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吉麗
【摘要】通過查找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小學低年級數學和體育兩學科的任教經驗探討在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堂上融入數學教學的意義,并通過轉變思想,打破學科間的隔閡、加強體育老師與數學老師間的溝通與合作、建立數學教學內容與體育教學內容的聯系、創設數學情景以及把握教學時機等策略將比較抽象與枯燥的數學教學融入到充滿趣味性和娛樂性的體育課堂中,旨在加強體育教學與數學教學的聯系與合作,有效實現教學的多維目標,為一線教師開展學科間融合的教學和小學低學段全科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 體育課堂? 融入?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8-0159-02
多學科的綜合教學是現代教學發展的趨勢,但現在很多學校特別是一線城市大都實行明顯的分科教學。分科制有其不可否認的價值,但長期的分科教學容易將各科知識割裂,不利于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加強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是新課標的改革方向之一,也是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體育和數學雖屬于不同學科,但體育特別是體育游戲中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在體育課堂中進行數學教學的機會俯拾即是。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抽象和枯燥,對于形象具體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單純的數學學習容易出現抽象難懂和枯燥乏味,而體育本身所具有的健身性、娛樂性、趣味性和競爭性的特點使體育課堂“先天”具有好玩、有趣的特性,深受小學生尤其低年級學生的喜愛,故探討如何在歡快有趣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中融入比較抽象的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教育實踐指導意義。
1.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融入數學教學的意義
1.1整合學科優勢
體育以室外課為主,以身體練習為手段進行動作技能的學習,其最大的特點是“動”和“感性”,由于其自身的游戲性、趣味性,向來深得小學生的喜愛。數學以室內課為主,進行抽象知識的學習,最大特點就是“靜”和“理性”。小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接觸新知往往最先依靠感性認識,而數學的抽象性易給小學生帶來認知上的困難和障礙。研究[1]發現,從體育視角看數學問題可以使得數學問題變得形象化。將相對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體育課堂能整合體育與數學學科的優勢,開辟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和方式,讓學生愉快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鍛煉數學思維,掌握數學知識,使體育課堂充滿了數學智慧,也讓數學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直觀有趣。
1.2增添體育課堂智趣
小學低年段的數學知識包括簡單的數與代數,形體與空間,而小學體育課的學習內容如隊列隊形、專項技術動作、體育游戲等都蘊含著豐富的數、形、體和空間等的數學知識以及巧妙運用數學知識和趣味的案例。比如體育器材的籃球、足球、乒乓球等有球體的知識,隊列隊形的兩路縱隊變四路縱隊有乘除法的知識,身體基本動作學習常常提到角度、方位和空間等,可以說體育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投籃角度、報數只報第一排就能知道總人數、不同組的短跑比賽卻能分出名次等,這些都是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體育領域的案例。在體育課堂中融入相應的數學教學,用數學知識充實體育教學過程,充分發揮體育中蘊含豐富數學知識的優勢,讓學生邊參與歡愉的身體運動邊進行數學學習、思考和探索,既完成數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和鞏固,又為體育課堂增添了數學的智慧和趣味,有效促進課堂多維目標的達成。
1.3 活躍運動中的思維
大多數人在安靜狀態下都能進行流暢的思維活動,但在運動狀態下卻容易思維“卡殼”,甚至在劇烈運動時“腦子一片空白”,這就是運動狀態下思維不流暢、不活躍的體現,但現實中能在身體運動狀態下進行思維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比如定向運動員要在奔跑的過程中觀察地圖,快速規劃路線、判斷方位、計算距離等;比如司機開車,不但要手腳并用駕駛車輛,還要思維活躍,時刻觀察路況,預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對突發事情做出快速反應并及時處理,否則容易發生交通事故。數學以腦力為主發展思維能力,體育通過身體練習發展體能和動作技能,長期靜態下進行思維容易導致運動狀態下思維不流暢,單純的體力活動容易導致運動狀態下思維的惰性。將數學融入到體育課堂,讓學生在運動中思維,在思維中運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有利于培養學生在運動中流暢進行思維的能力,有效促進思維流暢性和復雜性的發展。
1.4加深知識獲得體驗
積極情緒比消極情緒更有利于記憶,強烈的情緒體驗能導致異常生動、詳細、栩栩如生的持久性記憶[2],在教學中盡量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積極的情緒下學習,能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體育課堂本身強烈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深深吸引了小學生,經常讓學生在愉悅的體育活動中學習數學,在多種感官參與下進行數學的思維和身體的鍛煉,加深了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和身體技能的體驗,容易對知識和技能形成深刻的記憶。有些數學知識小學低年級學生較難理解,也較難激發他們的興趣,可以將其融入到他們熟悉、喜愛、體驗豐富的體育課情景和體育運動中,讓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
2.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融入數學教學的策略
2.1 打破分科的隔閡
在近代的教育史上,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斯賓塞等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去論證和實踐學科分科的意義和價值,但過分強調分科容易導致學生認識和思維上的狹隘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思維復雜性和系統性的發展。而現在很多中小學校,特別是城區學校,分科明顯,各科從一年級開始就由專科老師任教,同一個班的各科教師在教學上各自獨立,雖然能發揮各科老師的專業優勢,但同時也加劇了學科間的分化,不利于學生復雜性思維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轉變思想,打破體育與數學學科間的隔膜,加強兩學科間的融合與滲透既是體育課堂融入數學教學的前提,也是當代課程教育發展的趨勢和培養綜合性人才的需要。
2.2加強體育教師與數學教師的合作
要在體育課堂中融入數學教學,首先體育老師要轉變思想,主動加強與數學老師之間的交流與探討,與數學老師互通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并對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掌握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合理將數學課上的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比如數學老師教授100以內的數字時,體育教師就可以設計隊列知識的“報數”、小籃球的“數一數我能拍幾下”、跳繩的“邊跳邊數”,適當將“100以內數字”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比如數學老師教授“數字大小比較”時,體育課就可以通過與同伴比一比“誰拍球的次數多”“誰跳繩的個數多”等將數字大小比較的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其次,體育老師要進入數學課堂,了解數學老師對數學知識的講解和對數理的解釋,這樣才能在體育課堂巧妙而精準地進行相應數學知識的融合和教學。另外,體育老師也要邀請數學老師進入體育課堂,讓數學老師看到體育課隱藏的數學知識和在體育課進行數學教學的獨特優勢,鼓勵數學教師根據體育課堂創設體育課情景或借助體育課堂測量的各項成績進行數學教學。在這種雙方溝通合作下,兩學科教學容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建立體育與數學教學內容的聯系
體育注重身體的動作練習,數學注重大腦的思維活動,兩學科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實際上數學與體育的聯系源遠流長,不可分割。查閱當前小學數學教科書就會發現其中涉及大量與體育游戲、體育成績、運動場地、競賽等相關的情景和內容,同樣體育與健康參考教材(以人教版為例)中無論是技術動作、游戲,還是場地、競賽方法等都蘊含豐富的數學知識,這是體育課堂融入數學教學的前提和基礎。但要在現實的體育課堂融入數學教學則需將具體的體育教學內容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數學的學習有先后順序,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后面知識學習的基礎,所以在教學順序上數學老師一般按教材編排順序教學,很少作調整,但體育除了一些基本隊列隊形和身體基本動作的知識需盡早教學外,其他教學內容比如體育游戲、田徑類、小籃球等的教學不做先后教學順序的規定,所以在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上體育老師有更多的自主空間。要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數學教學內容建立聯系,更多的是體育教師在充分了解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上主動挖掘體育課堂潛在的數學知識,適當調整體育教學內容,靈活將數學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中。比如將立定跳遠的提高練習安排在二年級第二學期學完數學測量知識后面,這樣在體育課時可以每組分發一把皮尺,讓學生跳完后自己測量長度,并在組內進行成績比較,學會米與厘米之間的轉換,巧妙將數學測量知識與立定跳遠成績測量建立聯系,實現數學教學和體育教學完美融合。
2.4 創設數學的情景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總是要放在熟悉且具體的情景中。體育,特別是體育游戲,小學生天生喜歡并樂于參與其中,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創設學生熟悉的體育情景自然對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也會讓數學知識變得直觀有趣。同樣體育老師也要開拓思維,挖掘體育中隱藏的數學知識,通過合理創設數學情景,巧妙將兩學科聯系起來,架設起數學教學與體育教學融合的橋梁,讓學生在感興趣的體育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的情境中體驗不同視角的體育課。比如在教學隊列隊形單元的“直角轉彎”時,可以設置這樣的數學情景:數學課上學過了直角知識,你會畫直角嗎?今天我們一起用整齊的隊伍畫一個直角……學生通過數學課上的直角知識快速理解“直角轉彎”隊列知識,同時也通過體育課上用隊列“畫直角”更加直觀認識直角。又如立定跳遠的“我是計算小能手”游戲,學生站在同一起跳線上,起跳線前按遠近各畫6個小圓圈,在每個圈里按順序標上1、2、3、4、5、6的數字,當老師給出如“3+1=?”“9-6=?”等10以內加減算式時,學生快速算出結果并跳到相應的圈里。通過數學的情景讓體育課堂變得更加充實而有智慧,同時也通過體育的情景將數學教學變得更直觀、生動、有趣。
2.5把握教學的時機
體育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使得在體育課堂進行數學教學的機會比比皆是,但要在體育課堂巧妙融入數學教學,實現體育教學與數學教學的優化整合,就需要體育教師準確把握體育課堂中進行數學教學的時機,因為完成太過簡單和熟悉的任務不需要太多思維活動,而沒學過的數學知識在體育課上進行講解和學習不太現實,所以要把握好時機,將剛熟悉的數學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能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加深知識的記憶;而將剛學過的比較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能使數學知識在有趣、具體直觀的體育活動中快速理解。比如“我是計算小能手”游戲,如果在一年級學完10以內計算不久就開展,不但鞏固了數學知識,同時也因為在不太熟悉的情況下進行計算而活躍了思維,如果在二年級玩這個游戲,還用10以內加減計算,可能就因計算過于簡單而難以活躍思維,這時可以換成結果為1~6的兩位數加減法或簡單的乘除法;又比如二年級學生在學習有余數除法的知識時往往比較難理解,體育課就可以在學完這些知識后不久巧妙將其與“抱團”游戲相結合,如班上有45人,無論是五人一組還是九人一組,都可以全部抱團,不存在剩余的人(余數),但如果是兩人、三人或六人、七人等組團都會有剩余的同學(余數),因為人數不夠不能成功“抱團”,這種刺激有趣的游戲把抽象難懂的有余數除法直觀、形象地展現,及時解除數學學習的“困惑”,既實現了體育鍛煉,又掌握了數學知識,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課堂。
3.結語
體育與數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將小學低年級的數學知識融入到體育課堂中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且從理論到實踐都有較強的可行性:可以通過打破分科的隔閡、加強體育教師與數學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巧妙建立數學教學內容和體育教學內容的聯系、合理創設數學情景以及把握教學時機等方式將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融入到體育課堂中,增加數學學習的趣味性,活躍體育課堂的思維活動,整合數學和體育兩學科的優勢,促進體育課堂多維目標的達成。本文是通過查找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身兼小學低年級數學和體育兩科的教學經驗進行的探討,而要實現兩者的進一步融合,以實現教育的更優化,還需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如何加強體育和數學教師間的聯系、合作和共享,以及如何將體育教學內容與數學教學內容具體融合等一系列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赫彤,郜舒竹.小學數學課程內容與“體育”的關聯性研究——全國數學教育研究會2012年國際學術年會論文集[C].桂林:中國高教學會高等師范教育研究會數學教育會:2012.
[2]張厚粲.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