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霞
摘 要:群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基于核心素養理念與讀寫共生視野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是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是助推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抓手,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文章結合甘肅省教科所提出的契合義務教育階段統編語文教材的“1+X”閱讀教學理念和實施建議,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語文學科素養的提升,探究在小學中高年級有效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讀寫共生;群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12-01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2.074
一、樹立語文核心素養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思想
諸多研究表明,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其關鍵點和落腳點在于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
群文閱讀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在學生閱讀方式上強調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在閱讀構建上注重功能性閱讀和生活化閱讀,在閱讀內容上立足于豐富與完善閱讀“文本群”,即以教材中單篇精講課文為主,補充同類文本內容。大量實踐證明,群文閱讀既是對課本教學內容的有益拓展和延伸,也是對課本閱讀教學內容的豐富與突破,更是對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基于讀寫共生視野的群文閱讀教學,便是對這種理念的深入實踐和推廣。統編教材中,課文按主題式結構以單元或組式進行編排,其意圖很明顯,就是對讀寫共生群文閱讀教學的滲透和體現。小學中高年級是閱讀與習作教學的啟蒙階段,學會閱讀是學會習作的基礎,而習作又是促進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的有力抓手。因此,在當前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必須樹立讀寫共生的群文閱讀教學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對“三維教學目標”進行創新提升,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會讀會寫、多讀多寫,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學生的人文情懷,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基。
二、構建讀寫共生視野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
“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重知識,輕技能”,忽視語文綜合性學習,禁錮了語文教學的深度改革,以致語文教學偏離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軌道。讀寫共生視野下的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打破學科及媒介界限,鼓勵跨學科、多領域的融合學習,強調要突破傳統狹隘的語文課程觀,堅持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性和大語文觀。讀寫共生群文閱讀作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種理念和視角,充分體現了讀寫結合、和諧共生的教學思想,重在以讀導寫,以寫促讀,讀寫共生。
(一)基于閱讀內容,注重量的擴容
無論是“一篇帶多篇”單元重組的群文閱讀方式,還是“一文帶多文”整本書閱讀的群文閱讀方式,都是以“議題”為核心的主題閱讀。以主題為線,牽出教材內或教材外多篇文章,甚至延伸到相關書籍,引導學生進行求同存異、融合交流的閱讀體驗,是對傳統閱讀方式的一種巨大突破。其優點在于立足于教材中的精讀課文,更為科學、合理、全面地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教學中可以作者、體裁、表達方式、人文主題、文章內容等為議題,確定“秀麗山川”“革命故事”“生活中的愛”“尋找作者足跡”等群文閱讀主題,組建群文閱讀“文本群”,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正如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所希望的:“使用統編本教材,實現單篇教讀、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一體化,把它們之間的壁壘打通貫穿起來。”最終落實“新課標”中“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
(二)基于閱讀能力,強化質的提升
國家規劃的新一輪教育改革中,大語文觀和中高考的改革是一個重點。今后的中高考卷面字數將由現在的5000字增加到10000字,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也是當下語文教學中所面臨的一個瓶頸問題。所以,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及早根植群文閱讀理念,把閱讀速度和閱讀技巧的培養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
在群文閱讀中,應落實崔巒先生所倡導的“教讀,要精;群讀,要扶;讀整本書,要放”的群文閱讀教學原則。要在精讀、略讀、朗讀、默讀、誦讀等傳統閱讀方法的基礎上,注重速讀、瀏覽、猜讀、跳讀、尋讀等閱讀技能的培養,也要重視質疑、思考、交流、傾聽在群文閱讀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強化比較、歸納、分析、綜合等方式的多樣化閱讀,努力幫助學生把在教讀中學到的知識、方法、能力遷移到其他文本閱讀中,積累寫作方法、文章結構、修辭手法等方面的知識,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技巧和閱讀理解能力,實現學生閱讀能力質的提升。
(三)基于閱讀效果,凸顯讀寫齊飛
群文閱讀是致力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效果和豐富學生語文生活的一種綜合性學習活動,是目前最常用的閱讀教學方式,有助于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群文閱讀最直接的教學效果體現在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的培養上,具體落腳點就是寫作能力。讀與寫,相輔相成,相互作用,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寫中有讀,讀中有寫。實現“讀寫齊飛”的群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和語文學科素養的關鍵抓手。例如,在《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以“祖國美好山川”為主題,組建了《記金華的雙龍洞》《美麗的武夷山》《美麗的大興安嶺》等文本群,展開比較性學習,讓學生掌握寫景類、游記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重點對“總—分—總”的文章結構、抓主要特點展開描寫、文章寫作線索、修辭手法運用等方面進行具體認知。同時,結合實際,延伸拓展課堂內容,安排周末親子游活動,并完成習作《美麗的桃花山》或《游會寧會師園》。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在課后習作中能夠較為恰當、合理地組織文章結構,按照游覽順序寫作,并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描寫,學生習作質量較之以往普遍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習作興趣更加濃厚了。
三、探索讀寫共生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抓點帶面,以精促全
教師在設計和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要以精讀課文為點,以文章之間的關聯性為線,組建訓練學生讀寫能力的文章群,引導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架起文本融合的橋梁,進行閱讀對比分析,嘗試習作,做到類似文章讀寫訓練面的擴展與延伸。大多可以采取同一主題、同一體裁、同一作者、相近語言風格、相似寫作方法等五個方面的閱讀議題進行讀寫共生群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同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和方法、結構特點和規律,了解文章的語言藝術特點和寫作風格,鍛煉學生對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訓練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
(二)求同比異,拓展思維
在小學中高年級的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樹立求同比異思想,以議題為線串聯具有相同點的文本群,從單篇到多篇,由課內到課外,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延伸比較,發展學生的求同比異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反思能力,有益增補學生的閱讀技巧與能力。在教學和生活實際中,求異思維往往能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發現、提出、探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在對文章或問題的深入閱讀和理解中,學生在求同基礎上,要善于運用比異思維,發現文章之間的不同點,并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三)讀寫結合,和諧共生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崔巒先生也認為:“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加強閱讀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讀寫結合是學習語文的基本規律,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必由之路和最佳途徑。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把讀寫共生理念深植于教師的教學思想中,落實到教師的教學行動中,實施“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中有寫、寫中有讀”的群文閱讀教學,讓學生的思維活起來,使他們的想象飛起來,真正實現“讀寫結合,和諧共生”。可以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心得體會等,也可以通過仿寫、續寫、縮寫等方式讓學生練習習作,在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四)豐富載體,延伸效果
中國教育學會副主席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學校應積極構建書香校園,建設“悅讀”環境,豐富閱讀的形式和載體;打造精品活動,拓寬讀寫共生的視野和平臺;融合學科領域,延伸讀寫的深度和寬度;推進家校協作,鞏固讀寫的成果和作用。讓學生在閱讀中成長,讓學生在寫作中收獲,使“悅讀樂寫”成為學生的生命狀態,點亮學生的智慧人生。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理念,在讀寫共生視野下,小學中高年級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是全面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是助推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抓手,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選擇。各級教育部門、語文教師應積極推動讀寫共生視野下的群文閱讀課程體系建設,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地推廣讀寫共生群文閱讀教學。
參考文獻:
[1]徐飛.語文建設,讀寫共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種視角[J].語文建設,2017(10).
[2]林承雄,李暉.基于核心素養與讀寫共生視野的群文閱讀教學[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下旬),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