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農村發展的頂層戰略部署,為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帶來了新機遇。深入思考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之間的內涵互動,指出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政策指引,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助力;并進一步分析當前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并提出需充分把握當前歷史機會,重視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等相關建議,從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教育振興? 義務教育? 均衡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長沙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csskktzc27)。
【中圖分類號】G5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9-0022-02
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中國鄉村經歷了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進一步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強調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1]。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教育振興,義務教育作為一項關乎國民素質的基礎教育,推動了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必須優先發展義務教育。當前,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面臨諸多困境,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農村發展的頂層戰略部署,為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問題,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帶來了新機遇。
“十四五”規劃提出:“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因此,如何推動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深刻的研究意義和價值。
一、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內涵互動
(一)鄉村振興戰略是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政策指引
鄉村振興是一項“五位一體”的系統性工程,它涉及鄉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是關于鄉村全方位發展的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戰略一方面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提供制度層面支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各級政府也紛紛響應《意見》指示,在農村義務教育工作方面出臺文件,經過各級政府的不懈努力,義務教育發展工作取得諸多發展成果。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提供物質保障。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在于教育資源的不足,導致農村發展滯后,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注入大量資金。鄉村振興的目的是實現鄉村的現代化建設,而現代化的建設關鍵在于人才的現代化,鄉村振興實質是鄉村人才的振興[1]。教育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持,其基礎在農村義務教育。通過教育的傳授以及優質的教育資源來服務鄉村,促使鄉村文化的繁榮以及鄉村人員價值觀念的進步,以此提高鄉村人力資源素質,從而助力鄉村振興。從這一角度來看,鄉村振興戰略不是簡單的“土木工程”延伸,而是一場綜合性的素質提升工程。因此,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迫切地需要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此外,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深入,農村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強,經濟與社會實力的增強將反向推動農村義務教育水平的發展。其表現為,大量的優質師資隊伍輸入到鄉村,教育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得到增強以及學生素質教育的提升和教學內容的完善等,將打破制約農村義務教育的枷鎖,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促使義務教育一體化深度融合。
(二)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助力
義務教育是一項促進社會進步,推動民族振興的基礎性工程,也是提升國民素質的重要途徑,應是教育工作的重點。《意見》提出要破解人才瓶頸制約,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教育的發展不僅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承文化的重要功能,也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這表明,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在于人才的振興,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為鄉村人才的培養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支持,對鄉村人才振興具有基礎性、先導性作用。[2]另一方面,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能促進教育公平,為農村兒童提供有質量的教育,這與十九大報告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一理念完美契合;鄉村人員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與文化繁榮, 完善鄉風文明,建設和諧鄉村。鄉村教育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的重點所在,是黨和國家關于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新指示,也是深化我國農村教育發展,促進農村教育現代化的重大戰略部署。近年來,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雖面臨諸多困境,但仍有進步,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農村教育設施的更善、教育質量的提升等,改善了鄉村生態環境、促進了鄉村文明建設。由此可見,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鄉村振興戰略更為順利有效地實施。
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是與鄉村經濟、文化息息相關,與鄉村人才最為緊密的教育工作,農村義務教育質量直接影響著鄉村教育振興的成敗。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新時代黨中央關于鄉村發展的頂層布局,我們必須順應其發展趨勢,充分把握鄉當前歷史機會,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助力鄉村社會經濟的全面振興。
二、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我國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政策思考
(一)健全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促進區域、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財政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會加大對鄉村的經費投入,在鄉村教育振興方面,應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使每一筆資金投入都能得到合理利用,從而為鄉村教育振興提供經費保障。地區經濟水平發展越高,教育的投入也越大,反之亦然,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義務教育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現象。因此亟待完善我國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機制,促進區域、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首次達到4%,隨后6年保持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的穩健發展。根據財政部公布數據,2018年我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6135億元,同比比上年增長8.39%,而義務教育經費總投入增長7.73%,遠低于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及高等教育增長幅度。中央要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占教育財政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完善教育經費支出體制。省級政府要明晰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責任,將義務教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資金配備要充足及時。基層單位要轉變教育發展觀念,將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擺在首位位置,完善本級政府教育經費支出體制,確保教育經費投入的及時性、有效性。其次,拓展籌資渠道,鼓勵社會力量捐學。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社會各界力量不斷壯大,義務教育資金的來源不能只局限于政府的投入,應積極推動全社會捐資助學。如鼓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成立教育基金會、開展慈善義賣活動籌資等,共同致力于教育事業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地區教育發展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制約,同時應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鄉村發展注入更多資金和技術設備,提高鄉村經濟生產能力,進而改變教育落后現狀,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
(二)優化城鄉師資配置體制,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事關鄉村長久發展的戰略部署,要優先發展義務教育,為鄉村人才培養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支持。教師作為教育工作中最關鍵的因素,直接影響著農村義務教育工作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提升。《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意見》提出“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改革”,使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受到廣泛關注,農村教師的薪酬待遇、人事制度、社會聲望、提升空間都需要進一步發展。農村教師緊缺的根本原因在于待遇長期偏低,自身物質需求及家庭開支難以維持。提高農村教師的薪酬福問題已是刻不容緩。完善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提高農村教師工作水平,確保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對偏遠貧困地區的老師實施義務教育補貼,吸引優秀教師向鄉村流動,越是偏遠貧困地區教育補貼越高。在人事制度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增加農村教師編制并基于不同地區農村學校情況靈活調整教師編制制度,教師編制由縣級政府統一管理;完善農村教師職稱評價指標,增加中高級教師比例,充分調動教師投身鄉村教育振興工作的積極性。在社會聲望方面,提高農村教師政治話語權,在教育政策制定過程中,充分聽取農村一線教師的聲音,充分吸納其建議。在教師的發展提升方面,鼓勵教師自我發展及重視教師培訓,設立教師培訓專項資金并嚴格監督經費支出情況,培訓要求標準化和培訓內容靈活化齊頭并進。同時,完善城鄉教師交流與輪崗制度,組織城鎮教師到農村授課及派遣農村教師到城鎮學校進修。面對農村教師學歷層次低、老齡化嚴重問題,應積極推進師資供給方式改革,實施定向培養策略,對學習成績優異,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進行免費培養,鼓勵其畢業后去鄉村工作,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隊伍建設。此外,多元化的支教方式也為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如特崗計劃、鼓勵大學生及社會人員支教等,為鄉村義務教育發展輸送人才,進一步完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3]。
(三)完善教育設施配備,提高農村辦學條件
義務教育的發展與教學基礎設施、硬件配置息息相關。教育環境的改善及教學設備的配置能為農村學生學習生活提供良好的就學條件,滿足當地農村家庭追求優質教育的需求,有利于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進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在改善辦學條件方面,首先,事關學生學、食、宿及活動方面都要建立標準化場地及配備,如校舍建筑、就餐條件、桌椅等“20條底線”。其次,滿足學生素質教育需求配備,尤其是在圖書、音樂、體育等方面,建立標準的圖書室,加大圖書藏納;音教、體教器材要配備充足到位,確保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農村學校由于地理位置偏遠、經濟落后,許多知識與信息獲取不到位,網絡教育的產生對農村學校和薄弱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發揮著巨大作用。但是網絡教育的普及卻不盡人意,許多偏遠落后的地區從未使用網絡教育。為此應加大農村義務網絡教育的普及,與城市學校建立合作平臺,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打破農村義務教育單一的教學模式。網絡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的資源共享,對推進區域、城鄉教育一體化具有重大作用[4]。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 [N].人民日報, 2017-10-28.
[2]紀德奎.鄉村振興戰略與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J].教育研究,2018,39(7):79-82.
[3]宋乃慶,羅士琰,王曉杰.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40年的中國模式[J].南京社會科學,2018(9):25-30+39.
[4]陳坤,秦玉友.農村義務教育投入體制70年:價值路向與前瞻——基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政策文本的分析[J].教育學報,2019,15(1):56-66.
作者簡介:
劉冰(1990年-),女,湖南湘潭人,管理學碩士,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專任教師,從事社會組織管理與服務。