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健全,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教師也已經改變了之前比較傳統的教學理念,只有將對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培養重視起來,才能夠讓學生對音樂本身有一個更好的認識。教師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然后在之后的學習中為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樂理的講解,讓學生有一個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教師也要拓寬音樂的范圍,給學生更多自由的選擇,然后與其他的藝術形式相結合,最后再鼓勵學生自己進行藝術創作,在點滴的積累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關鍵詞:初中音樂;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因為社會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所以人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已經得到了滿足,所以人們開始對于音樂藝術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追求,在接觸到音樂的時候,不滿足于只停留在表面欣賞,而是對音樂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獨到的見解,這就是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關鍵內容。尤其是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因為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靈的成長和發育的階段,在青春期的時候學生比較容易產生一些比較急躁或者是極端的情緒,而音樂就可以讓學生的這些負面情緒得到一個良好的緩解,同時還可以陶冶情操。另外,還有一些比較舒緩的音樂可以緩解學生過大的學習壓力,幫助學生恢復到之前良好的情緒狀態。除此之外,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是對于學生整體審美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中養成一個高尚的品格。
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若是想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師的初中音樂教學中來。很多學生根據自己以往上初中音樂的經驗,就已經給初中音樂這一門學科貼上了一個“無聊”的標簽,當學生抱著這樣一種對于音樂的偏見來學習音樂的時候,很難取得一個良好且高效的學習成果。所以,在剛開始的第一步,教師就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消除學生對于初中音樂的偏見。其實每一個音樂作品都不可能只是單純的一首曲子或者是一首歌,其背后一定有很多創造的故事,或者是其音樂作品本身就是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而初中生對于故事其實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就可以從抓住學生的這一個特點出發,全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初中的音樂課本《七子之歌——澳門》一首歌曲中,其實是為了慶祝澳門回歸的歌曲。學生沒有經歷過當時的年代,不知道澳門回歸對于我國來說到底意味著什么,在聽到了這一首歌的時候可能無法引起很大的情感上的波動,而音樂就是需要人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夠理解到音樂創作者的真正的目的。所以,在學習到了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用故事的形式來為學生講解澳門的前世今生。讓學生能夠明白澳門在回歸之前被劃去給了誰,現在歸來對于我國的意義。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正確的情感,教師在講故事的時候情緒也應該比較飽滿,有一種跌宕起伏的感覺,當學生的情感都達到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再放歌曲給學生聽,讓學生可以對于聽到的音樂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 基本的樂理講解
很多教師在開展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直接帶領學生去學習音樂,就忽略了對于樂理的講解,其實只有當學生有了一定音樂基礎能力的時候,才擁有了去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才能夠用專業的話語去點評音樂。很多教師認為學生本身就不是一個專業的音樂生,就不需要學習這些與樂理有關系的知識。其實不然,樂理其實有時候就是對于作品本身的闡述,學生必須要知道一些與音色、音調、旋律甚至是節拍相關的一些基本的知識,才能夠按照著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外在形式來進行內在的解讀,幫助學生在不斷賞析作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音樂素養。
例如,在初中的音樂課本《雪絨花》一首歌曲中,就要求學生不僅要能夠對作品進行賞析,還要自己學會唱這一首歌。所以,在學習到了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從歌曲入手,從這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小歌曲來科普一些基本的樂理。比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句這個歌曲,然后從它的旋律或者是音級來分,讓學生來嘗試著感受出現的這些基本樂理的特點。從歌曲的第一句,分析到最后一句,在分析完每一句的時候,都留給學生一個認真感悟該知識點的時間。等到學生對于音樂的樂理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嘗試著用這一種方式去分析其他的曲子,并且找到音樂中的特點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也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條件之一。
四、 開放音樂教學的范圍
在現階段使用的音樂課本其實年代都比較久遠,雖然里面的歌曲都有很高的質量也比較有教育意義,但是跟學生日常生活中喜歡的音樂可能有著很大的區別。學生在脫離了音樂課堂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去聽,但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其實是一個十分漫長的事情,僅僅依靠在課堂上的時間其實遠遠不夠,教師若是想要讓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最關鍵的是讓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成為一個整體。其實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過程中,所選中的曲目只是一種手段,教師的最終目的是學生本身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用作品將學生困住。針對這一種情況,教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嘗試著去打開這一種束縛,充分地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激情和想象力。
例如,在初中的音樂課本《冬之韻》一個章節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學會一些與冬天有關系的音樂作品,但是其中基本上都是學生不是很熟悉的歌曲。所以,在學習到了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去收集一些自己喜歡的比較好的有關于冬天的歌曲。在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之間進行音樂的分享交流,并且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喜歡這一種音樂作品的原因。等到學生都交流分享完之后,教師就可以找到一個切入的點,為學生講解書本中的音樂作品。為了能夠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熟悉性和敏感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受到了音樂的啟發的時候,隨時隨地地記錄下來自己的感想,抓住一閃而過的靈感去更加深層地解讀音樂作品。
五、 多樣化藝術形式的融入
音樂其實是屬于一種“靜態”的藝術,有很多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就只是簡單地讓學生張嘴去唱歌,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其實這一種學習的方式過于死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只能是對教師講解的東西進行刻板的復刻,無法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在里面,對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有著很大的阻礙。為了能夠讓學生打破這一種學習的方式,也為了給初中的音樂課堂帶來全新的活力,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地將音樂與多種形式相融合。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更好地激發音樂的表現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打破之前固有的學習音樂的僵局,來盡情地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有著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初中的音樂課本《春江花月夜》其本身是一首歌曲,但是也是一首古詩,而且古詩本身就描述出來了一個十分壯闊和富有魅力的畫面,音樂只是將其用旋律的方式呈現出來。所以,在學習到了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一個藝術上的貫通來達到共感的目的,可以在聽完一遍歌曲之后結合著歌詞中所描述的畫面以及音樂所表達的情緒來用畫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將所有的比較抽象的畫面都變成一個直觀且具體的影像,同時也可以讓其他的學生去更好地了解別人的解讀。另外,舞蹈、雕塑等之類的藝術形式跟音樂結合起來都可以起到一個相輔相成的作用,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 鼓勵學生進行創作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時候,實踐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因為之前所有的鑒賞工作都是知識的一個輸入的過程,若是讓學生將這些所有知識都融會貫通在一起,就需要學生有一個創作的過程。所以,教師也應該留給學生機會和時間去創作,讓學生學著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去更為高級地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在創作中鞏固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并且讓知識在靈活的運用中得到升級,體驗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當學生有了足夠的創作量的時候,就會形成自己的創作思維,擁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個人風格和個人的特色。
例如,在初中的音樂課本《月夜》一首歌曲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對于月光下景色的描寫。這其實是學生都經常會見到的一個場景,而且根據每個人性格的不同對于同樣的場景和景色都有著不同的感悟。所以,在學習到這一個章節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去以此為題來進行自己的創作。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對相同的場景進行不同的描寫,并且在創作結束了之后嘗試著去讓其他人進行鑒賞。若是別人能夠很快地就得到作者的創作意圖,就可以說明該學生的表達能力比較強;若是學生很難鑒別出來,甚至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式去解讀作品的話,那學生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正地掌握了該手法的表現形式。另外,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整體性的音樂活動,比如由小組為單位進行音樂的創作,可以是你寫一句,我寫一句,又或者是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強項。文字功底比較強的學生就可以去填詞,音律比較好的就去譜曲,音色比較好的學生就去唱歌,將自己心中想要表達的音樂用這一種更加完美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
七、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不僅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提高,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養成一個高尚的道德品質。另外,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是新課程標準提出來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緊跟時代的進步,知道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才最適合現在的學生。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時候,應該從學生本身出發,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教學方式,才能夠取得一個更大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魏然然.試論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對策[J].音樂教學研究:教學與管理,2015.
[2]韓明耀.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初中音樂的文化素養[J].課程教育:才智,2017.
[3]李艷麗.淺談如何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初中音樂課堂[J].初中課程:教學與管理,2015.
作者簡介:俞海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