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歡
摘要:課程改革中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將通過剖析現階段大學英語的教學現狀,分析混合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思辨能力;
引言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學科,其中不僅含有豐富的英語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內容,更包含了很多思想文化內容,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政教育就有天然的優勢,同時涉及到的豐富內容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也是很好的素材,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需要探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和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具體方式。
1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
1.1課程思政意識不強,思辨能力不足
大學英語教學中還有部分教師對“課程思政”的概念不是很了解,也由于大部分英語教師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對思政理論不是很關心,自然難以在大學英語課程中發揮課程育人的作用,更沒有實施“課程思政”的能力;其次,一直以來的英語教學中都主要是對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學習,教師沒有受過系統的思辨能力教學的培養,更不知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加入思辨能力的教學內容;再者,部分英語教師對于課程思政和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存在思想誤區,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課程和輔導員的主要責任,而思辨能力是理工科和哲學學科的教學目標,兩者與大學英語教學無關。這些因素都使得課程思政和學生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效果不佳。
1.2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較少
當前的大學英語教材中選擇的文章內容,更多是以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知識為主,含有大量介紹西方文化、當下的電子時代、校園生活等內容,但是涉及到的“思政”元素確實較少,從教材內容的角度來看難以實現與思政課程之間的同向同行。也由于教材中涉及到的西方文化較多,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內容時也會受到影響,反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不甚了解,甚至忽視,這不利于當代學生培養文化自信,也不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和人生目標。
1.3忽略了思政教育和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
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依舊是重視對學生英語學科理論知識的培養,這是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夠通過測試直觀看到學習成果。同時在學習英語文章時還需要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文化背景等,這就使得學生更多學習英語時更多學習了西方文化而忽視了我國傳統文化。
2混合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途徑
2.1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中教師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首先需要轉變觀念,即主動承擔起課程育人的責任,思政教育不僅僅是思政課程的主要任務,也需要各科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實現德育的教學目標。其次,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學校需要定期組織教師進行思政教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只有掌握了扎實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方式,才能夠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最后,英語學習中雖然包含有大量西方文化的內容,但教師可以通過提升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并將其靈活融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
2.2明確教學目標
傳統教學的教學目標都是以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為主的,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和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將這一教學目標更加細化地分解到每一小節、每一單元的教學中,在進行課程準備時,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和思政教育、思辨能力培養的要求,將三者以合適的方式融合起來,課前的精心準備,才能夠在課上講解時游刃有余。由于每一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呈現的效果各不相同,因此,還需要在課后做好教學反思,將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如實記錄分析,出現問題的部分一定要探究分析或請教他人,再次設置教學目標時可以根據以往經驗避免出現錯誤。
2.3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主要依據,大學英語教材中含有大量介紹西方文化的知識內容,教師需要找到適合的契機,為學生補充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將兩者之間進行思辨性的分析,在分析中學生能夠感受兩者之間的區別,從而對中西方文化更加了解。當然,對時政和文化的探討不是一兩句可以解釋清楚的,教師更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意愿,選擇適合的話題進行專題講解,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大學英語是培養符合社會主義需求的人才,引入思政教育能夠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當然,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大學英語課程的課時顯然是不夠的,可以再開設一門以英語形式為依托的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擴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更加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
2.4豐富教學手段
混合模式是依托線上平臺和線下教學之間的互相配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教學中可以從課前預習、課上講解和課后鞏固復習三方面實現教學目標。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可以將預習任務下發,學生在線上平臺完成預習,教師可以關注到學生的預習情況,當然,在預習任務的設置中自然是要和思政教育相結合,根據教師提出的預習任務,學生可以選擇自主完成預習,也可以和其他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完成。在課上講解時,教師根據課上講解的內容和學生的預習情況選擇提出具有批判性思考的問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課下的作業任務中,也更多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完成,學生的潛能在小組活動中被激發,思辨能力得以提升。
結語
針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對于課程思政和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思想意識不強、教材思政元素不多等問題,大學英語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用力現代化教學技術豐富教學形式,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高效率完成教學,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和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黃運亭,黃瑞芳.課程思政視域下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的改革探索 ——以《新時代大學互動英語》為例[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6).94~99.
[2]雷炎炎.英美文學經典與英語專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4).151~153.
[3]張曉敏.商務英語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探析[J].海外英語(上),2018,(6):55-56.
[4]黃瑜.新媒體環境下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探究——評《英語知識課程教學與思辨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1):后插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