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調整傳統的思想、方式,積極構建高效性課堂。文章首先對當前小學語文的教學進行分析,然后從多個角度入手,提出幾點構建高效課堂的策略。基于此,可以為相關教師提供參考,使其能夠將更具針對性的方式應用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模式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1-0102-02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reform,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should adjust the traditional ideas and methods,and actively build an efficient classroom.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and then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puts forward several strategies to build an efficient classroom. Based on this,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teachers,so that they can apply more targeted methods in teaching,create a good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students,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Efficient classroom;Teaching mode;Mode construction
1.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
在以往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常常處于主體地位,甚至擁有“絕對權威”,對課程內容、進度進行掌控。正是在此種課堂環境中,教師會對理論知識全部的傳授給學生,而學生則只能被動地接受。不過因為小學生自控能力相對較弱,很可能會在聽課的過程中,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不僅如此,由于以往的教學方式十分單一,學生很難體會到語文課程的趣味,進而無法感受到該學科的內在魅力。長此以往,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不到激發,直接影響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出現此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師在教學能力、教學理念均存在欠缺,同時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化的教學模式,一時之間難以實現調整、創新,限制了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
(2)忽視學生地位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門要求教師調整傳統的教學思想,切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其作為依據確定課程內容、課程計劃、課程進度。受此影響,部分教師開始調整教學方式,打破以往滿堂灌的簡單模式,實現了尊重學生的基本目標。但是,更多的教師并未認識到學生本位的本質,認為只有自己才能作為課堂的主體,否則必然會影響課程的質量、效率。因此,僅僅將學生本位的思想流于表面,沒能貫徹在實際教學中。在這樣的語文課程環境中,并不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潛能,與新課標的思想與要求相悖。
(3)教學設備不足
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中,現代化設備的水平在不斷提高,并且其功能也在逐漸豐富。正因如此,大多數先進的技術、設備被應用在課程教學中,豐富了教學的手段,便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部分小學所配置的教學設備存在諸多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效課堂的構建。具體而言,部分教學設備老化,學校沒有及時對其進行更新、調整,甚至部分硬件設備損壞,運行的穩定性較弱,并不能滿足課程的實際需求。
2.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1)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第一,重視課程導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應該重視課堂導入環節。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興趣、課程的內容,對課程導入環節進行合理的設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為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奠定堅實基礎。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必然會對后續的進度產生直接影響。為了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的目標,教師可以在導入的環節,依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年齡特點等因素,實現對課程內容的調整,同時尊重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熱情。
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實現對課程導入環節的合理設計。利用多媒體,搜索與《烏鴉喝水》相關的資料,然后以動畫等形式播放給學生,此時的小學生會沉浸在動畫氛圍中。此種方式,有效提高了《烏鴉喝水》課文內容的直觀性,有利于小學生對注意力進行集中。完成動畫的觀看以后,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以及新課程標準,向小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其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解答:一是烏鴉在喝水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二是烏鴉為了喝水想到了什么樣的解決辦法?三是你還能想出其他的辦法解決問題嗎?
通過以上問題,學生可以在閱讀課本的過程中,實現對內容的分析、理解,便于學生從更深層次掌握課文的主旨。此外,還能夠采用此種方法,實現培養學生想象力、思維力的目的,在強化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能夠增強其主動性,實現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的目標。
第二,創設教學情景。為了能夠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恰當的方式對教學情景予以創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整體能力。通過情景創設,可以將抽象的知識以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便于小學生理解、掌握。長此以往,學生能夠在有畫面感的課堂氛圍中,實現對語文知識的內化,甚至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知欲,課程進度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
例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播放《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同時鼓勵學生進行哼唱。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與之相關的圖片、動畫。此時,可以營造出與《讓我們蕩起雙槳》相符合的環境氛圍,便于小學生理解其所包含的意義。經過幾分鐘了哼唱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分析,同時標記出自己所不理解的內容。最后由教師進行統一講解。此種方式,能夠以教學情景為基礎,最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可以主動參與到課文內容的分析中,加深其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課程結束之前,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讓我們蕩起雙槳》為主進行歌唱比賽。此時,可以實現對枯燥氛圍的調整,并深化小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提高教學的整體質量與效率。
(2)尊重學生地位,培養學生習慣
在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使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程中,推動語文教學順利進行。如果在課程中,學生具有濃厚的興趣,那么可以在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甚至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因此,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懸念,引導學生將更多的好奇心投入在課程中。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生屬于課堂的主體,教師必須以生本視域為前提,實現對高效課堂的構建。
(3)加大重視力度,合理運用技術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處于主體地位,因此學生僅可以被動地接受語文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呈現出機械化的狀態,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種現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信息化技術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正因如此,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效率受到了嚴重影響,無法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本質理念。而高效課堂的構建,正是在設備、技術的前提下,對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等理念的踐行。
例如,在學習《沉香救母》的課程中,教師可以打破傳統自我主導講解的單一模式,鼓勵學生主動進行課文探究。具體而言,在課程之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章內容進行預習,搜索與沉香救母相關的資料、視頻等。在這一前提下,教師可以在課程中鼓勵學生對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分享、交流。然后以小組的方式對《沉香救母》文章的內容進行閱讀、分析,明確其中所涉及的主旨思想。不僅如此,還應該引導學生及時標記出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同時進行記錄、討論。如果小組無法對問題進行講解,那么在后續的課程中可以向老師提出問題。這一前提下,可以實現對信息化技術的合理利用,便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采用更具針對性的方式講解知識。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雖然已經意識到高效課堂構建的意義,但是所采取的方式并不恰當,未能實現既定的目標。為了切實實現該目標,必須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小學語文的特點與學生的需求等,制定詳細的課程教學計劃。除此之外,還需要將生本思想貫徹在課程教學中,強化語文教學的質量、效率,強化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付書保.談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9(18):38-39
[2]游美淑.如何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構建閱讀教學的高效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136+142
[3]李歲琴,袁文達.高效課堂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淺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