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發展,閱讀作為初中語文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打破傳統教學束縛,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的同時,增加閱讀量,通過確定群文閱讀主題,開展個性化理解閱讀等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思維,促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喜歡閱讀、熱愛閱讀,為此文章對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許多學生缺少閱讀興趣,不能進行自主閱讀,只是在教師強制要求下,對教師提出的必讀書籍進行淺顯閱讀。長此以往,不但影響學生閱讀面,而且阻礙閱讀教學順利實施。群文閱讀是由教師將所需閱讀內容進行重新組合,依照初中生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開展閱讀教學,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其可以積極投入到課堂閱讀當中,從而拓展學生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一、 打破傳統教學束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以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與學生思想意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則打破傳統教學束縛,要求教師依照自我教學風格以及本班學生實際閱讀掌握情況,重新組合教材中的文章,給予教師廣泛的教學自由空間。長此以往,教師就由最初的刻板教學者轉變成教材重新組合的編輯者。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對重新組合的文章進行對比分析,提高學生自身閱讀能力,加大學生日常閱讀量,拓展學生視野,其優勢顯著優于傳統閱讀教學。為此,教師應依照不同的主題選擇文章,優化教材內容,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在選擇群文閱讀主題方面,教師既可以按照文章題材、中心思想、表達方式以及作者等形式進行選擇,并將選擇好的文章進行重新組合,或是圍繞某篇文章的主題帶領學生進行集中學習,以便學生可以對不同的文章類型進行分析對比,快速掌握該類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確作者寫作時的心情以及寫作背景,從而與作者達成情感上的共鳴。在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在課前預習中拓展學生學習思維,使其可以緊緊跟隨教師教學思路進行學習探究。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閱讀授課模式,讓學生在課前多閱讀幾篇與課文相關的文章,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拓展學生閱讀思維,使其能夠在課堂閱讀中快速抓住文章中心點。例如在學習《鳥》一課時,教師應在課前引導學生進行預習,并圍繞鳥的題材在網絡中搜尋有關“鳥”的幾篇文章,讓學生初步了解大自然中的鳥與鳥籠中的鳥存在哪些區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以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能夠用心感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從不同角度分析探究該篇文章,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二、 注重群文閱讀技巧,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由于群文閱讀教學屬于新型閱讀教學模式,學生在最初接觸群文閱讀時,因自身缺少閱讀技巧以及閱讀經驗,無法充分體現群文閱讀教學優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了解學生日常閱讀量,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群文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會讀書,讀好書,使其在增加閱讀量的同時,能夠對群文閱讀方法予以靈活運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群文閱讀方法滲入到日常授課當中,并找到文章與文章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了提高學生群文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我發現文章的異同之處。長此以往,學生在群文閱讀對比學習中,就會自行掌握文章作者的寫作手法、題材等相關方面的異同之處。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將注意力放在帶領學生分析探究文章材料上,然而由于學生生活閱歷有限,無法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致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能將理解停留在淺層閱讀上,未能對文章進行高層次的精神體悟。長此以往,學生對語文學科存在極大厭煩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根據本班學生自身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群文閱讀拓展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尋找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帶領學生進行閱讀,這樣既能增加學生閱讀量,又能豐富學生閱讀情感,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理解能力與感悟力。例如在學習《散步》一課時,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揣摩本篇文章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事先搜索的有關親情的文章,并讓學生在固定時間內對這幾篇文章進行快速閱讀,讓學生在文章中感受到親情的偉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 開展個性理解閱讀,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應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自己則在旁邊起到引導的作用,鼓勵學生對文章予以個性化理解。倘若學生在群文閱讀教學時遇到比較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討論分析來解決問題。倘若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難度較大的問題,并在自主討論中產生較大的意見分歧,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圍繞該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這樣學生便可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閱讀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經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通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探究文章,使其可以在思考中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加強學生思維理解能力,并對有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鼓勵表揚,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還能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為了培養學生個性化閱讀,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尋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以外,還可以為學生尋找與教學內容風格迥異的文章進行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兩類文章風格進行對比,培養學生閱讀思維,拓展學生閱讀視野,避免學生在單一主題模式下思維受限。為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空余時間,為學生推薦與教學內容迥異的文章進行閱讀,使學生運用客觀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白楊禮贊》一課時,由于該篇文章借助白楊的品質贊美與其品質相同的抗日英雄。待教師講解完該篇課文以后,為了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白楊樹,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幾篇有關白楊樹的文章,以供學生課后瀏覽閱讀,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明確白楊樹不僅僅代表著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在不同人眼里有著白楊樹姿態萬千的品行特點,每位作者筆下的白楊樹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在群文閱讀引導下,學生看待事物眼光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探究,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學習效率。
四、 確定群文閱讀主題,提高學生閱讀素養
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明確群文閱讀的重要性,并依照本班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行之有效的閱讀方式,確定群文閱讀主題,積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由于群文閱讀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應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情境以及學生興趣等相關因素找到合適的閱讀主題,教授群文閱讀技巧,在限定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瀏覽文章,這樣既能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又能增加學生閱讀量,促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快速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并圍繞該思想提出獨特的見解。
初中語文教材大多采用主題式單元教學設計法進行設計,每個單元包含幾篇主題統一、內容相似的文章。然而該種主題閱讀與群文閱讀教學要求相差甚遠。這就需要教師打破初中語文教材固定模式,選擇帶有多元化特點的文章,擴大學生閱讀空間,依照學生興趣愛好選擇文章,從而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時,教師應保證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以學生閱讀思考為著手點,將幾篇文章綜合在一起,既要保證語文教學的合理性,又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理解。例如:教師在授課時可以以“中國建筑”設定為群文閱讀主題,從《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文章中選取經典段落進行組合,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閱讀已經安排好的文章段落組合。待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應向學生詢問有關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蘇州園林的印象以及故宮博物院的感受,讓學生在換位思考中領略中國建筑的獨特魅力。由于初中生正處于思維活躍期,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點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性。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對每個學生的閱讀感受予以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在日積月累的閱讀中提高學生自身閱讀素養,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記憶,使其在閱讀思考中不斷提高自身閱讀能力。
五、 科學合理評價學生群文閱讀效果
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許多初中生在該階段既迷茫又叛逆,需要教師與家長的認可,才能提高學生自信心。為此,在學生對某組群文文章進行理解評價時,對于表現較好且文章內容理解透徹的學生應給予肯定表揚,對表現較差且文章能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應予以鼓勵。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閱讀自信心,使其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參與等趣聞閱讀活動當中,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保證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不同級別的獎勵,以此激發學生求勝心,使其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群文閱讀學習當中,為學生今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基礎。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科學合理的評價時,還應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采用小組教學法讓學優生帶動學差生,這樣既能提高學優生學習自信心,又能促進學差生文章閱讀理解能力,使其在小組學習討論中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尤其在提問時,應對學優生提出較為深奧的理解性問題,而對于學差生則提出較為淺顯易于解答的問題,從而保護學差生自尊心,使其在教師的鼓勵與認可中提高學習自信心。為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群文閱讀學習成效進行合理評價,以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
六、 結語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還能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為此,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案,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通過語言鼓勵等方式提高學生自信心,為學生今后學好語文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潘勁松.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8):270.
[2]張瀝文.基于部編教材的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2020(3):100-101.
作者簡介:馬英芳,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