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產教融合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不斷深化,將校企合作精神貫徹到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道路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許多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仍然依賴于傳統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手段單一,科研創新不足,師德修養有待提高。筆者以金融工程專業為例,深刻探討了在新時代產教融合背景下,如何通過大智慧金融工廠的應用,將教學改革貫徹到教師職業發展的規劃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且賦予學生專業技能更好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產教融合;職業發展;金融工程
隨著“工程師進課堂”理念的大力推廣,我國地方高等教育從傳統理論化教學慢慢轉變為校企合作的應用型本科教學,且國家設立了數所應用型本科試點高校。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需要高度依賴于校企合作精神。部分專業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需要結合當下時代背景,構建適合自身的職業發展模式。以金融工程為例,教師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需要做好產教融合下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自我的科研創新能力,以及修煉自身的師德修養。
一、產教融合背景下大學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的必要性
以浙江省為例,省政府辦公廳于2020年11月發布了《浙江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該方案中明確了地方高校要加強與地方產業實體經濟的對接,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革也要積極進行。在這一時代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深化伴隨著地方高校產教融合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教師的授課模式、科研內容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變化,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也要順應潮流,做好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努力培養實踐創新人才服務于地方經濟與社會。
以金融工程專業為例,教師的職業發展規劃十分依賴于教師的實踐技能,教師是否能向學生輸出與時俱進的觀點體現了一個教師專業上的能力。而產教融合平臺剛好提供了教師提升自我技能的機會。教師在做職業發展規劃時,可以以金融智慧工場的建設平臺為載體,教師可以優化專業課程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從而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與素養。通過對衍生金融工具在該平臺上的應用構建,創造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模式,使得教師能夠在此基礎上做好職業發展的經驗累積,從而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讓教師和學生的技能能夠共贏發展。
二、大學教師職業發展規劃建議
(一)做好課堂教學改革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的把控能力在職業發展顯得十分重要。以金融工程專業為例,由于學生在未來就業過程中需要接觸各種衍生金融工具的應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該更加注重自身技能的提升,努力探索產教融合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例如,可以建立適合本專業的金融智慧工廠。通過校外企業軟件的加持,在金融智慧工廠中設置金融衍生工具的各項操作實踐、案例的傳導。在平臺中可以添加各類專業課程,并結合東方財富choice或Wind等相關數據庫的應用,使授課過程能夠更加貼近實際,平臺上校外資源的加入可以讓教師獲得更多的案例資源,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且提高了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使得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在未來應用于企業。在建設金融智慧工廠的過程中,通過引入先進和各種優質的教學資源,使得教學的信息化硬件設備和教學軟件資源能更好的融合,發揮其最大功效。
此外,在日常授課中結合實驗課程,將項目化教學引入實驗課程中。分層式的項目化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授課技能也會在這一過程中得到質的提高。在日后職業發展的道路上,教學技能提高可以使教師的專業能力得到更好的認可。
(二)科研培訓與創新
在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背景下,當地政府已然越來越關注金融服務于地方實體經濟的能力。因此高校金融專業科研人員在科研上更加需要實驗創新。產教融合平臺的建設剛好提供了科研上創新的機會,能夠將專業知識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有機結合,讓教師在傳道受業解惑的同時做好自身科研技能的更新與創新。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師職業的基本能力之一。毫無疑問,出色的科研能力與教師職業發展的順利是相輔相成的。隨著產教融合的深化貫徹,教師的科研能力也應該與時俱進,將科研與校企合作結合起來。產教融合注重實踐二字,所以多積極參加校內競賽,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證券投資大賽能夠為日常科研積累素材;此外,金融工程專業的科研尤其需要教師緊跟市場信息,堅持探索實踐。建議學校給與相關專題培訓、講座指導的支持,鼓勵青年教師在職業發展道路上注重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修煉。例如,可以通過金融智慧工廠中各項功能的培訓練習,提高教師使用的熟練度,教師可以在類似東方財富Choice平臺中獲得自己想要研究的資訊、數據,在日常教學中積累素材,應用于科研中,使得自己的科研內容能夠與時俱進,符合當下熱點題材,服務于社會經濟,也能夠使自己的職業道路越走越寬。
(三)師風師德修養的塑造與提高
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除了通過教學科研這兩類技能的提升,還需重點關注自身師風師德修養的塑造。產教融合提供了青年教師快速發展自身技能的途徑,同時也很容易讓人忽略教師職業上的品德修養。技能決定了教師的職業發展能走多高,但師德卻決定了教師的職業道路能走多遠。因此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教師越是不能忘卻初心,在自身發展的同時,根據該學校所屬地方的經濟特點,培養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讓職業教育的發展走上一條健康的道路。
三、結語
綜上,地方高校在深化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的同時,高校教師也應抓住該平臺應用的機會,充分做好自身的職業發展規劃,將校企合作加入到專業課程的建設中,金融工程通過建設類似金融智慧工廠的平臺,將教師教學能力、科研能力與平臺發展綁定,相輔相成,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時培養出服務于地方經濟的人才,且時刻修煉自身的師風師德,才能使自己的職業道路發展順利。
參考文獻:
[1]王秀芳,于欣慧,隋占林.地方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河北農業大學金融專業實踐教學為例[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21(04).
[2]趙婀娜,張爍,丁雅誦. 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N]. 人民日報,2019-9-10(4). ?
[3]于珍,王歡.從幕后到臺前:我國教師教育信念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04):43- 46.
作者信息:張昱雯,出生年月1991.3,女,漢族,浙江寧波,學歷碩士研究生,單位寧波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公司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