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建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識字教學、閱讀教學、看圖寫話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知識復習課等,形成中心發散、歸納總結、分類記憶等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樹立起語文學習自信心。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語文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090-03
思維導圖也叫心智圖,是一種看得見的圖表,分別由中心主題(或叫中心圖畫)、分支、關鍵詞、關鍵圖和顏色五大要素組合而成,它是一種操作流程簡單、效率高的學習工具、形象化的呈現效果,通過畫圖提取關鍵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完成記憶和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傳統課堂教學是以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通過設置教學問題,用提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課堂教學始終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傳遞的狀態,無法調動學習的主動性。但在當前新教學模式下,教師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利用畫圖、文字、符號、形象、顏色等視覺呈現的方式,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學生在此過程中還可以動手制作思維導圖,增強對知識內容的記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識字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對教材重點與難點進行篩選,用特定課時完成每篇課文的課堂教學,教學速度過快或講解不夠深入,容易讓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出現遺忘知識要點的情況。而將思維導圖運用于識字教學中,通過畫圖提取關鍵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完成知識記憶和建立相應的知識結構。在低年級中,學生要學會讀書和寫作,前提是會識字,所以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對識字能力弱一點的學生來說,如果單純地死記硬背生字詞,就可能因為識字量較大、記憶任務繁重容易對識字產生厭煩心理。而利用思維導圖,直觀呈現生字的讀音、字形和書寫規律,則方便學生學習和記憶。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為例,課文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會認生字“鶯、拂、堤、柳、醉、詠、妝、絲、絳、裁、剪”,會寫生字“詩、村、童、碧、妝、綠、絲、剪”,那么,如何讓學生系統地記住這些生字呢?
多讀、多看是學生學習生字的法寶,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比如在學習“我會認”的生字時,通過圖片展示“鶯、堤、柳”等字;用字形結構分類的方法記憶生字,如記憶左右結構的字“拂、醉、詠、妝、絳”,記憶上下結構的字“絲、裁、剪”。在此基礎上,教師給相應的文字配上圖畫和色彩,整理學習筆記,既達到課標教學要求,又提高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如圖1)
在學習“我會寫”的生字時,教師平常引導學生按照筆順書寫生字,教學方式一板一眼,這樣不僅花費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學起來也要花費大力氣。教師可以用重點筆畫歸類法將生字進行歸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呈現。如筆者在教學中將“詩、村、童、碧、妝、綠、絲、剪”作為一類,將“橫”作為重點教學的筆畫,即以“橫”的長短和在田字格的占格對比記憶,短橫在橫中線上方的生字有“詩、村、綠”,短橫在橫中線下方的生字有“碧”,長橫在橫中線上方的生字有“童、妝”,長橫在橫中線下方的生字是“絲”,長橫落在橫中線上方的生字是“剪”。這樣以記憶重點筆畫的方法進行寫字教學,讓學生對生字進行快速歸類和記憶,可以大大提高學生進行生字書寫的準確性和美觀度。(如圖2)
二、思維導圖應用于閱讀教學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是教科書編者、教師、學生、文本四者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文本的引導者,學生是文本的體驗者,而思維導圖則是傳遞文本思想的媒介,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這一媒介,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講授課文,抓取課文關鍵詞讓學生進行深刻感悟,從而對文章形成整體感知,構建整個文本的知識框架體系。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青蛙賣泥塘》一文的教學中,課文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說出青蛙為了賣泥塘做了哪些事。按照傳統的學習方法,教師只需一一羅列青蛙為了賣泥塘所做的6件事,學生依照自己的記憶方法將6件事情按順序背下來即可,但這種記憶方法容易產生記憶混亂。經過熟讀課文可知,青蛙分別向老牛、野鴨、小鳥、蝴蝶、小兔和小猴推銷它的泥塘,雖然泥塘沒有賣出去,青蛙卻在6種小動物的建議下,在泥塘周圍種草、引水、種樹、種花、修路和蓋房子。由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整篇文章的大意,對文中6種小動物提出的建議,即青蛙對泥塘做的6件事,繪制思維導圖的支架結構,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有序閱讀,以直觀的圖像將文中的小青蛙為賣泥塘而做的事情展示出來,從而厘清文本閱讀思路,降低閱讀難度,建立起知識結構體系。(如圖3)
三、思維導圖應用于看圖寫話教學
看圖寫話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看圖寫話的教學目標,在于激發學生對書面表達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淺,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邏輯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看圖寫話常常出現觀察沒有順序、表達沒有重點、想象偏離主題中心等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教師以圖形的方式整理看圖寫話的思路,為學生搭建基本的寫話框架。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四的寫話訓練為例,筆者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課文中的四幅圖,分析文中的四個提示語(早上、過了一會、到了下午、天黑了),引導學生說出這四個提示時間的詞語,在此基礎上說一說:小蟲子、螞蟻和蝴蝶在什么時間段用雞蛋殼做了哪些事情?它們之間有什么有趣的經歷?接著用思維導圖找出本次寫作的中心主題——有趣的經歷,以此作為延伸,以提示語作為時間節點進行分段,并對圖中出現的動物進行歸類;將圖中小動物活動的場地歸類,并作為另一個分支,借助蛋殼引導學生想象小動物們分別利用蛋殼做了哪些有趣的事,以厘清寫作思路、豐富寫作內容,從而讓學生掌握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彌補他們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不足,激發寫話的興趣。(如圖4)
四、思維導圖應用于口語交際教學
語言交際是人類溝通的一種有效方式,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教材重點編排的內容,也是發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和發言習慣,初步訓練學生在口語表達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體會不同語言表達帶來的不同情感體驗。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以課本教材作為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內容,用思維導圖開拓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思路。例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口語交際主題為“長大以后要做什么”,在本課教學中,筆者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方式完成練習。先給予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然后讓學生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圍繞“自己長大后想做什么、為什么”這兩個問題進行發言,其他同學做裁判:選出你喜歡的小組代表,在學生的發言中總結歸納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學生在他人的發言中明白了:口語交際要注意說話的禮儀,說話要有禮貌、聲音大小合適,不能隨意插嘴,語氣恰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在發言的要求上,要注意語言清晰、表達通順、表現自信大方,這樣說話更有說服力。通過歸納總結,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口語交際需要掌握的要領,厘清了學習思路,才能在口語表達中充分感受語言表達的不同情感,進一步學會“說好話”。(如圖5)
五、思維導圖應用于知識復習課
復習是教師和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梳理的過程,檢測學生能否對知識進行遷移并學以致用。復習課知識面廣、任務重,很多教師采取題海戰術、站前演練等方式,復習內容從基礎知識到閱讀理解,到寫作技巧,多種方法齊齊上陣,結果學生身心疲憊,對復習課興趣降低。如在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單元復習教學中,筆者將重點詞語、形近字、多音字、近義詞、四字詞語、動詞、量詞、句子這幾類作為復習內容。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記住大量的知識點呢?
在復習課教學中,筆者以分類記憶學習為主、以多音字復習為例,將各個單元的多音字整理匯總進行統一復習,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和第七單元,一共有8個多音字“行、泊、倒、空、似、扇、露、喝”,筆者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整理多音字,發揮了學生的思維創作能力,展現學生思考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點,輕松完成期末復習任務。(如圖6)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工具,以關鍵字詞凸顯教學內容各要點之間的聯系。在利用思維導圖的操作教學中,教師通過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話教學、口語交際、知識復習等
方式,將語文知識具體化和形象化,幫助學生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充分感受學習的樂趣,從而樹立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
作者簡介:潘新華(1991— ),女,廣西北流人,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學位,初級職稱,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育。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