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峰
摘要:依據統編語文教材文本和單元編排“雙線組元”的特點,引導學生總結概括教材文本的寫法亮點,并設計各類必要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留意觀察并認真體驗生活,交流分享生活體驗,注意課堂內外的勾連,在習得為文方法和獲得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
關鍵詞:統編教材 ?寫作方法 ?生活體驗 ?分享交流 ?素養提升
一、跟隨作者學方法
從寫作能力的形成過程看,寫作更離不開模仿。寫作能力不是先天形成的,也不構建在簡單認知的層面,而要經過循序漸進地訓練才能形成。這種訓練分三個階段:模仿——反復遷移——內化。而教材上的文本都是一些典范之作,完全可以作為模仿的范例。
鄭振鐸的《貓》運用外貌、動作、神態描寫對曾經養過的三只貓進行了細致地刻畫;以人物的心情串聯起了全文的整個故事,敘述中飽含情感;同時,在三只貓的對比中突出了要善待動物的主題。
梁實秋的《鳥》寫得寫得十分傳神,作者對鳥的描繪細而不瑣,聲形并茂,以鳥鳴傳喜,以鳥形傳愛,簡直是情滿紙上,愛意流溢;為驗了證這種感情的真實,特別講述了曾帶給人無限詩意的杜鵑的習性;為了抒發情感,貼切引用了國內外寫鳥的詩文題目和原句;由“愛”到“悲”,由“悲”鳥到“悲”人的人生體味,更給了人們深深的啟迪。
奧地利動物學家康拉德﹒勞倫茲的《動物笑談》語言幽默風趣,生動形象;對鸚鵡進行了外貌、動作、神態等方面的細致刻畫;通過具體的事例告訴人們,必須親近動物、了解動物、用兒童的眼光看待動物,才能夠獲得動物的信任,與動物和諧相處,并發現動物的美。
蒲松齡的《狼》以講故事的方式告訴我們,動物也有兇殘的一面;其中對狼的描寫手法也與前兩文相似。
單元總結時,可首先讓學生回顧、梳理每一篇文章的寫法,然后分析這些寫動物的文章的共同之處,引導學生概括出寫“人與動物”類文章的一般方法:①對動物進行生動細致地描寫;②選擇一件或幾件與動物有關的事例;③語言或生動,或幽默;④表達一個鮮明而深刻的主題。
二、分享交流做鋪墊
作文教學中,情感是寫作的動力,文章的萌發和誕生都離不開情感。“綴文者,情動而辭發。”為了誘發學生的寫作情趣,可以首先激起他們的表達欲望,口頭交流是第一步。
前面的觀察已經讓學生有了生活經驗的積累,如果能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再說出來,不僅會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會再度加深他們的印象,激發他們的感觸。
分享交流之前,可以設計這么幾個問題:你喜歡的動物是什么?它長什么樣子?你認為它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你和該動物之間發生過哪些難忘的事?這些事情給你什么樣的感受或感想?
幾個有關動物的簡單話題,就可以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分享交流時,學生可以展示自己拍攝的照片,或親手畫出的作品,還有網上查閱的資料。首先在小組內分享,而后推選代表面向全班進行交流。交流的過程中,對于同一種動物或者相似的事件,學生可以互相補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對于能夠抓住動物特征的準確表述和有創意地表達,一定有及時地提出表揚,給全體學生一個示范和導向。
先體驗,再分享,口頭表達再次豐富了生活體驗,學生們就有了書面表達的欲望。
三、實踐操作提能力
有了生活體驗的基礎和交流分享的前提,學生動筆寫作也就不會再有大的障礙。
具體寫作前,首先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構想,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我的文章要表現一個什么樣的主題?這個主題要通過那件(些)事情的敘寫來表現?這樣的寫作素材能否讓我的主題明確表現出來?確定了主題,選定了材料,再結合這兩者,給文章確定一個恰切、新穎、醒目的標題。
接下來,擬寫提綱。文章的具體結構怎么安排,不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我們力求讓學生寫出自己的個性與特色。但對于一些寫作能力相對較差的同學,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再次分析本單元的各篇文章,總結出此類文章的一般結構:開頭巧妙引出寫作對象;中間具體敘寫事件,注意敘事完整、突出重點、情節合理、過渡自然,同時要表現動物的特征;結尾點明中心。
第三步,確定寫作方法。回顧單元文本的寫作特點,明確寫動物的重點在于運用或生動、或幽默的語言,繪其形,描其聲,那么,描寫即是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最后,在敘事和描寫的基礎上,恰當地抒發情感,表現主題。
有了以上的鋪墊,動筆寫作,也就沒有了難度。
文章寫好之后,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查閱到的有關資料和寫就的文章重新再制成一期小報。要求:給小報取個醒目而恰當的名字;結構清晰,圖文并茂;如有空余地方,可適當加些有關動物的成語、名言、俗語等。
自己寫就的文章,自己編就的小報,在班級、在學校、在家庭進行分享,學生會有特別的成就感。
融生活,給方法,做分享,見成效。整個活動,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系,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觀察、體驗、鑒賞、表達,建構了語言的運用機制,獲得了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提升,培養了審美情趣,提升了鑒賞品味,理解與鑒賞了優秀文化。總之,只要我們能夠結合教材單元編排和文本特點,經常引導學生學習名篇寫作方法,進行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就會慢慢改變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愛上寫作,并學會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從而具備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
參考文獻
[1]趙莉娟. 立足課文范例 適時讀寫遷移.教育論壇,2013年第3期.
[2]《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原文全文閱讀.瑞文網,2018年6月5日.
[3] 戴春健.寫作需要真實的生活體驗[J].中學語文(下旬 大語文論壇),2017(0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