然后自行進行經驗總結,對于提升教學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錯誤伴隨著學生的日常學習而產生,正確對待錯誤,有效利用錯誤資源,積極應對所有的“錯誤”,引領小學生高效化學習,優質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個性化發展的目標計劃,是數學教師的職責所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成功揭開了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積極應對“錯誤”體現出了更高的價值,小學生真正愛上學習,后續發展信心十足,成為高素質人才,充分發揮主體優勢,可以為社會現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吳婷婷,陳玉珍,姜百川.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進行“錯誤”的積極應對[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9(13)227-228.
[2]石建.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才智,2020(09)54-55.
[3]王佳佳,郭春陽,徐娜.積極應對錯誤,提高教學質量——以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0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