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摘 要:初中歷史是一門偏于理論性的課程,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效果較差。而在新課標中,將歷史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成為歷史教師需要重視的教學內容。但在實踐中,升學的壓力、學生的態度等因素常常使教師開展的實踐活動無法取得預期效果。因此,在現實中,歷史教師需要改變自己與學生的觀念,讓學生認知到實踐活動的價值,然后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使實踐活動能夠有效開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社會實踐活動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社會實踐活動并不是歷史教師關注的重點。許多歷史教師在組織實踐活動時通常并不重視活動的實效性,而是當成學生課后可選的一個選項,并且那些完成了實踐活動的學生也較難得到表現的機會。因此,大部分歷史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都較低,并不能夠輔助理論知識的教學,也不能促進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學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一、開發鄉土歷史資源,充實學生的假期生活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悠久歷史的積淀下,幾乎每一座城市都蘊藏著豐富的鄉土歷史資源,如古城遺址、古建筑、寺廟等。因此,在現實中,歷史教師可以開發鄉土歷史資源,引導學生對這些物質文化遺產或者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充實學生的假期生活,并且增強學生對家鄉的了解[1]。
例如,在現實中,歷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觀當地的革命烈士紀念館,并為學生布置思考或者實踐調查問題。如,①搜集本城市發生在抗戰時期的英烈事跡。②了解抗戰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本城市犯下的罪行。或者歷史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走訪調查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特色食品等。了解這些食品產生緣由的地理、生活文化因素。在布置完實踐任務后,教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展示與交流的平臺。例如,學生選擇的實踐方式為拍攝記錄視頻,那么教師便可以搜集學生的視頻,以班級的名義上傳到正規的網絡平臺中,以這樣的方式為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提供動力。以這樣的方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活動的實效性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開展課前調查活動,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部分歷史教師常常是為了開展實踐活動而開展實踐活動,導致實踐活動與教材內容之間沒有多少聯系。因此,當學生認為從實踐中得到樂趣或者學習上的收獲時,學生就不會認真地參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實效性自然較差。因此,社會實踐活動應當與課堂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認知[2]。
以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18課“科學技術成就”為例,在教學時,教材上列舉的例子都是一些學生普遍知曉的,因此教學時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讓學生清楚地認知到國家在科技方面取得的成就。針對這種情況,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開展調查活動,要求學生通過互聯網調查、訪問父母等方式,了解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布置任務時,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列舉一些例子。針對班級中的男生,教師可以展示我國在轉管機槍、五代飛機、狙擊槍等武器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針對班級中的女生,教師可以展示智能家電、智能手機、高科技生活用品等內容。通過展示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為學生提供實踐調查的思路。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合統計小組的調查成果,并在班級中展示。如此,實踐活動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又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合教材知識內容,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要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就需要歷史教師加深社會實踐活動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以便降低來自學校升學等方面的壓力。在實踐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課后活動”板塊開展研究性或者調查性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驗證課堂所學知識[3]。
以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海峽兩岸的交往”為例,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之后,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教材“課后活動”板塊的第二個問題以及知識拓展板塊的內容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以詢問祖父母、父母、網絡調查等方式,搜集整理海峽兩岸交往的資料,解決“課后活動”中的問題。為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歷史教師可以在布置實踐任務之后設置一些思考性問題或者研究性問題,要求學生以簡答題的形式回答這些問題,并將答案寫在作業本上。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劃分出一定的時間,或者在班級中設置一個歷史角,評選出學生實踐中優秀的成果,將優秀成果展示在課堂或者歷史角中,對學生進行激勵。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年齡特點與教材內容為基礎,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進行優化,以此提升社會實踐活動的實效性。通過開展具有實效性的實踐活動,歷史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將歷史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并且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升。并且,實踐活動的開展也能夠優化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知,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參考文獻:
[1]余秋萍,杜玲.基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初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策略[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20):49-52.
[2]陳培喜.淺談將社會實踐活動與歷史課程有機結合的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8(8):71-72.
[3]郎麗華.高中歷史社會實踐活動務必凸現鄉土特色[J].新課程(下),2016(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